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能源节约与新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奠定了强大的能源工业基础,煤炭、电力、石油工业总量分别列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五位,从而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了绝大部分农村和农民用能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节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980~2000年期间,实现了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1981~2005年,能源消费以平均5.4%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平均9.8%的增长速度。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98吨标准煤,下降为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4%以上。2000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吨钢、水泥综合能耗、大型合成氨(以油气为原料)综合能耗、火电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然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浪费大、消耗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十五”时期(2001~2005年)出现了能源需求过快增长的情况,五年间能源消费量增长了约9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过1,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的良好局面在持续了20余年(1980~2002年)之后发生了逆转,每万元GDP能耗在2002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上升,2005年增加到1.43吨标煤(见图1)。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大。要克服这些矛盾,增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要协调好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取决于能否切实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取决于能否形成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增长方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