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旨在研究稀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相应地,空间分工理论本质上是要考察“特定的经济活动配置在什么区位”以及“特定的区位应当配置哪些经济活动”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经济活动—区位”配置方式有哪些,明确最有效的配置方式,并且找到实现有效配置方式的途径,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古典分工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多学科观点,从空间分工的形式及微观基础、空间分工的经济性、空间分工的演进机理等方面构建空间分工理论的分析框架。
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空间分工
苏红键: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城乡区域发展与量化空间模型,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部委、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独著《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参与撰写《共富之城》《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中国城镇化:和谐与繁荣之路》等多部著作和皮书报告,提交政策建议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