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虎与龙:印度Vs中国
在线阅读 收藏

印度不够发达,不是因为民主,而是因为其官僚、褊狭和无意义的内耗。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既是个诗人,又是个印度教徒。他的精神和审美功底在2004年6月的这个周末将经受考验,因为他将访问中国。在此后的五天里,他将不得不去面对印度的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邻居这个事实。25年前,这两个落后的亚洲大国的生活水平是差不多的,但中国现在的平均生活水准几乎是印度邻居的两倍。这个巨大的差异在所有层面都充分表现出来,无论是闪亮的新机场还是北京和上海的商业购物中心。瓦杰帕伊先生如果把这两个城市与陈旧过时的新德里和孟买相比,一定会很伤心。如果比较成年人里文盲的比例,那么印度将是中国的三倍,在婴儿死亡率方面,印度是中国的两倍。

世界的领导人们都知道,很久很久没有美国总统造访过南亚了。2000年,克林顿成为22年来首个访问印度的白宫主人,但布什总统没有步其后尘。是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才是美国在南亚挑选的合作伙伴。这种偏向显而易见,无需多言。许多权威人士相信,早些时候美国驻德里大使的辞职,亦是为此。瓦杰帕伊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最大的野心就是看到印度成为一个大国。现在,他一定对此很失望。

与中国官员讨论两国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时,对方很有可能责备印度过度的民主化。民主化要求对立法程序进行妥协,并可能导致混乱,大家都知道,这将影响政府的稳固管理。比如说,如果依赖议会的多数决议,或者重新选举,邓小平就绝不可能如他在1978年做的那样开展中国的经济改革。改革会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那些迟钝而陈旧的国有企业一下子不得不面对轻巧的私有企业的竞争。即使在印度,我们有时也能听到对改革的这种负面评价。

幸运的是,民主派也不难对此进行反驳。民主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在很多方面印度做得都不是很好。腐败是印度政治和官僚体系的顽疾。法律规范处处受到限制,地方的权力往往超过了司法体系。等级制度也剥夺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所应该享有的需要。而且直到最近,印度看上去也完全不像一个民主国家,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一党制国家,主要由国大党进行统治。国大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初是由尼赫鲁提出的。尼赫鲁对自由放任的企业非常敌视,所以一直致力于把国家的经济生活导向社会主义。这种导向对经济发展不利。

印度版民主的缺陷没有一项是民主本身所固有的,作出改正的每一项本身都是完全可行的,完全无需抛弃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被公认的民主理念。民主政治较有弹性,更容易吸收异议和化解冲突。而且,紧盯中国经济并不怎么明智。印度在其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都继续领先于中国,在这些知识密集领域印度人员的流动性更大,而中国对人才流动的控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但是,如果民主缺乏与否不是导致中国与印度发展拉开距离的根本原因,什么才是?最主要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印度开放得太晚了!印度人习惯开玩笑说,英国的统治导致了“许可证统治”:私有企业一个极小的投资决策都需要政府审批,通常都要等待新德里的指示。直到1991年,在一位改革派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的主持下才开始改革官僚机构。没理由不能更早地开始这项改革,只是缺乏一个拥有足够智慧和勇气的领导人,当然也存在不少潜在的反对力量。一个特殊的人就可以重新建构一套经济秩序,使得大量中小企业逐渐扩展到各个生产领域。不过,即使是中国的改革,也花了足足12年来克服这些障碍。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印度人民党目前正运作着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政府似乎对煽动宗教狂热比对经济改革更加关心,而且领导人的年纪也已经太大了(2004年瓦杰帕伊就要80岁了,他正全力以赴准备大选。他的主要负责经济改革过程的财政部长也已65岁)。由索妮亚·甘地领导的国大党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并不成功。索妮亚·甘地看上去无力继续推行国大党提出的改革方案,尽管一个领导有方的国大党政府本来可以拥有人民党所缺乏的一切条件。毕竟印度人民党主要发源于印度北部,只有一个由20多个小党组成的算不上很广泛的基础来维持力量,很难说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

除了这些不利因素,因为一意孤行地占领了克什米尔,印度仍与邻国巴基斯坦继续处于临战状态,甚至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印度与中国的不稳定关系,逼迫印度不得不浪费地投资于核武器和远程导弹,但这些都没什么用。如果瓦杰帕伊真的重视印度所处的位置,即毗邻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他就应该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作出一些大胆的姿态。如果有中国的帮助,那么驱逐巴基斯坦就容易多了。中国也许是巴基斯坦的外国朋友中最亲近的一个,可以作出诚恳的努力来防止地区战争。如果能做到,10亿印度人,再加上这么广阔的区域,必定会是最终的获胜者。(梁捷 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