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乐舞表演不仅在艺术哲学的视域中经历了、并不断在经历着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启发笔者延伸探讨敦煌元系统这一哲学思维的变革,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性传播内容”与“隐性论述性内容”以社会行动者身体之诗性隐喻建构“中国景观”的成功案例,同时也为纳旧容新、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实例。
邝蓝岚: 0
邝蓝岚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民俗及音乐人类学博士,中美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倡议组织主任,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中央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哲学系。2006年获美国学院联盟奖(CIC Fellowship)。2008年被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项目与国际教育协会选为富布赖特-IIE学者(Fulbright-IIE Fellow),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对敦煌表演艺术及比较美学方面的田野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