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生成了丰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传统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我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走上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而“全球化”道路的“大转型”之后,沿海地区率先大规模、快速度地走上了城市化扩张、工业化席卷和海洋旅游业大开发的道路,导致沿海社会的传统海洋文化遗产遭受到了“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式的严重冲击和破坏。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论证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分析其现状,呼吁建立有效保护机制。目前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分析论证尚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价值论说看起来头头是道,号召、呼吁不可不谓普遍,但开出的“药方”尚未超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治标未治本,治标不治本,因此对于大面积蕴藏的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形成“保护性破坏”的悖论。这种状况亟须改变,应有对策主要有二:一是从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上扭转当代社会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占上风,“发展”观念以经济、GDP发展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传统文化被排斥、被否定、被遮蔽的局面;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体设计、整体布局、整体发展模式上的海洋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