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Chapter 8 毕竟血脉不同——北越的红色记忆
在线阅读

图8-1 佛迹寺

笔塔寺(Chua But Thap),位于顺城县定投村(Dinh To)或叫笔塔村的杨河(Duong Ha)河畔。笔塔寺原名宁福寺,由于寺内有座形似毛笔的报严塔故而得名。寺院始建于13世纪的陈朝,1647年建成笔塔。这座佛塔高13米,八角五层,塔内收藏了50多尊佛像,包括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和其他众佛。此外,塔中还供奉着郑氏(Trinh)公主以及提京(Thi Kinh)的塑像。笔塔是越南古典建筑的代表作,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塔身开始倾斜,因而越南人又称笔塔为“越南的比萨斜塔”。1642849

不能总是“神游”,还是食些人间烟火,到北宁去看看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吧!

北宁市距河内31公里,历史上李朝国王李太祖祖籍北宁,加之李朝定都不远的升龙(今河内),在李朝200多年的统治中,北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史称“京北”)和背景在当时红极一时,经济、文化同时得到繁荣和发展。从那时开始,北宁形成了十分出色的工艺,包括东湖版画、浮浪陶器、土河陶器、同忌木器、内目瓦工、大拜铜器等等。

东湖(Dong Ho)村以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木刻版画闻名于世。东湖版画主要以制作年画为主,有点像天津的杨柳青。题材多以越南当地的传说为创意,全部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的准备工作、描绘、上色等等,至今仍然保持着过去原始的程序和操作技法。到东湖村可以亲眼目睹版画制作的全部过程。使用在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自然颜色上色是所有工序中最为独特和吸引人的。制作群体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一家老小精诚团结,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东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版画,作品在越南各个旅游区的工艺品商店中都能看到。每到春节前后,年画供不应求。价格很便宜,根据画的尺寸大小不同,价格有所差别,比如六寸照片大小的也就一万盾(约合人民币5元)。1642850

到北宁看了笔塔寺、买了东湖年画是否就算“北宁一网打尽游”呢?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一乐。

笔塔寺附近的林村(Lim)是举行节日林会的所在地。

林会在每年春节后召开,历时3天,一般是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在此期间,三乡五村的居民自动地涌向林村,每年一度的歌唱表演和歌咏比赛就此拉开大幕,其中包括男女对唱、男女独唱以及小合唱。演唱者自愿上场,歌词内容具有当地传统,即兴填词也是一大特色。据说歌会早先是为了纪念一位当地的民歌对唱创始人——孝中侯。1642851

呵,对了,对唱形式就像“刘三姐”,由于听不懂歌词,不知道除了谈情说爱外是否还有痛斥地主老财的内容。现在的歌会比早年要丰富多彩,唱歌、舞蹈之外还有舞狮、抛绣球等各类民俗活动。假如赶不上林会也不用担心,只要到了北宁,歌声就会一直追着你,因为北宁的老百姓都爱唱歌,无论走到哪儿都是歌声一片。北宁的民歌在整个越南都大大闻名,“听歌看画”够雅吧!高歌一曲,宛若刘三姐变成了阮三姐。1642852

离开北宁进入永福省,假若旁边有越南人,我们就要严肃点儿!

当地人普遍认为越南人(京族)的祖先瓯雒族当初居住在这一地区,多年以后才搬到现在的红河三角洲流域。相传越南最早的“国王”——“雄王”曾在这一带活动。

“雄王”何许人也?“雄王”在越南相当于我国的黄帝。1642853

去雄王庙正赶上越南一年一度大型的“雄王节”活动。与永福省相邻的富寿省的省会越池市,无论街道还是建筑物都被越南的国旗、党旗以及象征宗教的回字旗覆盖了。规模不大的体育场让身着盛装的群众队伍包围得严严实实,那天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亲自到场祭拜先祖,对于祖先的崇敬越南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642854

但是越南人喜欢夸大其词的毛病在颂仰中又一次露出了破绽。越南官方历史研究表明:从公元前2879年第一代雄王建立文郎国开始,历经十八代,到公元258年结束,雄王朝前后统治了3000多年。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不难发现,如果情况属实,每一代雄王的在位时间就是170年左右,而且这还是从出生之日开始计算。假如某位雄王做储君的时间较长,二三十岁才登基,则该雄王就要活到200岁以上,公元前就这样长寿,有点玄吧?

图8-2 雄王庙前回字大旗

虽然雄王不可能活到一二百岁,但是雄王是越南人的祖先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仅仅作为精神寄托也该寄予同情和理解,更何况越南历史到底拥有五千年还是四千年或者三千年对于旅游者而言又有多大的关系呢?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由着他们的性子吧。

雄王庙建在永福省与富寿省首府越池市交界处的峰州(Phong Chan)175米高的义岭(Nghia Linh)上。共三座庙宇,最下面的称为下殿(Den Ha),虽然称为下殿,也要爬上225级台阶才能到达。往上再爬168级台阶可到中间的雄殿(Den Huong)。再努一百零二级台阶方能看见上殿(Den Thuong)。上殿供奉着天神、地神和稻神以及越南少年英雄谭江(Than Giong)。据称此人曾在铁马神仙的帮助下打败过汉朝军队。呵,又是一位越南民族英雄。

图8-3 雄王庙内石兽

每年的阴历三月初十是越南的祭祖日,祭祀活动盛大,内容丰富,游人如织。活动一般持续十天半个月,难怪我们到了越池能够看到那么多的旗帜和体育场内外整装待发的盛装队伍。雄王公祭日已经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雄王节。每当节日来临无法亲自前往雄王庙祭祖的越南各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都会有组织或者自发地采用各种形式祭奠先祖,祈求太平。公祭日全国放假一天,规格够高的吧?1642855

说到“太平”,原来河内北部临近永福省的地区就叫北太省(Bac Thai),现在分割成了太原省和北 省。

北太地区多山,气候变化较大,包括了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最热的几个月平均温度达到摄氏27.6℃,最冷的时期月平均气温只有摄氏15.6℃。在这个地区生长了品种众多、四季繁茂的各类植物,像大蒲扇一样的棕榈和茂密的竹海尤其令人喜爱。

最早听说“太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刚到越南的时候,发现越南人与国内一样以茶俸客,而越南茶叶与中国茶叶的味道截然不同,除了以各种鲜花做的花茶外,其他的基本属于汁浓味厚型。如果一定要加以比较,倒是与我国的苦丁茶有些近似,但更加苦不堪言,毫无回甘。

越南人善饮,喝茶习惯不像中国人或日本人那么讲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越南人家中做客,主人敬茶,无论茶具的卫生情况如何,都应该一饮而尽,否则主人会很不高兴的呦!1642856

时间长了,对越南茶有了新的了解:越南天气炎热,苦涩的茶叶有防暑降温的功效。虽然曾有连喝数杯后头晕恶心的症状,但在高温燥热中来一大杯“加达”(越语为加冰的茶水)还是蛮过瘾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告知,“新疆太原茶”是越南茶叶中的名特优产品。听后就懵了,新疆怎么和太原扯到一起了?而且只听说新疆有“砖茶”,山西太原除了老陈醋没听说在茶叶方面有啥特长呀?难道孤陋寡闻了?难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山西省太原市联手进军越南市场啦?带着疑问去了超市,买了筒茶叶,茶筒包装上还真就用汉字写着“新疆太原茶”,明明白白,一字不错。拿回去马上沏泡,喝到嘴里——跟以前喝的越南茶没什么两样儿啊,除了高沫就剩下苦了。自此后就到处跟人说:“中国人太会做生意了,弄点儿苦丁茶在越南创出了名优特,而且卖得贼火,不服不行呀!”终于有明白人听不下去了,认真严肃地告知:别丢人现眼了,“新疆太原茶”是地地道道的越南特产,“新疆”表示北太地区的丘陵山区,而“太原”则非常明确地指越南太原省。这一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新疆太原茶”因此红极越南。1642857

看来虽然无知者无畏,但是无知者毕竟是可悲和可笑的。无知让我更努力地去了解北太地区,包括处于这一地区的西部边缘三岛山区在内的广大山丘、树林和茶园,为旅行提供了又一个自然原始的画面,由此了解到这里广大的山区曾经是当年抗法斗争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革命老区”。

图8-4 革命老区

说到“革命老区”就必须要提北太地区附近的宣光省。

1944年,胡伯伯来到高平省侬族人聚居的小村庄北坡(Pac Bo),而后南下到达宣光省首府宣光市东北大约39公里的新潮乡(Tan Trao)。北坡的小山被胡伯伯称为马克思山,溪水则被称为列宁溪。1945年的“八月革命”从新潮的金龙村(Kim Long)首先开始并席卷全国。金龙村距河内大约150多公里,村中有一颗巨大的菩提树,老树苍苍,根植土外,伞盖巨大。据称此树年代久远,见证过越南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1642858

高平省与我国接壤,长达314公里边境线的北侧是中国广西。高平省森林面积广大,气候凉爽,山地众多。风景如画的本角滩(Ban Giac)和圣贤湖(Lake Thang Hen)是高平的著名景区。越盟在高平的4号公路沿途曾经发动了“反击法军,打开通道”的越中边境战役。高平当时有许多法国人修的大型堡垒和炮台,越盟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击这些军事要塞,法国士兵因此称4号公路为“恐怖的街道”。事实上为了消灭在中越边境一带盘踞的法军,为了使越盟可以更为顺畅地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和援助,越盟在中越边境向法军展开的一系列攻势有许多中国同志参加了战斗。法军在高平溃败后逃往邻近的谅山省,在溃逃的途中又遭埋伏,自此谅山也被越盟掌握。1642859

图8-5 胡专明和陈赓将军在边界战役时

谅山省以高山森林为主,高山里出没着越南十分少见的诸如虎、豹、熊、穿山甲、羚羊和蜥蜴等大型动物。省内居住着包括侬、芒、瑶、貂等众多少数民族,最有趣的是谅山境内有一条奇穷河(Ky Cung),这是越南唯一的一条由南向北流入中国广西的河流。“三声寺”(Tam Thanh)和“望夫崖”是谅山名景。1642860

如果仅从“红色旅游”考虑,属于北部山区的宣光省山阳县是最为重要的景点和教育基地。地处红河支流泸江的中游,崇山峻岭环抱,地势险要的山阳县在1945年“八月革命”前后曾是临时红色首都。越南革命史上有不少重大的事件在此发生。现在这里被称为“新潮”(Tan Trao),建有博物馆和一些革命遗址。作为越南革命圣地的“新潮”,就像当年的延安或者西柏坡。1642861

一般来说,只要哪里出现过胡伯伯的一丝踪影,那里就必定成为纪念胡伯伯革命生涯的红色景区。胡伯伯没去过的地方可就急死了,人们多么希望胡伯伯能够走遍越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呀!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无论是街头小铺还是高档餐厅,胡伯伯的石膏像或是巨型宣传画无处不在。一句话,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胡伯伯的身影。胡伯伯的生日是5月19号,这日子好记,凡是中国老一点的球迷都对“5·19”刻骨铭心。每年的“5·19”越南人民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胡伯伯,活动之多,内容之广,热情之高,规模之大就好像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越南人年年都把“5·19”当成自己的节日。

北部偏西一点儿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是老街省。这才是感受“北风吹”的真正目的地,河内之北美不胜美说的也是这儿。

黄连山,山山相连;红河水,水流滔滔。海拔3143米的番西邦峰(Fan Si Pan)直入霄汉,红河与齐江蜿蜒而去。这一切足以证明老街的魅力。因为如果没有沙巴(Sa Ba),还不如直接从河口回国呢!沙巴的风采只有亲身感受才能领略,沙巴有着无数条理由吸引游客,这个由法国人发现并建立在蒙族(Hmong)、侬族(Tay)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中的山谷小镇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在反法战争时期,这一带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战斗的双方有所变化,一方当然是胡伯伯领导的越盟战士,而另一方除了法国军人以外还增加了与法国佬并肩作战的当地少数民族。

图8-6 老街省——河内之北美不胜美说的也是这儿

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什么会帮助大鼻子、白皮肤、黄头发的法国人抗击以京族为主的越盟?对此我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老街市与云南河口市的海关口岸是一座架起的大桥,不大宽的河道将两国分隔开来。处于中国一侧的高大建筑明显增多,看得出越南这边儿也正在加紧建设。老街市现在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巨大的人造公园位于市中心,很难想象在过去的战争中曾多少次遭受毁灭性打击。1951年,|越盟为了占领老街对城市使用了大炮等重武器,在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越盟部队远远多于老街的法国驻军),越盟赶走了法军,得到了被炸得乱七八糟的老街市。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我人民解放军在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攻取了老街。洋人的书上说:“老街市被中国军队夷为平地。”今天的老街可看不出来,相反那些城市建筑与河内等越南其他城市太不一样了,更具中国风格。老外又说具有讽刺意味并颇为残酷的是,越南人民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重建了老街。”1642862

老街市人口不多,所以显得街道很宽敞,在街上就亲眼看到过因为超速而在城市中心地带发生的交通事故。这在越南其实挺少见的,越南大中城市拥挤的街道上,汽车、摩托车如果想超速行驶极其困难,只有在像老街这样重建的新兴城市中才有可能超速。

老街省还剩下一点点儿古迹,市区内的“尚寺”和“圣母庙”大概是少得可怜的有些年头的古老建筑。越南人透露:三花李、厚李、土锦和草药是这里的特产。

1979年的“中越冲突”对于40岁往上的人来说不会太陌生。越南境内的谅山、高平、河江、老街以及广宁省的芒街,加上我国广西的友谊关、凭祥、东兴,云南的河口等地在当时可是大大的有名。那时候没有电视,匣子里天天就唠叨这些个地儿,对越南最早的启蒙和了解就源于那个年代。1642863

年纪大一点的人对越南的熟悉则来自更早的抗法、抗美时期。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持越南的抗法斗争,北京曾经组织数十万人参加的声援大游行,到了60年代在北京参加支持越南抗美大游行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除了军事顾问和弹药补给外,直接参战的中国军队也不少,还不包括为了“支援世界革命”而私自跨越边境线的热血青年们。

规模最大的援越队伍恐怕是筑路大军,筑路人员是由工兵为主组成的战斗部队。据说胡伯伯曾经到长沙拜会毛主席,毛主席见到胡志明第一句话就是同志,说吧,要什么?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胡伯伯听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递给了毛主席。纸上密密麻麻画了从河内通向各地需要修建和修复的十二条公路。胡伯伯说,这十二条公路就交给中国朋友吧!毛主席二话不说请来周总理,当着胡伯伯的面说道:“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10多万的筑路战士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了国门,为抗美援越很多人的尸骨也就此埋在了异国他乡。为了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而牺牲的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一个无法准确统计的数字。1642864

见过一位参加筑路的云南老兵,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依然是老泪纵横。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越南北方各地陵园中寻找中国烈士的墓碑。活着的老兵们收集了那时的歌曲和纪念章,以便回忆和缅怀战友。

提起战地歌曲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必须坦白交代。住在河内,每到下午四五点钟都会按时响起《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小草》,等自卫还击战时期的名曲。经过侦查发现,河内的大部分垃圾车带有奏乐装置,倒车或者铲装垃圾时音乐立刻响起,虽然没有歌词,但熟悉的旋律令我捧腹不止。不知道中国生产商是否有意将这些“血染的”垃圾车直接出口到越南。越南人也不认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毫不改动,工作之余居然陶醉其中。工人们看着我围着垃圾车转圈傻笑,感到莫名其妙。对1979年的“中越冲突”,越南人不太愿意同中国人提起,可对中国人来说,去早年英雄辈出的老山、法卡山看一看也会有很多感触。“当年鏖战急”时的史光柱、徐良今安在?无人知晓的“小草”是否还沾着“血染的风采”?

越南游历忠告: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越南北疆的那边就是我国的南疆,不必说什么山水相连、唇齿相邻,更不必为战争而骄傲或省悟,历史将会铭刻和评判。虽然中越两国边民同饮一江水,同闻晨鸡鸣,然而毕竟物是人非,毕竟血脉不同。况且我们仅仅是旅游者,还是用旁观者的目光看世界吧。

');" class="a2">收藏

一般来说,只要出现过胡伯伯的一些踪影,那里就必定成为纪念胡伯伯革命生涯的红色景区。越南的北疆那边就是我国的南疆,不必说什么山水相连、唇齿相邻,更不必为战争而骄傲或省悟,历史将会铭刻和评判。虽然中越两国边民同饮一江水,同闻晨鸡鸣,然而毕竟物是人非,毕竟血脉不同。况且我们仅仅是旅游者,还是用旁观者的目光看世界吧。

从河内开始,一路“北伐”,经过北宁、永福、太原,到达老街、高平、谅山,以后就可以会师于中国了。中越两国有着长达1300公里左右的边境线,从云南河口或者广西凭祥进入越南,然后“跟踪前进”,最终到达河内,也是一条不错的旅游线路。目前不少云南和广西的旅行社都在办理这种形式的几日游:不用护照,无需签证,随团而入。但我对于参团出游一直存在巨大的偏见,因为国内旅行社普遍存在着缺乏个性线路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老毛病。而越南旅行社则习惯于为“背包族”提供最简单的旅行服务。1642846

国内的旅游单位和越南的小旅行社联手,提供的产品都是一些简单、根本无法反映当地精髓的线路,时间一长,客人们认为越南不过如此,报名参团的越来越少。人少了,利润随之下降,服务自然就更不行了。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两国旅游刚刚开放时的那种人满为患的奇观早已一去不复返了。1642847

事实上,以自助形式在越南旅行具有无穷的乐趣和旅游价值,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是参团旅行无法遇见和体会的。越南境内旅游的主力军是以法国人、美国人为主的西方军团,他们大都采用自助形式,每年络绎不绝,搞得金发碧眼无处不在。可以非常负责任地激呼:越南不应仅仅是西洋人的游乐园,越南之美属于全人类!1642848

自助行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要真正爽呆除了收集资料、攒足盘缠、设计线路以外,恐怕最为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对此梁实秋先生有过论述,对所有旅行者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实秋先生说:

“旅行中没有不感到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中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稻田有股香味,你的旅伴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方的东西,你的旅伴也许是近视,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惟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也不能有洁癖,不能如泥塑木雕,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

这样的同路人在哪儿?别着急,一定就在身边。

如果一切都准备停当了,那就上路吧!

话扯得有点远了,还是回来说说北宁地区之美有多美吧!

坐落在仙游县芸皇村(Phuong Hoang)灿桐山(Lan Kha)上的佛迹寺(Phat Tich),原名重光寺,后改名为万福寺,建于11世纪的李朝时期,到了15世纪,黎朝又进行了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石佛,石佛大约有40米高,保存状况良好,后来就此得名为佛迹寺。寺庙早已经荡然无存,不见踪影了,留下来为数不少的李朝时代的石刻和建筑遗迹。佛像、金刚和护法人像以及两侧的石马、石水牛、石犀牛、石象、石狮和石龙柱历历可见,这些石像作品被认为是越南古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年代久远。

图8-1 佛迹寺

笔塔寺(Chua But Thap),位于顺城县定投村(Dinh To)或叫笔塔村的杨河(Duong Ha)河畔。笔塔寺原名宁福寺,由于寺内有座形似毛笔的报严塔故而得名。寺院始建于13世纪的陈朝,1647年建成笔塔。这座佛塔高13米,八角五层,塔内收藏了50多尊佛像,包括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和其他众佛。此外,塔中还供奉着郑氏(Trinh)公主以及提京(Thi Kinh)的塑像。笔塔是越南古典建筑的代表作,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塔身开始倾斜,因而越南人又称笔塔为“越南的比萨斜塔”。1642849

不能总是“神游”,还是食些人间烟火,到北宁去看看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吧!

北宁市距河内31公里,历史上李朝国王李太祖祖籍北宁,加之李朝定都不远的升龙(今河内),在李朝200多年的统治中,北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史称“京北”)和背景在当时红极一时,经济、文化同时得到繁荣和发展。从那时开始,北宁形成了十分出色的工艺,包括东湖版画、浮浪陶器、土河陶器、同忌木器、内目瓦工、大拜铜器等等。

东湖(Dong Ho)村以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木刻版画闻名于世。东湖版画主要以制作年画为主,有点像天津的杨柳青。题材多以越南当地的传说为创意,全部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的准备工作、描绘、上色等等,至今仍然保持着过去原始的程序和操作技法。到东湖村可以亲眼目睹版画制作的全部过程。使用在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自然颜色上色是所有工序中最为独特和吸引人的。制作群体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一家老小精诚团结,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东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版画,作品在越南各个旅游区的工艺品商店中都能看到。每到春节前后,年画供不应求。价格很便宜,根据画的尺寸大小不同,价格有所差别,比如六寸照片大小的也就一万盾(约合人民币5元)。1642850

到北宁看了笔塔寺、买了东湖年画是否就算“北宁一网打尽游”呢?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一乐。

笔塔寺附近的林村(Lim)是举行节日林会的所在地。

林会在每年春节后召开,历时3天,一般是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在此期间,三乡五村的居民自动地涌向林村,每年一度的歌唱表演和歌咏比赛就此拉开大幕,其中包括男女对唱、男女独唱以及小合唱。演唱者自愿上场,歌词内容具有当地传统,即兴填词也是一大特色。据说歌会早先是为了纪念一位当地的民歌对唱创始人——孝中侯。1642851

呵,对了,对唱形式就像“刘三姐”,由于听不懂歌词,不知道除了谈情说爱外是否还有痛斥地主老财的内容。现在的歌会比早年要丰富多彩,唱歌、舞蹈之外还有舞狮、抛绣球等各类民俗活动。假如赶不上林会也不用担心,只要到了北宁,歌声就会一直追着你,因为北宁的老百姓都爱唱歌,无论走到哪儿都是歌声一片。北宁的民歌在整个越南都大大闻名,“听歌看画”够雅吧!高歌一曲,宛若刘三姐变成了阮三姐。1642852

离开北宁进入永福省,假若旁边有越南人,我们就要严肃点儿!

当地人普遍认为越南人(京族)的祖先瓯雒族当初居住在这一地区,多年以后才搬到现在的红河三角洲流域。相传越南最早的“国王”——“雄王”曾在这一带活动。

“雄王”何许人也?“雄王”在越南相当于我国的黄帝。1642853

去雄王庙正赶上越南一年一度大型的“雄王节”活动。与永福省相邻的富寿省的省会越池市,无论街道还是建筑物都被越南的国旗、党旗以及象征宗教的回字旗覆盖了。规模不大的体育场让身着盛装的群众队伍包围得严严实实,那天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亲自到场祭拜先祖,对于祖先的崇敬越南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642854

但是越南人喜欢夸大其词的毛病在颂仰中又一次露出了破绽。越南官方历史研究表明:从公元前2879年第一代雄王建立文郎国开始,历经十八代,到公元258年结束,雄王朝前后统治了3000多年。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不难发现,如果情况属实,每一代雄王的在位时间就是170年左右,而且这还是从出生之日开始计算。假如某位雄王做储君的时间较长,二三十岁才登基,则该雄王就要活到200岁以上,公元前就这样长寿,有点玄吧?

图8-2 雄王庙前回字大旗

虽然雄王不可能活到一二百岁,但是雄王是越南人的祖先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仅仅作为精神寄托也该寄予同情和理解,更何况越南历史到底拥有五千年还是四千年或者三千年对于旅游者而言又有多大的关系呢?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由着他们的性子吧。

雄王庙建在永福省与富寿省首府越池市交界处的峰州(Phong Chan)175米高的义岭(Nghia Linh)上。共三座庙宇,最下面的称为下殿(Den Ha),虽然称为下殿,也要爬上225级台阶才能到达。往上再爬168级台阶可到中间的雄殿(Den Huong)。再努一百零二级台阶方能看见上殿(Den Thuong)。上殿供奉着天神、地神和稻神以及越南少年英雄谭江(Than Giong)。据称此人曾在铁马神仙的帮助下打败过汉朝军队。呵,又是一位越南民族英雄。

图8-3 雄王庙内石兽

每年的阴历三月初十是越南的祭祖日,祭祀活动盛大,内容丰富,游人如织。活动一般持续十天半个月,难怪我们到了越池能够看到那么多的旗帜和体育场内外整装待发的盛装队伍。雄王公祭日已经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雄王节。每当节日来临无法亲自前往雄王庙祭祖的越南各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都会有组织或者自发地采用各种形式祭奠先祖,祈求太平。公祭日全国放假一天,规格够高的吧?1642855

说到“太平”,原来河内北部临近永福省的地区就叫北太省(Bac Thai),现在分割成了太原省和北 省。

北太地区多山,气候变化较大,包括了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最热的几个月平均温度达到摄氏27.6℃,最冷的时期月平均气温只有摄氏15.6℃。在这个地区生长了品种众多、四季繁茂的各类植物,像大蒲扇一样的棕榈和茂密的竹海尤其令人喜爱。

最早听说“太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刚到越南的时候,发现越南人与国内一样以茶俸客,而越南茶叶与中国茶叶的味道截然不同,除了以各种鲜花做的花茶外,其他的基本属于汁浓味厚型。如果一定要加以比较,倒是与我国的苦丁茶有些近似,但更加苦不堪言,毫无回甘。

越南人善饮,喝茶习惯不像中国人或日本人那么讲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越南人家中做客,主人敬茶,无论茶具的卫生情况如何,都应该一饮而尽,否则主人会很不高兴的呦!1642856

时间长了,对越南茶有了新的了解:越南天气炎热,苦涩的茶叶有防暑降温的功效。虽然曾有连喝数杯后头晕恶心的症状,但在高温燥热中来一大杯“加达”(越语为加冰的茶水)还是蛮过瘾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告知,“新疆太原茶”是越南茶叶中的名特优产品。听后就懵了,新疆怎么和太原扯到一起了?而且只听说新疆有“砖茶”,山西太原除了老陈醋没听说在茶叶方面有啥特长呀?难道孤陋寡闻了?难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山西省太原市联手进军越南市场啦?带着疑问去了超市,买了筒茶叶,茶筒包装上还真就用汉字写着“新疆太原茶”,明明白白,一字不错。拿回去马上沏泡,喝到嘴里——跟以前喝的越南茶没什么两样儿啊,除了高沫就剩下苦了。自此后就到处跟人说:“中国人太会做生意了,弄点儿苦丁茶在越南创出了名优特,而且卖得贼火,不服不行呀!”终于有明白人听不下去了,认真严肃地告知:别丢人现眼了,“新疆太原茶”是地地道道的越南特产,“新疆”表示北太地区的丘陵山区,而“太原”则非常明确地指越南太原省。这一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新疆太原茶”因此红极越南。1642857

看来虽然无知者无畏,但是无知者毕竟是可悲和可笑的。无知让我更努力地去了解北太地区,包括处于这一地区的西部边缘三岛山区在内的广大山丘、树林和茶园,为旅行提供了又一个自然原始的画面,由此了解到这里广大的山区曾经是当年抗法斗争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革命老区”。

图8-4 革命老区

说到“革命老区”就必须要提北太地区附近的宣光省。

1944年,胡伯伯来到高平省侬族人聚居的小村庄北坡(Pac Bo),而后南下到达宣光省首府宣光市东北大约39公里的新潮乡(Tan Trao)。北坡的小山被胡伯伯称为马克思山,溪水则被称为列宁溪。1945年的“八月革命”从新潮的金龙村(Kim Long)首先开始并席卷全国。金龙村距河内大约150多公里,村中有一颗巨大的菩提树,老树苍苍,根植土外,伞盖巨大。据称此树年代久远,见证过越南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1642858

高平省与我国接壤,长达314公里边境线的北侧是中国广西。高平省森林面积广大,气候凉爽,山地众多。风景如画的本角滩(Ban Giac)和圣贤湖(Lake Thang Hen)是高平的著名景区。越盟在高平的4号公路沿途曾经发动了“反击法军,打开通道”的越中边境战役。高平当时有许多法国人修的大型堡垒和炮台,越盟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击这些军事要塞,法国士兵因此称4号公路为“恐怖的街道”。事实上为了消灭在中越边境一带盘踞的法军,为了使越盟可以更为顺畅地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和援助,越盟在中越边境向法军展开的一系列攻势有许多中国同志参加了战斗。法军在高平溃败后逃往邻近的谅山省,在溃逃的途中又遭埋伏,自此谅山也被越盟掌握。1642859

图8-5 胡专明和陈赓将军在边界战役时

谅山省以高山森林为主,高山里出没着越南十分少见的诸如虎、豹、熊、穿山甲、羚羊和蜥蜴等大型动物。省内居住着包括侬、芒、瑶、貂等众多少数民族,最有趣的是谅山境内有一条奇穷河(Ky Cung),这是越南唯一的一条由南向北流入中国广西的河流。“三声寺”(Tam Thanh)和“望夫崖”是谅山名景。1642860

如果仅从“红色旅游”考虑,属于北部山区的宣光省山阳县是最为重要的景点和教育基地。地处红河支流泸江的中游,崇山峻岭环抱,地势险要的山阳县在1945年“八月革命”前后曾是临时红色首都。越南革命史上有不少重大的事件在此发生。现在这里被称为“新潮”(Tan Trao),建有博物馆和一些革命遗址。作为越南革命圣地的“新潮”,就像当年的延安或者西柏坡。1642861

一般来说,只要哪里出现过胡伯伯的一丝踪影,那里就必定成为纪念胡伯伯革命生涯的红色景区。胡伯伯没去过的地方可就急死了,人们多么希望胡伯伯能够走遍越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呀!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无论是街头小铺还是高档餐厅,胡伯伯的石膏像或是巨型宣传画无处不在。一句话,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胡伯伯的身影。胡伯伯的生日是5月19号,这日子好记,凡是中国老一点的球迷都对“5·19”刻骨铭心。每年的“5·19”越南人民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胡伯伯,活动之多,内容之广,热情之高,规模之大就好像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越南人年年都把“5·19”当成自己的节日。

北部偏西一点儿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是老街省。这才是感受“北风吹”的真正目的地,河内之北美不胜美说的也是这儿。

黄连山,山山相连;红河水,水流滔滔。海拔3143米的番西邦峰(Fan Si Pan)直入霄汉,红河与齐江蜿蜒而去。这一切足以证明老街的魅力。因为如果没有沙巴(Sa Ba),还不如直接从河口回国呢!沙巴的风采只有亲身感受才能领略,沙巴有着无数条理由吸引游客,这个由法国人发现并建立在蒙族(Hmong)、侬族(Tay)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中的山谷小镇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在反法战争时期,这一带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战斗的双方有所变化,一方当然是胡伯伯领导的越盟战士,而另一方除了法国军人以外还增加了与法国佬并肩作战的当地少数民族。

图8-6 老街省——河内之北美不胜美说的也是这儿

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什么会帮助大鼻子、白皮肤、黄头发的法国人抗击以京族为主的越盟?对此我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老街市与云南河口市的海关口岸是一座架起的大桥,不大宽的河道将两国分隔开来。处于中国一侧的高大建筑明显增多,看得出越南这边儿也正在加紧建设。老街市现在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巨大的人造公园位于市中心,很难想象在过去的战争中曾多少次遭受毁灭性打击。1951年,|越盟为了占领老街对城市使用了大炮等重武器,在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越盟部队远远多于老街的法国驻军),越盟赶走了法军,得到了被炸得乱七八糟的老街市。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我人民解放军在战斗打响后的几天内攻取了老街。洋人的书上说:“老街市被中国军队夷为平地。”今天的老街可看不出来,相反那些城市建筑与河内等越南其他城市太不一样了,更具中国风格。老外又说具有讽刺意味并颇为残酷的是,越南人民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重建了老街。”1642862

老街市人口不多,所以显得街道很宽敞,在街上就亲眼看到过因为超速而在城市中心地带发生的交通事故。这在越南其实挺少见的,越南大中城市拥挤的街道上,汽车、摩托车如果想超速行驶极其困难,只有在像老街这样重建的新兴城市中才有可能超速。

老街省还剩下一点点儿古迹,市区内的“尚寺”和“圣母庙”大概是少得可怜的有些年头的古老建筑。越南人透露:三花李、厚李、土锦和草药是这里的特产。

1979年的“中越冲突”对于40岁往上的人来说不会太陌生。越南境内的谅山、高平、河江、老街以及广宁省的芒街,加上我国广西的友谊关、凭祥、东兴,云南的河口等地在当时可是大大的有名。那时候没有电视,匣子里天天就唠叨这些个地儿,对越南最早的启蒙和了解就源于那个年代。1642863

年纪大一点的人对越南的熟悉则来自更早的抗法、抗美时期。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持越南的抗法斗争,北京曾经组织数十万人参加的声援大游行,到了60年代在北京参加支持越南抗美大游行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除了军事顾问和弹药补给外,直接参战的中国军队也不少,还不包括为了“支援世界革命”而私自跨越边境线的热血青年们。

规模最大的援越队伍恐怕是筑路大军,筑路人员是由工兵为主组成的战斗部队。据说胡伯伯曾经到长沙拜会毛主席,毛主席见到胡志明第一句话就是同志,说吧,要什么?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胡伯伯听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递给了毛主席。纸上密密麻麻画了从河内通向各地需要修建和修复的十二条公路。胡伯伯说,这十二条公路就交给中国朋友吧!毛主席二话不说请来周总理,当着胡伯伯的面说道:“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10多万的筑路战士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了国门,为抗美援越很多人的尸骨也就此埋在了异国他乡。为了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而牺牲的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一个无法准确统计的数字。1642864

见过一位参加筑路的云南老兵,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依然是老泪纵横。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越南北方各地陵园中寻找中国烈士的墓碑。活着的老兵们收集了那时的歌曲和纪念章,以便回忆和缅怀战友。

提起战地歌曲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必须坦白交代。住在河内,每到下午四五点钟都会按时响起《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小草》,等自卫还击战时期的名曲。经过侦查发现,河内的大部分垃圾车带有奏乐装置,倒车或者铲装垃圾时音乐立刻响起,虽然没有歌词,但熟悉的旋律令我捧腹不止。不知道中国生产商是否有意将这些“血染的”垃圾车直接出口到越南。越南人也不认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毫不改动,工作之余居然陶醉其中。工人们看着我围着垃圾车转圈傻笑,感到莫名其妙。对1979年的“中越冲突”,越南人不太愿意同中国人提起,可对中国人来说,去早年英雄辈出的老山、法卡山看一看也会有很多感触。“当年鏖战急”时的史光柱、徐良今安在?无人知晓的“小草”是否还沾着“血染的风采”?

越南游历忠告: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越南北疆的那边就是我国的南疆,不必说什么山水相连、唇齿相邻,更不必为战争而骄傲或省悟,历史将会铭刻和评判。虽然中越两国边民同饮一江水,同闻晨鸡鸣,然而毕竟物是人非,毕竟血脉不同。况且我们仅仅是旅游者,还是用旁观者的目光看世界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