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
在线阅读 收藏

最近我出了一本名为《中国崛起》的书。虽然我的专业是研究通商和贸易等经济问题,但此书的论题远不限于此,所以今天想谈谈有关政治外交的话题。

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动机是由于我对两年前突然变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威胁论”感到十分惊讶。我认为当时的议论反映了一种“一厢情愿”的逃避现实的心理,即“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对自己不想看的则视而不见”。当时常常听到“工资过低”和“汇率被不合理地操纵”等说法,回过头来看,20年前当日本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美国也说过类似的话。在日本也曾有“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有什么不好”的反对意见,但当年对美国的指责持反对意见的人,今天却对中国作出类似的指责。

虽然有“中国以低工资输出通货紧缩”这种说法,但过去日本也曾以类似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此外,虽然我也觉得人民币汇率过低,但是否被“不合理”操纵,似乎还不能这么说。

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产业空洞化论以“放宽限制、降低成本”为主要课题,有问题源于日本自身这种意识。对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对手的成长抱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这种危机感的矛头应首先指向自身,因逃避现实而遭受损失的只会是自己。尽管痛苦,但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找到正确的药方。

去年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到气愤,这就是关于道路公团(指政府经营的特种公共事业组织)改革的讨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公团“资本过小、债务过多”的财务结构。大家看看世界上的收费道路业界,通常资金的1/3是作为没有利息的投资而提供的,然而日本道路公团的相应投资却连10%都不到,结果过多的债务就成为道路收费居高不下的原因。这当然不是唯一原因,但若不先解决这一问题,整个问题就无法解决。

实际上类似“资本过小、债务过多”的问题与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十分类似。中国认识到过小资本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因而采取了诸如充实自有资本、通过债转股的形式处理过多债务等方案。中国方面相当切实地发现了问题所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