“互联网+”在当前受到了万众热捧,谁都想与之牵手,共创广阔的未来。互联网十分神奇伟大,它将世间万事万物互联起来,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学习知识、交朋结友、处理事务,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味道。
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面对这一汹涌的浪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把各项事业向前推进。
政务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人民的期盼。如何借助互联网把政务服务搞得更好,是每位领导、每位电子政务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志都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把这项工作当作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加大力度,共同助推,使“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快更好地开展起来。
第一,要努力助推政府转型。过去常讲,管理就是服务。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改变,已越来越多地从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近几年,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政府改革措施,主要内容就是简政放权,总体方向就是活化市场,最终目标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削弱了,而是转型了;政府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特别是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很高,热切期盼政府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顺应形势、顺应民心,加快转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为群众提供服务上。一些权力部门也要改变“衙门”做法,克服“三难”顽疾,加快职能转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政务服务进行革命性改造,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努力打造网上政府。
第二,要努力助推技术升级。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向纵深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及时消化吸收。现在,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要舍得投钱,要善于投钱,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技尽其用”,避免浪费。要把握好“功用、安全、节俭”三大原则,要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当前,要集中精力把省级政务外网云平台建设好,把省直部门门户网站整合好,把外网统一出口整合好,切实搞好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同时,要加强对市县电子政务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第三,要努力助推服务创新。政务服务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并且时间地域不同,对服务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应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务服务进行探索创新。从服务范围来讲,就是要不断拓展,要把所有的服务事项一网打尽,逐步做到网下无权力;从服务内容来讲,就是要不断丰富完善,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及时增添新的服务,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政府就能提供什么服务,切实做好政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从服务方式来讲,就是要不断开拓创新,特别是要根据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不断创新方便快捷的服务。要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政府的存在、政府的关心、政府的服务,真正做到让普通群众在家里家外、何时何地都能知天下事、能办天下事,让政府从地上搬到网上,捧在群众的手上,进入百姓的心上。
第四,要努力助推素质提高。要真正把“互联网+政务服务”搞好,除了思想重视、投钱投物外,还必须提高全民素质。一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做到懂网、爱网、用网。现在领导干部政策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但也有不少“科盲”“网盲”,这就需要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提高电子政务的知识水平。二是要提高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干部的素质。总体来讲,电子政务部门的同志对网络知识懂得比较多,但从高标准、严要求来讲,也有一定差距,还需努力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快,稍有懈怠,便会落后。这就需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根据电子政务的工作特点,一方面要努力学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学政策,要认真钻进去,要轻松走出来,做一个有技术水平、有政策水平的管理者。三是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科技素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说到底还是为了群众,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参与,便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网络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参与电子政务的热情和水平。这样,“互联网+政务服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推进,就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