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迈向新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评论和建议”发表一些意见。
A.P.穆勒-马士基是以促进贸易提供运输方案为核心业务的集团公司。我将评论的要点是:贸易和运输如何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作贡献。
我们积极地注意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经从过去看重取得较高经济增长率转移到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在这方面,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已谈论得很多,现在要促使其他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一个领域已被证实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那就是促进国内消费。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国内消费占GDP总量相对较少,能优先改善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内消费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贸易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推进器。然而,贸易只有在具备贸易条件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作用。发展贸易的必要条件包括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法规环境。
中国已经为促进贸易增长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于贸易增长的法规环境。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运输和物流服务的成本过高将阻碍贸易的增长。
这里举个例子。据估计,同美国和欧洲国家仅占5%~10%相比,中国运输和物流成本却占到GDP的20%。这一差距中有部分差别也许是因为各国GDP计算方法的不同,但客观地说,中国经济同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经济相比在物流效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有效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可以消除因区域和距离而造成的弱势,能使经济增长扎根于更加广阔的地域。令人遗憾的是:一个集装箱从四川省运往上海的费用超过了同一个集装箱从德国汉堡运往上海的费用。只有消除这种低效率,完善法规环境或者说改变基础设施或技术服务不足的状况,中国才有可能建立起长期持续的以贸易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所有地区受益,而不仅仅是那些地处便利的主要贸易枢纽。
我愿借此机会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运输和物流业,使这个行业更有力地支持建立在贸易与消费基础上的新的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谈一些粗浅的个人意见。
(1)鼓励产业调整。绝大部分运输模式,比如说集卡运输和内河航运的经营者大部分规模较小,其中许多经营者使用既陈旧又不安全的设备,造成的后果是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能源消耗相对较大,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时间相对较长。能在全国范围甚至地区范围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司也为数不多。运输和物流行业集中程度较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尤其在中国的西部和东北地区。
(2)继续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中国内陆地区物流设施标准化程度偏低,铁路集装箱运输无论在覆盖率还是在运输能力方面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比如进一步改善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完善设施。在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时,应确保各方对跨省、市的发展项目意见一致,计划统一。
(3)保持开放市场的承诺。中国在开放市场迎接全球参与方面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相信,中国还有一些领域尚未完全开放。倘若在这些领域允许外国投资公司参与,中国将会受益匪浅。比如说内河运输,我们相信像A.P.穆勒-马士基这样的集团公司无论是在技术服务、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方面都能协助中国进一步发展内河航运。而现行的法规却不允许我们将自己的技术运用于这一领域。
我们相信上述建议如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能推动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