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中国的邻邦,也属于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以来,印度的发展并不为国人所瞩目,此中理由很充分。中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近10%,过去10年平均为8%,而印度1991年才开始打破其封闭的经济体系,过去10年经济增长率为6%,其政府财政赤字却高达10%。在印度,10亿人口中有1/3是文盲,60%的住户没有电力供应;国民人均年收入仅为460美元,不及中国的2/3,印度教与穆斯林的矛盾更是不时地将国家推向战争的边缘。这种因现实差距而产生的轻视,使多数中国人目前还感受不到印度的挑战。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印度很可能成为第一个通过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最近的《商业周刊》出版了一期题为“印度的崛起”的专辑,以丰富详尽的实证材料,提出了一个总结性的观点:印度的服务业将在新世纪的亚洲占据压倒性优势。
陈爱蓓: 法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第三届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发表各类论文、文章近百篇,研究领域为诉讼法学和经济法学。2017年1月一2018年1月,受中央统战部选送挂职担任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 主要论著包括《企业违法行为论》(2002年)、《人本主义与刑事司法理念的重塑》(2007年)、《司法妥协的正义与困境一一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2007年)、《平和司法的正义观》(2008年)、《刑事裁判中的事实误认》( 2008年)、《刑事错案成因的法外考察一一兼谈影响刑事司法的若干诉讼文化因素》(2009年)、《司法的第三维度:社会学维度一一从法意与民意的纠结谈起》(2010年)、《财产权的道德意蕴》( 2010年)、《走进WTO时代—政策、法律的回应与创新》( 2011年)、《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权利的保障一一兼谈我国收人分配法制对社会正义的调适》(201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