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有关《庄子奥义》不少评论,较满意者是丁国强先生的《精神氧吧里的自由呼吸——读张远山〈庄子奥义〉》。1571492起码丁先生对庄学本身有相当的兴趣,对解庄者(如王夫之、胡适、冯友兰、任继愈和张恒寿等)有一定的了解,评论起来方能说到点子上。当然历代解庄者太多,即便现当代著名的就有章太炎、刘文典、闻一多和陈鼓应等,当然不是说一定非得有比较才能下笔,而是有比较显然更能发现张远山的贡献是重要还是不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离开张远山的《庄子奥义》文本自说自话。实话说,有效评论张远山的作品并非易事,除非自我感觉良好的“小知”和“大知”,除了给远山徒添笑料外,评论有效无效似乎倒在其次。这我深有感触,多年前读过张远山的小说处女作《通天塔》,当时那“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情形记忆犹新。张远山的学养、品位极高,其与人合作署名“庄周”的《齐人物论》便是明证。反复品味《庄子奥义》,不敢说我的评论可能有效,但确实如鲠在喉,而今是不吐不快了。让人特别吃惊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几近绝迹,有文无学早已成了常态,而今张远山却多少有点“凤凰涅槃”的意味。尤其不可思议的是,那已经飘零了多少年的国学“绝学功夫”竟然在张远山手上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