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崛起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奇迹。从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7倍,按现在的汇率计算,已超过了1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2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列第二位;以美元计算,中国的贸易额占世界第六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这些产品价格走向的影响与日俱增。
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正在快速地渗入亚洲和全球市场,会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价格下跌、失业增加和外来投资被中国抢走。越来越多的生产基地不断转移到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核心制造产业竞争力的衰退,正在“蛀空”亚洲地区的经济,并破坏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
与“中国威胁论”相反,我们相信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对亚洲经济增长越来越有益的贡献者。2002年下半年,7国集团经济衰退的时候,亚洲的出口仍获得了增长,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并不只是在出口,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同时增长。其结果是:进出口贸易净额在整个GDP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和其他伙伴国家的贸易额和产出额相比,是微乎其微。
中国还远远没有建立起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中国的出口依然还是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及高端科技产品——这正是符合基本贸易原理所描述的“双赢”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不会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因为中国在向周边贸易伙伴卖出产品的同时,也在向它们购买差不多同等金额的产品。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受益于廉价的产品,同时全球其他地区也从中国增长的强劲需求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