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第十年。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多方位、可持续传承逐渐成为保护与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让曲艺类非遗融入生活、回归民俗;另一方面开启并重视曲艺类非遗的网络化生存,以更新更快的传播方式实现传承。在政府、民间的合力助推下,以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国非遗逐渐形成文化资源和价值取向,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研究报告,中国
秦彧: 秦彧,女,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讲师。
常祥霖: 常祥霖,男,1946年生,中华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