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会重蹈巴西的覆辙吗?
在线阅读 收藏

自从人民装被抛到九霄云外起,中国就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亲密爱人。“伟大”以及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一些谨慎的投资者忽视了那些相当重要的风险。

2001年我曾经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过这些风险,说明在中国开店充满吸引力的同时也充满了风险。从基本要点来看,在中国做生意要达到预期的收益回报率,必须要再加上1000个基本要素来确保风险是可以规避的。这个数据作为潜在成本的一个指标,与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年度指数高度相关。

一项不透明指数的调查显示,当前的风险并没有多大变化。严格从这个指数出发,一些人(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认为中国近来的发展迹象显示,这个指标并没有改善。经济增长通常会掩盖大量经济和政治上的矛盾,但在中国,增长——按照2004年第一季度9.7%的增长率——的作用很可能适得其反。

快速增长——尤其是基于基础设施投资推动的增长——将中国置于一个石油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大国的位置。随着日用品价格不断升高,人民币又盯住美元,中国的进口成本就急剧上升。总的来看,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升了8.3%,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全部进口品的成本上升了4.8%。使中国面临通胀压力的另外一些因素是,快速增长的货币供给以及新一代活跃消费群体的成长,他们的消费大大拉动了消费,使得2004年第一季度的零售额增幅达到10.7%。

另外中国的高通胀使原本孱弱的银行系统更是雪上加霜,尽管政府注入了45亿美元资金,银行还是奄奄一息。结果,政府只好打算把手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

中国经济呈现的图景并不美妙。与其说中国和全盛时期的日本有点像,倒不如说它更像是巴西在1985年的情况,尽管不像巴西那样对外负债累累。

巴西的经济也是一个奇迹,从极端贫困成长为世界钢铁、汽车、化工、航空和农产品的提供者。通过大量出口和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巴西的GDP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但接下来,在通胀和外债的困扰下,巴西经济应声而倒,陷入长达十几年的萧条。

事实上,中国并不是巴西——至少现在还不是。中国有大量外汇收入,外债很少。但中国要维持这种奇迹,就需要进行一些重大的改革。

根据不透明指数,为使中国的额外风险费用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中国必须加快缓慢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提高存款利率和放开汇率。同时要允许现金自由流动,使得贸易剩余出口到美国去,这将帮助中国降低不断上升的进口成本的增长速度,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

没有人喜欢经济增长过慢带来的痛楚,至少所有的大国都不喜欢。但如果能够达到所谓的“软着陆”,中国就能泰然自若地迎来经济的长期增长。在今天狂热增长的迷雾中,一个短时暂停或许能让中国政府有机会去支持那些真正需要支持的东西。

通胀问题必须从头到脚进行治理。除非中国想粉饰太平,把贫困问题变成波萨诺沃舞1576929,否则根据不透明指数,中国需要处理大量的问题:

·高度腐败——中国是世界腐败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缺少正当程序、产权界定不清楚——投资者需要补偿。

·经济政策——执政党也能从弗里德曼那里读到有益的东西,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方面。

·城乡收入差距大、不平等严重——社会主义本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未能解决。

·企业治理水平低下——中国的世界级公司会越来越多,需要世界级的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标准和高水平的管制——中国应该向世界级的会计实践靠拢。

·大量国有企业在强手林立的世界竞争中濒临灭绝——把这些企业私有化。银行也应该私有化。

诸多迹象显示,中国要克服通胀并且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内部消化外商直接投资,这些已经达到可怕水平的投资将会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腐败就像是一种名正言顺的“税收”,在大大小小的交易中几乎都存在,然而这些“税收”却从来都没有进入过国库,全被一些人中饱私囊了。只有尽快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一鼓作气地扫清阻碍中国经济齿轮转动的大量沙子,从而消除中国经济中大量的额外风险成本。(李华芳 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