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二次改制”以后,随着企业产权的集中,M厂长真正成为ZY厂的企业“老板”,其绝对性的权力地位得以确立。1470684在人才市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他引进与使用了一批重要骨干,这些人紧密围绕在M的周围,某种较为开放而又相对牢固的“关系共同体”开始形成。在这样的“关系共同体”中,M显示了其相当“仁义”的面相,他的重信用、讲感情、舍得工具性的给予为他赢得了相当一批得力骨干。同时,他也基本能够按照“二次改制”的合同协议规定,较好地处理了与多数工人的劳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内外流动也越来越正常,这就使得某种双向可选择的“朋友关系”动力学逐步展开,亦即市场环境下的组织领导与骨干下属的“关系”形态,呈现较为明显的可选择性的特点,M的大度甚至促成了部分外流人才向ZY厂的回流。与此同时,某些与M“关系”衰退的能人或是效力他处或是独立创业而离开ZY厂,这也消解了ZY厂内部可能形成的组织内耗,使得内聚性的“关系共同体”相对稳固。需要突出强调的是,ZY厂基本完成了向民营企业的成功过渡,但总体上还仍然依赖于M个人的领导决策,职业经理人的接班取向并未显现,其骨干群体的“关系共同体”可能由于M个人的退出而终结。可以认为,这种以个人“关系”领导为中心的“关系共同体”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替代物,尽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积极的功效,却始终存在人治领导的实质性危机。
沈毅: 1979年生,江苏镇江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2004~2014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14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人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分析,特别聚焦于本土“关系”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个体化’进程研究”(2015),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