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11月12日结束,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529630(以下简称《决定》)。从《决定》的内容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就是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该原则不仅是《决定》的亮点及最有新意的地方,也是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金融市场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中国金融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低或非市场化仍然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比如,信贷市场的价格管制与数量管制、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障碍、证券市场的管制、金融业所有制歧视、资金跨境双向流动严格限制等11529631,这些现象都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也就是说,现有中国金融体系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资金供给由政府部门用行政机制控制,切断了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剥夺了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的金融权力,这就容易造成政府对市场绝对主导和过多干预,从而既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也无法实现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更无法化解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就意味着市场在利率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周小川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解读报告《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以下简称《报告》)11529632所指出的那样,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重新理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价格关系,让扭曲的市场价格机制回归到常态。所以,利率市场化也成了当前国内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利率市场化,利率调控政策,存贷款利率,利率管制,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