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出口产业,承受着被反倾销和遭受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多重压力。2007年贸易争端形势更加严峻:美国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先河;欧盟的REACH法规涉及三万种化学物质、500万种商品,使我国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等行业受到影响;知识产权诉讼,特别是美国337调查,以其制裁的严厉性及应对的高额费用,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瓶颈。贸易摩擦引发了种种关于冲突解决方案的讨论。多数专家认识到,如果运用相对公正的WTO规则,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双边法律框架下的谈判地位;同时又指出,WTO争端解决机制程序耗时较长,全部程序很难在欧、美的设限期内走完,结果不容乐观。因此,折中的方法是确立双边磋商解决方案。这种说法无益于贸易摩擦的有效解决。2005年以来,美国和欧盟不断对来自中国的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这表明,我们对欧、美等国采取的贸易壁垒措施缺乏准备,其中涉及对国际法效力的理解不完全和相应的措施不力。
陈爱蓓: 法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第三届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发表各类论文、文章近百篇,研究领域为诉讼法学和经济法学。2017年1月一2018年1月,受中央统战部选送挂职担任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 主要论著包括《企业违法行为论》(2002年)、《人本主义与刑事司法理念的重塑》(2007年)、《司法妥协的正义与困境一一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2007年)、《平和司法的正义观》(2008年)、《刑事裁判中的事实误认》( 2008年)、《刑事错案成因的法外考察一一兼谈影响刑事司法的若干诉讼文化因素》(2009年)、《司法的第三维度:社会学维度一一从法意与民意的纠结谈起》(2010年)、《财产权的道德意蕴》( 2010年)、《走进WTO时代—政策、法律的回应与创新》( 2011年)、《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权利的保障一一兼谈我国收人分配法制对社会正义的调适》(201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