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1 未知的旅程
河内之南的旅行在“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在肯定与否定的哲学悖论中,在紧张的神经质里慢慢展开。谁能确定一路上不会是南能可气、南能可恨,当然也可能是南能可敬、南能可歌或者南能可圈可点,南能中规中矩呢?让囊中羞涩的穷苦人家痛恨的恐怕是南能可贵,不管怎样还是在南能可疑中起程了。
南定省(Nam Dinh)经过河内市郊的河西省(Ha Tay)、河南省(Ha Nam),转上一座越南北方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型立交桥后向东行进就到了。南定保存了越南陈朝时期的古代遗迹。陈朝当时的国名叫“大越国”,大约1225年至1400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元朝时期。
距南定市仅3公里的即墨村(Tuc Mac)保留着大量陈朝时期的废墟遗迹和宫殿残垣。天长寺(Thien Truong)和古泽祠(Co Trach)都已看不出所以然了,传闻天长寺供奉陈朝历代皇帝,而古泽祠则是供奉陈兴道将军的。陈兴道可是越南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小城市好像都有陈兴道街,而且都是比较繁华的重要街道,由此可见将军的威名。此君曾在白藤江打败过元朝的军队,越南史称“白藤江大捷”,并说一举击溃了50万蒙古大军。
这种说法令我将信将疑,忽必烈吃错药了,派那么多人到越南干嘛?陈兴道很有可能是打败了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5000名蒙古军,许多年之后就被“满嘴跑火车”的人变成了“50万精锐”,越南人和东北人一样就是好忽悠。越南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包括著名的“二征夫人”、吴权、黎太祖黎利、光中皇帝阮惠等等,都因在与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反抗和较量中脱颖而出。那时候拿起武器对中国皇帝说“不”的,到了今天就有一条马路留给他(她)们。历史上中越两国的恩恩怨怨让现代人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异样,因此越南人对中国人那种怪怪的感觉也就不怪了。
麦村的普明寺(Chua Pho Minh)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建筑。建于13世纪的普明寺供奉着陈仁宗的尸骨以及莫朝的莫玉公主。寺中有四扇巨大木雕门,雕刻着游龙、波浪和花朵的大木门古朴庄重。寺内“普明塔”四面有门,共14级,底层面宽5.2米,往上逐级收缩,塔身雕有细致的图案。
图6-2 南定遗迹
南定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跳蚤市场”。不过这个市场有时间限制,仅在春节后的初五至初七开市。
一般地说,“跳蚤市场”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是大家把自己多余不用的物件拿到市场上互相交换,各取所需或者定价出售。而南定跳蚤市场却另有过人之处:一来每年仅开市一次,二来入夜才开。开市的那两天,到了晚上人们就把各类物品拉到街上,营业时间是头天天黑到第二天天亮。好多河内、海防的人利用春节假期来这儿凑凑热闹,而且据说南定一带的寺庙和算命先生特别灵,因此很多人把一年一度的卜卦加逛市场变成了春节期间的“例行公事”。
认识几个越南MM,据称每年都会结伴包车前往,能够整夜不归也算是父母一年中不多的几次法外施恩了。市场的商品并无特殊,但也有家中藏宝,觉得自己与宝物缘分已尽,不为钱,只想寻几个对得起玩意儿的人出现,随缘呗!其实大伙儿主要还是图个乐儿,您想呀,大晚上的人挤人,人挨人,对着那些新的、旧的,用得着、用不着的物件,交换者和买卖双方均心情贼好地先祝彼此“节日快乐,恭喜发财”,再认真地照死还价;到了凌晨,人还是络绎不绝,打着哈欠乐此不疲,要不是特有趣儿,谁行啊?
越南游历忠告:全民经商奔小康!
从南定往前走一点儿就到了菊芳国家原始森林(Rung Nguyen Sinh Cuc Phuong)公园。“菊芳”是越南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据称1962年就被命名了。位于和平省(Hoa Binh)、宁平省(Ninh Binh)和清化省(Thanh Hoa)三省交界处,距河内100公里。“菊芳”公园面积大约有250平方公里,海拔从200米至637米,山丘连绵,公园内全部都是原生型热带森林,既是旅游景区又是科研基地。
有人说这里是越南最值得前往的原始森林景区,准确地说应该是最有资格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有关资料表明菊芳”森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极少数原始状况受保护良好的热带原始森林之一。公园内有60多种包括虎、豹、野猪、香猫、飞鼠和濒临灭绝的大尾猴在内的大量野生动物和250多种鸟类,还有多达2000种以上的植物,那些早已在世界其他地方绝迹的树木构成了“菊芳”山峦重叠、绿树葱郁、花草繁茂、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的独特热带森林景观。许多“姚明”式的大树高达五六十米,让越南人一说,这些树都有1000多年历史了,听了马上让人肃然起敬。
森林深处的石灰岩山地有不少溶洞,其中一个距地面45米的岩洞被证实曾经居住过原始人。大岩洞与山中溪流相通,曲折迂回,宛若迷宫。站在洞里大声呼喊,回音不断,湿气沉沉,有点儿阴森,越看越像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中“榜爷”和“钻山豹”呆的地儿。
“菊芳”极适合徒步探寻,大约7公里的崎岖山路,身边大树遮天蔽日,一点儿也不热;不知名的植物花朵绽放,没见过的昆虫和飞禽在眼前飞来飞去,还可以进入在1966年发现的一万年前原始人的古墓中参观历史遗物。
图6-3 “榜爷”和“钻山豹”呆的地儿
最好的休息是在森林中泡温泉,菊芳温泉一年四季都保持在37℃的恒温,泉水含有20多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矿物质。想想看,在原始森林洗大澡,就像电视广告词:“非一般的感觉!”
山里面住着少数民族,我没想着在晚上去监视大型珍禽异兽的踪影,但还是决定在村寨芒族高脚屋中留宿。一夜无话,动物一个没见着,蚊子和各种不认识的小虫子倒是不少。但收获颇丰。森林的黄昏、森林的夜晚、森林的黎明是做梦都没有见过的景色,燃烧的晚霞穿过千年古树巨太的华盖,温柔地洒在满地的落叶上;漫天的繁星挂在树尖,寂静中偶尔一声划破夜空的嘶鸣,惊得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爬到高处等着鲜红的太阳跳出雾霭的林梢,激动的露水早已浸湿了衣角。原始森林中芒族人生活神秘而新奇,高脚屋木质墙壁上贴着卷了边的胡伯伯画像,年代虽然已经久远,生活依然继续着。即使没有恼人的蚊虫也无法入眠,因为憨态热情的芒哥芒姐满身的银铃清脆而深长,恍然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令人吃惊的是越南居然能够保存和保护这么一大片原始森林区,想一想又觉得为什么不可能呢?
原始自然不正是越南旅游最大的特色嘛!贫困和落后是原始特色得以保留的最主要因素,在人与自然交往中,一旦人们拥有了财富,拥有了高科技,拥有了征服的野心,拥有了“不破不立”的疯狂,拥有了原始积累的不择手段和不计后果的虚荣,原始森林自然要离我们而去。殊不知环境是生存的基础,能源是发展的保障。失去了森林,失去了能源,将会失去一切,那些废纸一样的钞票和高科技物件恐怕都帮不上忙了。
想到这儿,突然产生了对越南的羡慕,因为越南有菊芳;羡慕森林里的芒族人,因为他们有高脚屋。
手边的《新华字典》关于“原始”是这样解释的“原:最初的,开始的。始:起头,最早。”如此说来那些至今生活在还没有受到破坏的环境里的人们一直享用着最初的、起头的自然资源。就像是储蓄,毫无计划和管理地先把钱取出来,一阵狂造,表面看是发展了,有钱了,大款了,实际存款越来越少,钱花冒了再想辙,没辙咋办?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疯狂破坏环境和汲取能源的人们,就像砸死窑的财主,看上去挺穷,实际家财万贯,来日方长。
但是现在越南也有点儿我们深化经济改革的苗头儿,真怕他们一激动,菊芳变成了云南那些被砍得七零八落的秃山头儿,千万小心啊!美国佬特坏,把自己的能源捂得严严实实的,对于那些原始森林不仅实行永久封山育林,凡有破坏者必课以重罚。可到了外边儿,到了别人国家就连抢带骗带吓唬,有不服的,导弹伺候。说白了还不就是看上人家的自然资源和原始财富,标准的“霸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离开菊芳的时候,有点恋恋不舍,嘴里不住地念叨:“菊芳呀菊芳,千万要挺住,千万别辜负了大伙儿对你的希望啊!”可望着白花花的大洋钱,谁能不溜肩膀儿呢?看来还是胡主席的话好使,凡事都要有点儿科学发展观。
宁平离菊芳仅有40多公里,一路上景观优美,多姿多彩。高山、丘陵、平原、稻田仙境一般,极像广西的崇左,或者崇左极像越南的宁平。
宁平是越南北部的旅游大省。法国人统治下,宁平最出名的是纺织业,现在繁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在越南北部地区仍然名列前茅。纵贯宁平的一号公路两侧的石灰岩山丘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翠嫩的稻田平铺在山丘边,几弯幽绿小溪断断续续地从山丘下绕过,流进稻田,流过小桥,流向远方。
在北京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夕阳红得发紫,溪水收拾了散落的余晖,泛着金光层层荡去,千奇百怪的山丘挂在天边被落日熏得灰蓝,绵延不绝。刚刚插过秧苗的稻田注满了水,如同平静的湖面陡然生出兰花一般的层层水草,兰花般的稻苗就那么依偎着,依偎在红霞万顷、紫气西来的黄昏里。几只自由自在的白鹭在稻田里盘旋了几圈儿,呼啦啦向东飞去,飞过层层的椰林就是大海,就是红河入海口。
不由得松了口气原来真的是越南越美啊!”
所有的担心和怀疑随着远去的白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喜悦和新奇随着进入比升龙(河内)还要久远的山谷都城——华闾而变得高涨和亢奋。
群山中的故国旧貌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布满绿苔的残垣断柱记叙着怎样的辉煌与神伤?
老水牛,从11世纪的庙墙外向里张望,无神的眼睛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心事?
华闾的故事现在开始宣讲。
华闾(Hoa Lu)古都遗迹距宁平市10公里,位于宁平省嘉庆县长安乡。听起来多像国内的某个地名,其实完全不同,人家都是拉丁文拼写,之所以又是嘉庆又是长安因为翻译者都是纯粹的中国人,不经意就用上了老词儿,或者早年就是汉语起的名,未经考证不敢乱说。
图6-4 牧归的老牛
图6-5 华闾的故事现在开始宣讲
遗迹占地大概有300多公顷,位于一堆儿一堆儿的石灰岩山区,绿色水稻田环绕山边,虽然小山包都不高,但依然有着“横看山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模样儿。山上多石洞,石洞多传闻。古城郭依山而建,分为内外两城,当年也是市井繁华,楼台亭阁,马嘶人沸,现如今恍如隔世,一切都成旧梦,屋舍和稻田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城市,标准田园风光让人难以想象1000多年前这里还有过一座都城。随着讲解员的旧梦重温,也跟着到了那个时代。
欢州刺史丁公著是一方父母官,其子名唤部领。丁部领在其父辞世后随母来到“华闾”,习文学武,招兵买马。时正值十二使君“大乱”之际,天下纷扰,民不聊生。部领适时起事,聚众征讨乱君,有点儿曹操的意思。公元968年,丁部领大获全胜,随即称皇,建立丁朝。部领自称丁先皇(Dinh Tien Hoang),国号大瞿越(Dai Co Viet),定都华闾。大瞿越国是越南独立建国的标志和开端。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加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师交趾郡王”,这就意味着承认了越南变为藩属而不再是宋朝行省。现在想来假如宋太祖当初另有旨意,结果又会怎样呢?
嘿嘿——当然历史不能够假设大瞿越”毕竟在那时独立了。
为什么会选择“华闾”做都城?丁先皇在此生长发迹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华闾”山多路险,黄龙河(Hoang Long)四面环绕,易守难攻。找这么个险地儿做都城,就是怕宋朝皇帝反悔,防患于未然实为上策。
现在能够证明旧都的古迹已经不多,一个圆形刻有佛经的巨大石柱被认为是公元988年建造的,虽然原来的寺庙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越南人就在周围复制了两座相同的寺庙。这两座寺庙是在17世纪仿照当时丁朝原形重建的。那时候已到了李朝,而且首都也从华闾迁到了升龙。
这两座复制品分别是为了纪念丁先皇以及后来的前黎朝国王黎大行(Le Dai Hanh)而建。丁先皇庙于1696年重建后保存下来,寺庙贴金梁柱,蓝色屋顶,石像分列,大殿之上供奉着丁先皇塑像。殿外柱石上用汉字书写着“大瞿越”。后堂还供有另一尊丁先皇以及三位皇子的塑像。
黎大行寺乃一小号丁先皇庙。黎大行名叫黎桓(Le Hoan)。在丁先皇后期,丁先皇和长子都被太监刺杀,幼子丁同年继位时年仅6岁。大将军黎桓在与宋朝的摩擦中屡立战功,时幼皇年弱,当朝杨太后遂将皇位送与黎桓。黎桓继位后袭用“大瞿越”国号,建立前黎朝。现今的黎桓庙里供奉着黎桓和王后(就是刚刚提到的曾经是丁先皇的妃子,后来帮助黎桓登上皇位并改嫁黎桓的杨太后以及皇子们的雕像。寺庙大门上留有17世纪的雕刻。
图6-6 在丁先皇庙祈愿
华闾既不像名胜古迹也不像风景旅游区,准确地说更像一个景色不错的越南乡间村落。周围的居民对于旅游者并不陌生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所有生产劳动和田间休息一切照旧,该干嘛干嘛。民舍在山间散落的这一堆儿那一块儿,耕牛在田埂中慢慢地走,绕过丁先皇庙门后拿了个弯儿直接回家了。连牙都没了的老太太,头顶着一笸箩芭蕉一路小跑地奔了来,脑袋上的芭蕉那叫个稳。不买东西也冲你笑,不知道这些村民还是不是丁先皇或者黎大行的皇室后裔,反正都挺有礼貌。
图6-7 老太太顶芭蕉
古迹在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中并没有显出什么不同,当地人好像也没把这些几百年前的建筑当回事儿,见着一伙儿越南军人,全身戎装,在丁先皇庙里又是献花,又是烧香,又是跪拜。我看后大惊失色,可村民们好像早就习以为常了。这种恬静平常的气氛让我有点儿措手不及,转悠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哪儿是古迹哪儿是民居。
整个华闾地区有“陆上下龙”的美称,最为典型和秀丽的就是附近的碧洞(Chua Bich)。听听这名字就够唬人的,百闻不如一见,去看看就明白了。
下龙在越南大大有名,中国桂林山水早就是名满天下的腕儿级风景区,下龙又被称为“海上桂林”,由此推断“陆上下龙”的“碧洞”必与桂林有几分相近之色。
距宁平9公里的文村码头聚集了大量村民和船只。我没有去爬位于附近鹤山上的“碧洞寺”而是直接上了船。小木船是岸边调度分配来的,分配原则看起来很简单,外国人两人一条,本国人没有限制,五六个人共乘也无妨。体重不是标准,旁边苗条痩弱的韩国妇女也被拆得“妻离子散”。仔细端详才有所领悟,外国人每船收费5万越南盾,而越南人每船收费2万越南盾,码头船多客少,当然大家都争先恐后拉老外!限制老外乘坐人数当然也是将收钱多的活儿更加平均而且最大限度地分配给街里街坊,否则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面子上过不去。
图6-8 “陆上下龙”碧洞必与桂林山水有相近之色
我的船工是两位看不出年龄的妇女,并且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开始觉得有点特殊,放眼望去几乎所有船上都是村妇掌舵,一大半儿船上都有孩子,有的还不止一个。上船坐稳,旁边有人用日语大声问候,得知是中国人,船妇和小商贩的脸上都流露出无比失望和后悔的神情。
船静静地向山里飘去,吴同河缓缓地流淌,蜿蜒曲折。吴同河是黄龙江支流,如果一直在水上漂一定能漂到“华闾”故都,丁先皇的小庙旁。小船在两侧屏风一样的山间轻飘慢舞,山脚下河水旁是熟悉的稻田,像两片绿色的织锦,绚丽眩目。在秧苗中徜徉,彩色的蝴蝶尽情飞舞,偶尔传来几声翠鸟的鸣叫,瞬间一只巨大的苍鹳直击蓝天。
吴同河比漓江窄小得多,加上两侧大片水稻,河道就更显得不够宽敞。正是由于河道的窄小,两边的山景、稻景、水景全都一览无余,就连山上的野花都能看得清。眼睛里虽无畅游漓江之梦幻,而美却又那么真实而冷静地停在身边,唾手可得。不用视角,不用定格,远眺近视,目之所及,必有画境。石灰岩山上虽是陡峭嶙峋,沟崖峰险,而繁茂的灌木却像一件件绿色的棒针毛衣套在青石外——奇山怪岩也多了些人情味。
图6-9 船静静地向山里漂去
猛然间发现半山腰上挂着一只山羊,四脚紧紧地抓着一块凸出的青石,身体牢牢地贴在石壁上,纹丝不动。环顾周围除了一些擀面杖粗细的灌木,也没什么肥美青草让它冒这么大风险地挂在那儿离山顶还有十来米的距离,距地面足有三四十米高。“山羊要轻生!”不禁脱口而出。船妇仿佛听懂了我的意思,不住地傻笑,大概想说:“别逗了,人家就是想找个人少、背阴的地方凉快凉快,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两三个小时后转回来时心里还在惦记着老山羊,到地儿一看,山羊还在,还是那个姿势,山风吹着长长的胡子轻轻飘动,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羊相,好像还真没有自决于人民的意思。
图6-10 高不成低不就的羊相
感慨之余转念一想,莫不是由于高不成低不就才出的羊相吧!
人在生活中往往处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被挂在半截儿的尴尬境地,既不情愿舍身谷底,爬上去又困难重重。开始还能泰然处之,时间久了,看到别人一个个儿爬上去了,自己就有点儿绷不住了,想往上爬既没路又没胆儿,况且随时有可能粉身碎骨,逡巡一阵儿,最终仍然是进退两难。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不高不低、不好不坏地挂在半山腰上的境地,如老山羊般泰然,不能说不是明智的选择。挂在山腰出出洋相总比摔到山下壮烈牺牲强得多了!毕竟能爬上顶峰的是少数,那些攀顶成功的一般都是领头羊或者是领头羊的亲朋好友,其余绝大部分还不都得老老实实挂在不同高度等待时机或终其一生吗?
真后悔,为什么到了越南,看到了老山羊后才弄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如果早一点儿搞清楚能少受多少罪呀!
船一直慢慢的漂着,时而水面会出现一队鸭,亮丽的羽毛让人难以与禽流感联想起来。头鸭带领鸭群或一字长蛇或神龙摆尾,在芦苇丛中嬉闹。几个村民站在水中摆弄捕鱼的网箱,由于还没到雨季,岸边的水也就膝盖深。
船妇可能是划累了都坐了下来,翘起双腿以脚代手,这种姿势是我到越南后才有幸见到的:
双腿有规律的飞舞,翻蹄亮掌,节奏和韵律之美如果不是腿粗点儿,脚大点儿,皮肤黑点儿,简直赶上了艺术体操或者现代舞了。所有船工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这手儿,我坐在船中央,船头和船尾的阿姐用她们与身体极不相称的大脚向我的面门和后脑勺一次次带着风声狠狠地踹过来,脚趾间隔极大,常态下绝对能够夹住最大号的粗雪茄,最猛的能夹起大号手电筒发信号。
图6-11 别有没洞天
不一会儿,船被踹进了大溶洞。“碧洞”之所以出名就是由于水穿溶洞。三个溶洞大小不等,相隔不远。洞内漆黑,仔细审查才能辨别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穿过三个溶洞,小船按计划原路返回。试图询问可否一直向里漂划,船妇用足以应付讨价还价的英语告诉我,一直划就到华闾,需要十几个小时。由两名生相丑陋,态度憨直,带着孩子,看不出年龄的妇女领着我孤舟飘零,有点儿糁得慌,怕被占了便宜,有口说不清,因此作罢,未能前往。
图6-12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见着要小心
越南游历忠告: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见着要小心!
船并没有立即返航,而是靠上了水上流动商船。商船上有一些饮料和膨化食品。小贩用英语、日语、中文不停地推销,看着我坚如磐石,不为所动,终于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怎么也得给船上的孩子买点儿东西吃吧!”这理由儿还真让人难以拒绝,只得给那个生有几分姿色的小女孩买了可乐、糖块方才脱身。看着女孩津津有味地吃喝有所领悟,原来船妇带着孩子是有目的的,环顾四周,其他船上随行小家属们几乎个个_在吃吃喝喝,笑逐颜开。孩子们笑了,商贩们笑了,船妇们笑了,当然我也就跟着笑啦!
快要回到起点了,船妇从木箱中拿出一大堆商品,有T恤衫、桌布、手绢等等。非说那些花布是自己亲手绣的,仔细一看全是标准的机绣,而且花色、质量极差,最小的手绢也要“万多啦”(1美元)。后来整明白了,所有东西“万多啦”起,就没比1美元少的。看我没有任何出手的意思,船妇开始喋喋不休,刚才船尾那个默不作声的内向型妇女也开始大声鼓噪。周围都是归航的游船,船妇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吆喝着同样的东西。有一位留着大胡子的西方人终于忍无可忍,将桌布扔了过去,桌布不偏不倚正好罩在船妇的头上,船妇用越语尖声高叫,老外用不知道是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跺脚大骂。经此折腾,所有村妇都老实多了,但也没忘缠着要5万越南盾的小费!
宁平是越南北部边缘地区,再往南就被称为中部了。这里离河内100多公里,当天去当天回都来得及,可是既然已经有了越南越美的念头,既然往南就是顺化和西贡,谁又舍得半途而废呢?
那就沿着一号公路继续前行,继续做越南越美,越南越好,越南越富,越南越贵,越南越火的“南柯一梦”吧!
印证以后,疑虑顿失:河内之南,南能可爱!
');" class="a2">收藏森林的黄昏、森林的夜晩、森林的黎明是做梦都没有见过的景色,燃烧的晩霞穿过千年古树巨大的华盖,温柔地洒在满地的落叶上;满天的繁星挂在树尖,寂静中偶尔一声划破夜空的哀鸣,惊得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爬到高处等着鲜红的太阳跳出雾霭的林梢,激动的露水早已浸湿了衣角。
我是带着一种将信将疑的心态挥别河内,踏上了越南人为之骄傲的南北大动脉——一号公路。无论坊间传闻、闲扯询答还是读书看报、上网浏览,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越南越好!虽然不能确信,但对于离开河内的“南行记”仍然充满了希望。一路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决不允许糅进一粒沙子。
图6-1 未知的旅程
河内之南的旅行在“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在肯定与否定的哲学悖论中,在紧张的神经质里慢慢展开。谁能确定一路上不会是南能可气、南能可恨,当然也可能是南能可敬、南能可歌或者南能可圈可点,南能中规中矩呢?让囊中羞涩的穷苦人家痛恨的恐怕是南能可贵,不管怎样还是在南能可疑中起程了。
南定省(Nam Dinh)经过河内市郊的河西省(Ha Tay)、河南省(Ha Nam),转上一座越南北方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型立交桥后向东行进就到了。南定保存了越南陈朝时期的古代遗迹。陈朝当时的国名叫“大越国”,大约1225年至1400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元朝时期。
距南定市仅3公里的即墨村(Tuc Mac)保留着大量陈朝时期的废墟遗迹和宫殿残垣。天长寺(Thien Truong)和古泽祠(Co Trach)都已看不出所以然了,传闻天长寺供奉陈朝历代皇帝,而古泽祠则是供奉陈兴道将军的。陈兴道可是越南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小城市好像都有陈兴道街,而且都是比较繁华的重要街道,由此可见将军的威名。此君曾在白藤江打败过元朝的军队,越南史称“白藤江大捷”,并说一举击溃了50万蒙古大军。
这种说法令我将信将疑,忽必烈吃错药了,派那么多人到越南干嘛?陈兴道很有可能是打败了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5000名蒙古军,许多年之后就被“满嘴跑火车”的人变成了“50万精锐”,越南人和东北人一样就是好忽悠。越南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包括著名的“二征夫人”、吴权、黎太祖黎利、光中皇帝阮惠等等,都因在与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反抗和较量中脱颖而出。那时候拿起武器对中国皇帝说“不”的,到了今天就有一条马路留给他(她)们。历史上中越两国的恩恩怨怨让现代人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异样,因此越南人对中国人那种怪怪的感觉也就不怪了。
麦村的普明寺(Chua Pho Minh)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建筑。建于13世纪的普明寺供奉着陈仁宗的尸骨以及莫朝的莫玉公主。寺中有四扇巨大木雕门,雕刻着游龙、波浪和花朵的大木门古朴庄重。寺内“普明塔”四面有门,共14级,底层面宽5.2米,往上逐级收缩,塔身雕有细致的图案。
图6-2 南定遗迹
南定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跳蚤市场”。不过这个市场有时间限制,仅在春节后的初五至初七开市。
一般地说,“跳蚤市场”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是大家把自己多余不用的物件拿到市场上互相交换,各取所需或者定价出售。而南定跳蚤市场却另有过人之处:一来每年仅开市一次,二来入夜才开。开市的那两天,到了晚上人们就把各类物品拉到街上,营业时间是头天天黑到第二天天亮。好多河内、海防的人利用春节假期来这儿凑凑热闹,而且据说南定一带的寺庙和算命先生特别灵,因此很多人把一年一度的卜卦加逛市场变成了春节期间的“例行公事”。
认识几个越南MM,据称每年都会结伴包车前往,能够整夜不归也算是父母一年中不多的几次法外施恩了。市场的商品并无特殊,但也有家中藏宝,觉得自己与宝物缘分已尽,不为钱,只想寻几个对得起玩意儿的人出现,随缘呗!其实大伙儿主要还是图个乐儿,您想呀,大晚上的人挤人,人挨人,对着那些新的、旧的,用得着、用不着的物件,交换者和买卖双方均心情贼好地先祝彼此“节日快乐,恭喜发财”,再认真地照死还价;到了凌晨,人还是络绎不绝,打着哈欠乐此不疲,要不是特有趣儿,谁行啊?
越南游历忠告:全民经商奔小康!
从南定往前走一点儿就到了菊芳国家原始森林(Rung Nguyen Sinh Cuc Phuong)公园。“菊芳”是越南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据称1962年就被命名了。位于和平省(Hoa Binh)、宁平省(Ninh Binh)和清化省(Thanh Hoa)三省交界处,距河内100公里。“菊芳”公园面积大约有250平方公里,海拔从200米至637米,山丘连绵,公园内全部都是原生型热带森林,既是旅游景区又是科研基地。
有人说这里是越南最值得前往的原始森林景区,准确地说应该是最有资格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有关资料表明菊芳”森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极少数原始状况受保护良好的热带原始森林之一。公园内有60多种包括虎、豹、野猪、香猫、飞鼠和濒临灭绝的大尾猴在内的大量野生动物和250多种鸟类,还有多达2000种以上的植物,那些早已在世界其他地方绝迹的树木构成了“菊芳”山峦重叠、绿树葱郁、花草繁茂、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的独特热带森林景观。许多“姚明”式的大树高达五六十米,让越南人一说,这些树都有1000多年历史了,听了马上让人肃然起敬。
森林深处的石灰岩山地有不少溶洞,其中一个距地面45米的岩洞被证实曾经居住过原始人。大岩洞与山中溪流相通,曲折迂回,宛若迷宫。站在洞里大声呼喊,回音不断,湿气沉沉,有点儿阴森,越看越像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中“榜爷”和“钻山豹”呆的地儿。
“菊芳”极适合徒步探寻,大约7公里的崎岖山路,身边大树遮天蔽日,一点儿也不热;不知名的植物花朵绽放,没见过的昆虫和飞禽在眼前飞来飞去,还可以进入在1966年发现的一万年前原始人的古墓中参观历史遗物。
图6-3 “榜爷”和“钻山豹”呆的地儿
最好的休息是在森林中泡温泉,菊芳温泉一年四季都保持在37℃的恒温,泉水含有20多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矿物质。想想看,在原始森林洗大澡,就像电视广告词:“非一般的感觉!”
山里面住着少数民族,我没想着在晚上去监视大型珍禽异兽的踪影,但还是决定在村寨芒族高脚屋中留宿。一夜无话,动物一个没见着,蚊子和各种不认识的小虫子倒是不少。但收获颇丰。森林的黄昏、森林的夜晚、森林的黎明是做梦都没有见过的景色,燃烧的晚霞穿过千年古树巨太的华盖,温柔地洒在满地的落叶上;漫天的繁星挂在树尖,寂静中偶尔一声划破夜空的嘶鸣,惊得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爬到高处等着鲜红的太阳跳出雾霭的林梢,激动的露水早已浸湿了衣角。原始森林中芒族人生活神秘而新奇,高脚屋木质墙壁上贴着卷了边的胡伯伯画像,年代虽然已经久远,生活依然继续着。即使没有恼人的蚊虫也无法入眠,因为憨态热情的芒哥芒姐满身的银铃清脆而深长,恍然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令人吃惊的是越南居然能够保存和保护这么一大片原始森林区,想一想又觉得为什么不可能呢?
原始自然不正是越南旅游最大的特色嘛!贫困和落后是原始特色得以保留的最主要因素,在人与自然交往中,一旦人们拥有了财富,拥有了高科技,拥有了征服的野心,拥有了“不破不立”的疯狂,拥有了原始积累的不择手段和不计后果的虚荣,原始森林自然要离我们而去。殊不知环境是生存的基础,能源是发展的保障。失去了森林,失去了能源,将会失去一切,那些废纸一样的钞票和高科技物件恐怕都帮不上忙了。
想到这儿,突然产生了对越南的羡慕,因为越南有菊芳;羡慕森林里的芒族人,因为他们有高脚屋。
手边的《新华字典》关于“原始”是这样解释的“原:最初的,开始的。始:起头,最早。”如此说来那些至今生活在还没有受到破坏的环境里的人们一直享用着最初的、起头的自然资源。就像是储蓄,毫无计划和管理地先把钱取出来,一阵狂造,表面看是发展了,有钱了,大款了,实际存款越来越少,钱花冒了再想辙,没辙咋办?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疯狂破坏环境和汲取能源的人们,就像砸死窑的财主,看上去挺穷,实际家财万贯,来日方长。
但是现在越南也有点儿我们深化经济改革的苗头儿,真怕他们一激动,菊芳变成了云南那些被砍得七零八落的秃山头儿,千万小心啊!美国佬特坏,把自己的能源捂得严严实实的,对于那些原始森林不仅实行永久封山育林,凡有破坏者必课以重罚。可到了外边儿,到了别人国家就连抢带骗带吓唬,有不服的,导弹伺候。说白了还不就是看上人家的自然资源和原始财富,标准的“霸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离开菊芳的时候,有点恋恋不舍,嘴里不住地念叨:“菊芳呀菊芳,千万要挺住,千万别辜负了大伙儿对你的希望啊!”可望着白花花的大洋钱,谁能不溜肩膀儿呢?看来还是胡主席的话好使,凡事都要有点儿科学发展观。
宁平离菊芳仅有40多公里,一路上景观优美,多姿多彩。高山、丘陵、平原、稻田仙境一般,极像广西的崇左,或者崇左极像越南的宁平。
宁平是越南北部的旅游大省。法国人统治下,宁平最出名的是纺织业,现在繁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在越南北部地区仍然名列前茅。纵贯宁平的一号公路两侧的石灰岩山丘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翠嫩的稻田平铺在山丘边,几弯幽绿小溪断断续续地从山丘下绕过,流进稻田,流过小桥,流向远方。
在北京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夕阳红得发紫,溪水收拾了散落的余晖,泛着金光层层荡去,千奇百怪的山丘挂在天边被落日熏得灰蓝,绵延不绝。刚刚插过秧苗的稻田注满了水,如同平静的湖面陡然生出兰花一般的层层水草,兰花般的稻苗就那么依偎着,依偎在红霞万顷、紫气西来的黄昏里。几只自由自在的白鹭在稻田里盘旋了几圈儿,呼啦啦向东飞去,飞过层层的椰林就是大海,就是红河入海口。
不由得松了口气原来真的是越南越美啊!”
所有的担心和怀疑随着远去的白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喜悦和新奇随着进入比升龙(河内)还要久远的山谷都城——华闾而变得高涨和亢奋。
群山中的故国旧貌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布满绿苔的残垣断柱记叙着怎样的辉煌与神伤?
老水牛,从11世纪的庙墙外向里张望,无神的眼睛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心事?
华闾的故事现在开始宣讲。
华闾(Hoa Lu)古都遗迹距宁平市10公里,位于宁平省嘉庆县长安乡。听起来多像国内的某个地名,其实完全不同,人家都是拉丁文拼写,之所以又是嘉庆又是长安因为翻译者都是纯粹的中国人,不经意就用上了老词儿,或者早年就是汉语起的名,未经考证不敢乱说。
图6-4 牧归的老牛
图6-5 华闾的故事现在开始宣讲
遗迹占地大概有300多公顷,位于一堆儿一堆儿的石灰岩山区,绿色水稻田环绕山边,虽然小山包都不高,但依然有着“横看山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模样儿。山上多石洞,石洞多传闻。古城郭依山而建,分为内外两城,当年也是市井繁华,楼台亭阁,马嘶人沸,现如今恍如隔世,一切都成旧梦,屋舍和稻田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城市,标准田园风光让人难以想象1000多年前这里还有过一座都城。随着讲解员的旧梦重温,也跟着到了那个时代。
欢州刺史丁公著是一方父母官,其子名唤部领。丁部领在其父辞世后随母来到“华闾”,习文学武,招兵买马。时正值十二使君“大乱”之际,天下纷扰,民不聊生。部领适时起事,聚众征讨乱君,有点儿曹操的意思。公元968年,丁部领大获全胜,随即称皇,建立丁朝。部领自称丁先皇(Dinh Tien Hoang),国号大瞿越(Dai Co Viet),定都华闾。大瞿越国是越南独立建国的标志和开端。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加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师交趾郡王”,这就意味着承认了越南变为藩属而不再是宋朝行省。现在想来假如宋太祖当初另有旨意,结果又会怎样呢?
嘿嘿——当然历史不能够假设大瞿越”毕竟在那时独立了。
为什么会选择“华闾”做都城?丁先皇在此生长发迹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华闾”山多路险,黄龙河(Hoang Long)四面环绕,易守难攻。找这么个险地儿做都城,就是怕宋朝皇帝反悔,防患于未然实为上策。
现在能够证明旧都的古迹已经不多,一个圆形刻有佛经的巨大石柱被认为是公元988年建造的,虽然原来的寺庙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越南人就在周围复制了两座相同的寺庙。这两座寺庙是在17世纪仿照当时丁朝原形重建的。那时候已到了李朝,而且首都也从华闾迁到了升龙。
这两座复制品分别是为了纪念丁先皇以及后来的前黎朝国王黎大行(Le Dai Hanh)而建。丁先皇庙于1696年重建后保存下来,寺庙贴金梁柱,蓝色屋顶,石像分列,大殿之上供奉着丁先皇塑像。殿外柱石上用汉字书写着“大瞿越”。后堂还供有另一尊丁先皇以及三位皇子的塑像。
黎大行寺乃一小号丁先皇庙。黎大行名叫黎桓(Le Hoan)。在丁先皇后期,丁先皇和长子都被太监刺杀,幼子丁同年继位时年仅6岁。大将军黎桓在与宋朝的摩擦中屡立战功,时幼皇年弱,当朝杨太后遂将皇位送与黎桓。黎桓继位后袭用“大瞿越”国号,建立前黎朝。现今的黎桓庙里供奉着黎桓和王后(就是刚刚提到的曾经是丁先皇的妃子,后来帮助黎桓登上皇位并改嫁黎桓的杨太后以及皇子们的雕像。寺庙大门上留有17世纪的雕刻。
图6-6 在丁先皇庙祈愿
华闾既不像名胜古迹也不像风景旅游区,准确地说更像一个景色不错的越南乡间村落。周围的居民对于旅游者并不陌生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所有生产劳动和田间休息一切照旧,该干嘛干嘛。民舍在山间散落的这一堆儿那一块儿,耕牛在田埂中慢慢地走,绕过丁先皇庙门后拿了个弯儿直接回家了。连牙都没了的老太太,头顶着一笸箩芭蕉一路小跑地奔了来,脑袋上的芭蕉那叫个稳。不买东西也冲你笑,不知道这些村民还是不是丁先皇或者黎大行的皇室后裔,反正都挺有礼貌。
图6-7 老太太顶芭蕉
古迹在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中并没有显出什么不同,当地人好像也没把这些几百年前的建筑当回事儿,见着一伙儿越南军人,全身戎装,在丁先皇庙里又是献花,又是烧香,又是跪拜。我看后大惊失色,可村民们好像早就习以为常了。这种恬静平常的气氛让我有点儿措手不及,转悠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哪儿是古迹哪儿是民居。
整个华闾地区有“陆上下龙”的美称,最为典型和秀丽的就是附近的碧洞(Chua Bich)。听听这名字就够唬人的,百闻不如一见,去看看就明白了。
下龙在越南大大有名,中国桂林山水早就是名满天下的腕儿级风景区,下龙又被称为“海上桂林”,由此推断“陆上下龙”的“碧洞”必与桂林有几分相近之色。
距宁平9公里的文村码头聚集了大量村民和船只。我没有去爬位于附近鹤山上的“碧洞寺”而是直接上了船。小木船是岸边调度分配来的,分配原则看起来很简单,外国人两人一条,本国人没有限制,五六个人共乘也无妨。体重不是标准,旁边苗条痩弱的韩国妇女也被拆得“妻离子散”。仔细端详才有所领悟,外国人每船收费5万越南盾,而越南人每船收费2万越南盾,码头船多客少,当然大家都争先恐后拉老外!限制老外乘坐人数当然也是将收钱多的活儿更加平均而且最大限度地分配给街里街坊,否则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面子上过不去。
图6-8 “陆上下龙”碧洞必与桂林山水有相近之色
我的船工是两位看不出年龄的妇女,并且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开始觉得有点特殊,放眼望去几乎所有船上都是村妇掌舵,一大半儿船上都有孩子,有的还不止一个。上船坐稳,旁边有人用日语大声问候,得知是中国人,船妇和小商贩的脸上都流露出无比失望和后悔的神情。
船静静地向山里飘去,吴同河缓缓地流淌,蜿蜒曲折。吴同河是黄龙江支流,如果一直在水上漂一定能漂到“华闾”故都,丁先皇的小庙旁。小船在两侧屏风一样的山间轻飘慢舞,山脚下河水旁是熟悉的稻田,像两片绿色的织锦,绚丽眩目。在秧苗中徜徉,彩色的蝴蝶尽情飞舞,偶尔传来几声翠鸟的鸣叫,瞬间一只巨大的苍鹳直击蓝天。
吴同河比漓江窄小得多,加上两侧大片水稻,河道就更显得不够宽敞。正是由于河道的窄小,两边的山景、稻景、水景全都一览无余,就连山上的野花都能看得清。眼睛里虽无畅游漓江之梦幻,而美却又那么真实而冷静地停在身边,唾手可得。不用视角,不用定格,远眺近视,目之所及,必有画境。石灰岩山上虽是陡峭嶙峋,沟崖峰险,而繁茂的灌木却像一件件绿色的棒针毛衣套在青石外——奇山怪岩也多了些人情味。
图6-9 船静静地向山里漂去
猛然间发现半山腰上挂着一只山羊,四脚紧紧地抓着一块凸出的青石,身体牢牢地贴在石壁上,纹丝不动。环顾周围除了一些擀面杖粗细的灌木,也没什么肥美青草让它冒这么大风险地挂在那儿离山顶还有十来米的距离,距地面足有三四十米高。“山羊要轻生!”不禁脱口而出。船妇仿佛听懂了我的意思,不住地傻笑,大概想说:“别逗了,人家就是想找个人少、背阴的地方凉快凉快,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两三个小时后转回来时心里还在惦记着老山羊,到地儿一看,山羊还在,还是那个姿势,山风吹着长长的胡子轻轻飘动,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羊相,好像还真没有自决于人民的意思。
图6-10 高不成低不就的羊相
感慨之余转念一想,莫不是由于高不成低不就才出的羊相吧!
人在生活中往往处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被挂在半截儿的尴尬境地,既不情愿舍身谷底,爬上去又困难重重。开始还能泰然处之,时间久了,看到别人一个个儿爬上去了,自己就有点儿绷不住了,想往上爬既没路又没胆儿,况且随时有可能粉身碎骨,逡巡一阵儿,最终仍然是进退两难。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不高不低、不好不坏地挂在半山腰上的境地,如老山羊般泰然,不能说不是明智的选择。挂在山腰出出洋相总比摔到山下壮烈牺牲强得多了!毕竟能爬上顶峰的是少数,那些攀顶成功的一般都是领头羊或者是领头羊的亲朋好友,其余绝大部分还不都得老老实实挂在不同高度等待时机或终其一生吗?
真后悔,为什么到了越南,看到了老山羊后才弄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如果早一点儿搞清楚能少受多少罪呀!
船一直慢慢的漂着,时而水面会出现一队鸭,亮丽的羽毛让人难以与禽流感联想起来。头鸭带领鸭群或一字长蛇或神龙摆尾,在芦苇丛中嬉闹。几个村民站在水中摆弄捕鱼的网箱,由于还没到雨季,岸边的水也就膝盖深。
船妇可能是划累了都坐了下来,翘起双腿以脚代手,这种姿势是我到越南后才有幸见到的:
双腿有规律的飞舞,翻蹄亮掌,节奏和韵律之美如果不是腿粗点儿,脚大点儿,皮肤黑点儿,简直赶上了艺术体操或者现代舞了。所有船工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这手儿,我坐在船中央,船头和船尾的阿姐用她们与身体极不相称的大脚向我的面门和后脑勺一次次带着风声狠狠地踹过来,脚趾间隔极大,常态下绝对能够夹住最大号的粗雪茄,最猛的能夹起大号手电筒发信号。
图6-11 别有没洞天
不一会儿,船被踹进了大溶洞。“碧洞”之所以出名就是由于水穿溶洞。三个溶洞大小不等,相隔不远。洞内漆黑,仔细审查才能辨别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穿过三个溶洞,小船按计划原路返回。试图询问可否一直向里漂划,船妇用足以应付讨价还价的英语告诉我,一直划就到华闾,需要十几个小时。由两名生相丑陋,态度憨直,带着孩子,看不出年龄的妇女领着我孤舟飘零,有点儿糁得慌,怕被占了便宜,有口说不清,因此作罢,未能前往。
图6-12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见着要小心
越南游历忠告: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见着要小心!
船并没有立即返航,而是靠上了水上流动商船。商船上有一些饮料和膨化食品。小贩用英语、日语、中文不停地推销,看着我坚如磐石,不为所动,终于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怎么也得给船上的孩子买点儿东西吃吧!”这理由儿还真让人难以拒绝,只得给那个生有几分姿色的小女孩买了可乐、糖块方才脱身。看着女孩津津有味地吃喝有所领悟,原来船妇带着孩子是有目的的,环顾四周,其他船上随行小家属们几乎个个_在吃吃喝喝,笑逐颜开。孩子们笑了,商贩们笑了,船妇们笑了,当然我也就跟着笑啦!
快要回到起点了,船妇从木箱中拿出一大堆商品,有T恤衫、桌布、手绢等等。非说那些花布是自己亲手绣的,仔细一看全是标准的机绣,而且花色、质量极差,最小的手绢也要“万多啦”(1美元)。后来整明白了,所有东西“万多啦”起,就没比1美元少的。看我没有任何出手的意思,船妇开始喋喋不休,刚才船尾那个默不作声的内向型妇女也开始大声鼓噪。周围都是归航的游船,船妇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吆喝着同样的东西。有一位留着大胡子的西方人终于忍无可忍,将桌布扔了过去,桌布不偏不倚正好罩在船妇的头上,船妇用越语尖声高叫,老外用不知道是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跺脚大骂。经此折腾,所有村妇都老实多了,但也没忘缠着要5万越南盾的小费!
宁平是越南北部边缘地区,再往南就被称为中部了。这里离河内100多公里,当天去当天回都来得及,可是既然已经有了越南越美的念头,既然往南就是顺化和西贡,谁又舍得半途而废呢?
那就沿着一号公路继续前行,继续做越南越美,越南越好,越南越富,越南越贵,越南越火的“南柯一梦”吧!
印证以后,疑虑顿失:河内之南,南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