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结束中国的金融控制
在线阅读 收藏

1978年经济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经济自由化的脚步大多止步于金融部门。通过国有银行进入国有企业的资金缺乏效率,股票市场又受制于国有企业,利率的决定主要通过政府指令,资本账户和汇率管制依旧。

中国金融管制的后果显而易见: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配置不当的资本,投资过度的国有部门和投资不足的私有部门;投资决策行政化和普遍的腐败,与经济增长背离的股票市场;被低估的真实汇率,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运用的货币政策。

控制现金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交易侵犯了私有产权,而且同时削弱了经济和个人自由。确实,就像哈耶克在他的经典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警告的那样:

在所有控制生命的活动中,最能体现经济控制的莫过于外汇领域的控制。没什么起初看起来能像国家对外汇交易的控制那样,毫不起眼地影响私人生活,绝大部分人甚至对此漠不关心。现在欧洲大陆的经验教训了那些有思想的人,他们认为这是朝着极权主义和压制个人自由的方向迈进的决定性的步子。

从前汇兑和资本控制是强制施行的,很难解除。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损害公众利益而牟利,法律的力量被用于掠夺多于用来保护私有产权。这是中国的经验,而且显然也是欧洲1931年暂停汇兑后的情形。当1958年恢复汇兑时,联邦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宣称“促成自由世界的所有方式中,自由汇兑是最富成效的一个”。

虽然中国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交易的自由汇兑,但资本账户很大程度上仍旧关闭。而且,本地居民经常遭到区别对待,相反对外国人则很方便。中国若转向资本自由将极大提升经济和个人的自由,并带动政治改革。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政策是维持过去的承诺,而不是搞那套被格林斯潘所嘲笑的“缓慢的保护主义”。布什总统恰当地提醒世界,“当中国人享受繁荣的同时,他们对政治自由也有同样的改善需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