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关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举世瞩目的。我1982年的时候来过中国,所以我真正亲自体验到了这25年里面中国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说是经济方面的一个奇迹。展望未来,中国可以使用传统的财税激励机制,去增强她的GDP增长速度。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而且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那就是要促进研发、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还要给投资者更多的机会,而且还要把财税当成一个重要的方式,让企业能够很好地关注环境的保护。这样的财政政策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否则,如果只使用行政手段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的。我们必须要用财政政策支持,市场机制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
消费在其中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觉得中国应该明确经济政策的目标,其关键就是消费的迅速增长。罗奇等专家也讲过,中国不应该再继续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而应该基于消费为导向的增长。
具体来说,我觉得中国至少应该强调三个目标。第一,就是要让消费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就是要减少过多的储蓄和投资。GDP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要比消费增长速度快两到三个百分点,所以对于财税政策来说,刺激消费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降低中国过高的储蓄率。这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市场机制,调整汇率,改善总的经济环境,让人们有更多的能力去消费,而不仅仅靠出口。第二个目标,就是增加那些弱势群体的消费,以实现和谐增长。第三个就是要增加非农就业在GDP中占的比重。我们应该看到GDP增长和就业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就业,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实现这些新的目标呢?首先就是使用新的财税制度来减少公司的储蓄,刺激家庭的消费。第二个是增加政府的投资来补贴一些重点消费,比如说卫生和教育。第三就是要让我们的财政余额导向消费这部分。
下面是我们要做的几点:第一就是减少公司的储蓄,现在的公司的收入是要交税的,这个税收是比较高的,所以使人们不愿意去消费,他更愿意去储蓄。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调整税率,统一税率,以便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第二,国有企业也应该把他们存的钱花出去,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这样做,而不是自己把钱存起来。我们就可以把这些钱用在教育和卫生等领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关于家庭的消费,我们可以刺激家庭消费来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我们可以逐渐用附加税替代工资税,长此以往,消费产品的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可能通过这样的税收调整鼓励消费。同时我们还可以补贴某一些消费模式,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国家的消费,我们可以使用比如说负面的附加值税,这样的话,通过调整这方面的税收也可以刺激消费。
另外,还有其他的政策,那就是鼓励消费者的开支和消费。让人们对于社保体系更加有信心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中国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做这一点。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目前是一种结合的账户形式,我相信这样的改革方式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我们应该有一个卫生医疗保险的健康市场,这样使人们不用仅靠自己储蓄为今后养老做准备了,他们可以把钱花出去进行消费了。政府对于卫生和教育的补贴也是增加消费的形式,这是我们过去都谈到的,政府在卫生和教育方面花的钱仍然不够多,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补贴私人提供的卫生和健康服务来增加消费。这样就可以扩大卫生医疗的服务,对于私营者所提供的服务的消费就可以刺激起来。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想说对于就业和GDP之间的比重没有一个固定值,中国可以进一步调整GDP的速度来更好地促进就业。
下一个是促进就业的其他相关政策。服务业是不收附加税的,但是现在有很大压力,就是把服务业也纳入进来。服务业要用很多劳动力,所以我们如果不让它缴附加税的话,就可以进一步鼓励服务业的扩大,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就业。另外,就是降低工资税让它替代附加税,这个也可以鼓励我们的企业能够增加他们对员工的需求。最后,我们应该有工资的补贴,给那些有新雇员的公司提供补贴,让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
最后,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财政赤字这方面的政策。我觉得中国现在财政赤字非常小,仅占GDP的1%,其中国有企业的收入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当中,这是使我们财政赤字非常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赤字在某些国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他们的储蓄率非常低,他们这样的财政赤字也带来了通货膨胀,但是在中国却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使用预算赤字,让它加大一些,让它吸收更多个人储蓄,注入经济中。这样就可以让社保基金充实起来,可以为医疗保险提供补贴,可以降低增值税率,还可以增加对于农村地区的卫生和教育的补贴。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就业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