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到2002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达到了令人惊讶的8.6%。尽管一些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水分,但这个非凡的记录仍然令日本经济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5%的年增长率失色。如果中国能继续维持8%的年增长率,到了2025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将仅次于美国,尽管人均产出仍然不到美国的15%。
但中国的增长不一定会这样保持下去。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会严重阻碍这一趋势,甚至使之发生逆转。这其中有:
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中国官方报告的失业人口,加上潜在失业人口总计超过劳动力总量的20%,约为1.7亿。导致失业上升的因素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增加、私有化、低效率国有企业规模的缩小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进一步开放进口市场的要求。这期间,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一直威胁着经济。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口的增加加剧了农村和城市在不同地区间收入上的不平等。如果失业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恶化,未来10年的增长率会以每年大约0.8%的速度下降。
腐败 很难估计腐败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多大的阻碍。腐败损害经济活动的方式有:通过诸如裙带关系、合同招标中的不公平以及合同执行和产权的缺失等行为,扭曲资源的配置。腐败行为的恶化,使中国的年增长率下降约0.5%。
艾滋病和流行病根据各方面的估算,有60万到130万中国人是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更糟的是,这种疾病的预期年增长率达到20%~30%。很明显,治疗成本和患者生产力及产出的下降将开始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最坏的情况预计是,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将在170万到270万人之间,到2020年将累积超过2000万人。与之相关的是,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将减少1.8%~2.2%左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可能的传播,虽然比艾滋病带来的影响弱,但也将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
水资源和污染 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北部地区,这一地区在GDP总量上也占到大约三分之一,但北方可利用的水资源供给仅占全国总量的7.5%,工业排放和其他污染源则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中国南方水资源充足,但国家的水资源分配系统有严重缺陷。不论决策者是推动低效的、投资密集型的南水北调,还是在北方实施更为有效的水循环和水土保持项目,中国不可靠的水资源供给都将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如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GDP年增长率将降低1.5%~1.9%。
能源消耗和价格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中国是一个纯粹的石油出口国。今天,中国原油进口量接近自产原油的一半,天然气进口量几乎达到自产天然气的五分之一。相对于中国油气进口的增长,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风险。如果价格剧烈变动并且持续10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下降1.2%~1.4%。
脆弱的金融系统和国有企业 中国四家主要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坏账搞得面目全非,这大部分归因于国有企业的亏损。估计坏账总量非常巨大,总计超过中国GDP的60%,约有1.6万亿美元。如果中国发生银行挤兑、大范围的资本外逃、严重的储蓄减少和资本形成的下降,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和贷款紧缩将使GDP年增长率至少降低0.5%~1%。
外商投资可能减少 在过去15年中,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2002年达到500亿美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很多内部的和外部的发展将会放缓。例如,领导层当下的平稳过渡将遭遇冲击,SARS这样的流行病将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改善了投资环境的东欧国家、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或许将与中国竞争外商投资。兰德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如果外商直接投资连续每年减少100亿美元,中国GDP的年增长率就会减少0.6%~1.6%。
台湾问题和其他潜在冲突 尽管大陆和台湾的现状对双方和美国都十分有利,不过一旦出现紧张局势将有可能逐步升级为一场局部冲突。这样的话,会使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降低1%~1.3%。
如果这些问题导致的局面同时发生,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下降7.4%~10.7%,从而整体经济绩效将变成负数。同时发生的概率当然非常低,但所有问题都不发生的可能性也同样低。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几个因素因为彼此间的关联性而接连发生。比如,一次国内的金融危机将很可能殃及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恶化的失业将导致更多的腐败。
面对这些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掣肘,中国的新领导层或许会力求避免受到更多外部事务的干扰,特别注意维持同美国相对稳定的关系。(刘晶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