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转型期下岗职工经济支持理性化模式初探
在线阅读 收藏

经济支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使用的是狭义概念,指给职工及其家庭提供日常消费的经济来源。经济支持是个人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混合体。个人支持是指个人自身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日常消费;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总体对脆弱群体或者说弱势群体提供的救助和服务。经济支持的强弱是与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资源多少,政府、社会的救助程度紧密相关的。

下岗职工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弱势群体,其特点不同于“三无”人员以及残障人士,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30—45岁;以女性居多,家庭抚育负担重;文化程度低,是技术单一或是从事熟练工种的劣势劳动力;拥有社会资源少;等等。这些特点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部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使城市贫困人口增多。下岗职工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城市贫困结构的构成。因此,正视下岗职工生存状况、给予正确有效的生活保障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通知》中所强调的那样,“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问题,也是关系长远的战略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下岗职工的经济支持状况,研究个人支持和社会支持中提供经济支持的各方面因素,对于保证下岗职工停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使下岗职工尽快就业、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保持中国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