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因应当今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必要措施,也是治理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更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健康发展的价值向度,助推着中国走向全面的现代化。“从传统主义到现代性的转变,缺少了这种渗透于国民精神活动之中的转变,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时繁荣到何种程度,也不能说明这个国家能获得持久的进步,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化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成为当前中国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当前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主题为基础,构成探寻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路径的理论视阀和实践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基本构架看,治理现代化也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大层面建构的,它内含的核心理念是多主体多维的“协同共治”。“协同共治”是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理论和实践背景,体现的是以多主体性为基础,以协同、合作、和谐为基本思路,建构的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化互动治理路径。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同构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需要“协同共治”,治理现代化进程推动着其“协同共治”,使得“协同共治”的理念和方法得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融入,并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当代核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