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线阅读 收藏

关于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理论,是经济学乃至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对经济人假设的探讨也相应地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在已发表的大量文献中,大致可以分辨出两种看待经济人假设的观点:一种观点力图彻底否定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把该假设看作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本对立的;1510776另一种观点则在批评新古典经济人假设的同时,承认马克思经济学也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源自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概念。1510777理论观点上的这种分歧,为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理论预留了空间。

本章在结构上安排如下:第一节探讨了古典经济学,尤其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概念。斯密对经济人概念的界定包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并分别为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所继承。第二节回顾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概念,在《资本论》第一卷提出这一概念时,马克思首先在资本一般的层面对这种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做了基本规定。第三节借助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谢克所引发的一场争论,进一步考察了竞争即“许多资本的相互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并探讨了下面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从一个普遍的动机出发,解释资本主义当事人在竞争中的各种直接行为和动机。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追求剩余价值和追求利润,在意义上是迥然不同的。第四节介绍了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利润最大化假设的批评,强调这一批评事实上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对人的行为和动机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不确定性的分析,以及在他看来这种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目标和行为。第五节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概念所包含的局限性,以及制度多样性与人的行为和动机模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三个涉及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命题,建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行为和动机模式的完整理论,必须反思这三个命题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一节是一个简短的尾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