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Chapter 12 环球之旅的五十分之一——顺化至芽庄的“千里画廊”
在线阅读

图12-1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天地英雄下夕烟”的诗句在手中的取景器中变得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梦幻:望不到边的稻浪被海风吹袭着发出喃喃的喘息,是哀叹时光的短暂还是歌咏青翠的生命力;稻浪翻滚之间忽然围起一片椰林农舍,像是一艘巨轮,树林高低有致,巨大的椰叶宛如扬起的绿帆,林间那几间农舍就是甲板上的船长室,不知道“船长”长得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每天在此远行的他是否也会和我一样患得患失。

此景只在天上,此景能驻人间?

此景常驻我心。

牧童赶着耕牛悠闲地穿过田埂,穿过时光的隧道,穿过真实和梦境的浮桥在我的心路中忽然增添了生命和生活的信息。凡是旅行者大都格外重视旅途,如同往生者大都重视过程一样。旅途也许是从来没有去过、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也许是不断重复、不断折返的途径。生命不过是在熟悉与陌生、重复与折返中寻找惊奇和沉默的过程。然而,在熟悉和重复、陌生和折返之间的所有拉练和观望里,每一次激动都会使生命变得丰富,都会使生命由于短暂的驻足而增加了新路的历程。

这段路,让我不断驻足,不断停止继续前进的脚步,不断在恋恋不舍中揣着对前途并不十分肯定而又充满了好奇的憧憬走走停停。身边的美景是最好的吗?生怕赶不上前方的未知。患得患失对于勤于思考的人来说是辛苦和残酷的。1642908

这一路的景色让我患得患失,匆匆地走上旅途却再也不愿意匆匆离去。

停留在路边,完全不需要寻找角度,伸出手来随意扣动快门,全都是景:这边稻浪翻滚之后,蔚蓝色的大海也不甘于寂寞,白浪舞蹈着翻动着层层乐谱,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花团一般的白云,无论是海水、天空、云彩还是稻浪和椰树都在阳光下暴露出最为真实的原色,蓝就蓝得深沉,绿就绿的眩晕。那边的远山怎就变成了黑色,路边深绿的池塘里一行鸭子排着队自由自在地游向芦苇深处。鸭子都是花色的,抖动着翅膀呼喊岸边稻田上空飞翔的白色海鸟,像是T形台上五颜六色的模特,左顾右盼。海鸟们当然不会认输,时而直击云霄,时而在稻梢上盘旋,翠波层层的万顷稻田是它们的舞台,云雾中黑色的远山如同巨大的帷幕,演出就这么开场啦!1642909

仿佛看到我们不断举起的相机,仿佛看到我们脸上惊异的表情,海鸟们飞得更欢悦了,飞得更轻快了。猛然发觉,路旁的自己好像也正在成为剧景中的角色,仿佛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巨幅的自然画卷之中。就像落到色彩编织的圈套里,像陷入美妙的陷阱中。人在画中游,画中有我,还有一切自然的灵动。周围十分空寂,除了牛背上牧童悠扬的口哨和海鸥与彩鸭的问答只剩下浪花随着绿波荡起的和声,那么温柔,那么恬静,让人禁不住颤抖,生怕被天籁之外的仙逸吞噬。

图12-2 伸出手来随意扣动快门,全都是景

一条奇妙的路,我不仅被造物主创造出的色彩和层次所折服,更为如诗鸣奏如画挥洒的空灵和浓艳倾倒。那天,路上的车很少,到了中午,甚至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独自走在画里,独自想着从前、现在和未来的“患得患失”,想着千里画廊千万不要轻易地走出去,想着画框之外又将是怎样的世界。

“千里画廊”久久难忘,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慢步伐,却总还是担心错过或是落下些什么。走在诗画中,腿是不听使唤的,脑子自然就更乱了,希望路能够长一点,再长一点——最好成为一条永远走不出去的长征。

当我最终完成了从北向南的纵贯之旅,当我坐在西贡河畔望着满天繁星,空寂和失落适时地扰得人不知所措。猛然间意识到,那条路让我不断牵挂,那条路让我无法平静。下决心重回“画廊”。为了这个决定,找了很多条理由,实际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一定要证实曾经走过的路是真实的而非梦境,也可能是记忆中的景致太过真实而我却更愿意寻梦。也许,寻梦之路更可信,更炽烈。

回归到底是行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呢?

从西贡到芽庄好像一晃就过去了。司机的车开得很快,心里仍然在不停地催促,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乏味,眼睛一直盯着前方……

图12-3 千里画廊又从头

刚过芽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就像初恋时的约会,面颊霎时彤红一片。与来时不同,天是阴的,时不时还会下上几滴雨。乌云很低,灰暗的云瓣结成棉花般的形状,在天空中快速地游走。路边的稻田里只剩下干黄的稻根,成群的水牛肆意在上面溜达觅食。

图12-4 牛群的幸福生活

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天前的绿浪退潮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收获之后的枯黄显得有些苍凉,而“退潮”后的“船长室”变得清晳。仍然是椰树掩映,仍然是似旗如帆,古朴的房屋却怎么也褪不去苍老的神情。清风细雨过后有些异样,哦!那是收获的喜悦。

走不多远,稻浪又在翻滚,只不过成了金色的波纹。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稻香,芬芳醉人。一阵急雨,低垂的谷穗频频摆动,那神情像是话别。这边的海水泛漫着幽兰,阴沉着脸,心事重重地咆哮。不知道大海咆哮的原因是因为即将失去岸边的老友还是无法面对来日的寂寞。也许大海曾经与稻谷有过约定,也许蓝色与绿色曾经真诚盟誓,也许大海早已察觉成熟意味着背叛,也许大海在为远逝的友情哭泣,也许大海的怒吼只不过是隐蔽面对孤寂的恐惧。

世事沧桑,世事难料,世态炎凉。

谷子到了季节一定要收获,无论曾经许下什么样的诺言,无论耳畔掀起什么样的哀求。这就是缘分!如海之深情,如海之长存,亘古被人鸣颂,盖因凡事纷乱情难久矣。拟或新陈代谢;拟或缘分已尽;拟或大难临头自扫门前雪;拟或但求自保,釜底抽薪;拟或意断情绝,划清界限;拟或吞吞吐吐,心口不一——友情永铸如海情恒远,实难为!情利之间,情义之间,情字若轻。然重情者高义,博情者广利。

车行至归仁,不禁下车徘徊良久。据考证归仁就是当年占婆王国的新州港,邻近王都佛逝(Vijaya)。郑和七下西洋,此地都是首泊港。相对于下西洋之旅,这段南洋路程并不算长,但的确具有“下西洋之旅五十分之一”的意义。虽然明王朝“厚往薄来”最终难以为继,但是一想到刚刚在芽庄见到的、头部早已流落异国他乡的占婆王国之母的“无头神像”,还是唏嘘不已。

图12-5 循迹旅行阅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念当年“归仁首泊”

对于友情,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则有这样的描述:山西最大的票号有两位在当时堪称中国最早最优秀的金融家——“日升昌”票号的总经理雷履泰和副经理毛鸿翙。

创业之初,二人相得益彰,亲如手足,雷某能力超群,气度非凡;毛君则才华横溢,年轻气盛。“日升昌”在二人的手里越做越大,越做越火。之后,“谁是最大功臣?”的问题开始困扰两人,继而互相拆台,继而分道扬镳。毛君被迫去了其他单位,争斗仍然无法停止。一朝反目,再难弥合。最后为了侮辱对方,竟然发展到用对方的名字给自己的孙子起名:雷履泰的孙子叫雷鸿翙,而毛鸿翙的孙子则称毛履泰。友情由于破裂而变得庸俗可笑,这完全是中国式的友情和中国式的绝情。16429101642911

图12-6 大海此时心情不好

今日之中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中,人情世故皆有价,情感变得尤其脆弱,因而一些行径确实让人无奈和无助。比如稻谷,虽然秧苗是那样的楚楚动人,生机盎然;虽然稻浪是那样的气势磅礴,那样的具有生命力,然而终究逃脱不了自然的法则。即使充满留恋地低垂着饱含谷粒的头颅,即便换上了苍老和与世无争的颜色,依旧难以逃遁腰斩的厄运。

然而稻谷是坚韧的,诚然今生无法与海相伴,诚然生命如此短暂,但是每年每季,子孙们都会如约而来,一代代一茬茬用短暂的生命传承着与海相望的忿世诺言。因此就有了这段画途,因此就有了“稻海相伴,绿波浪白”的美景。稻菽虽然无法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是子孙后代却能永远延续和传达对海的不变深情。

此时,我的心变得异常紧张,心中不断地祈祷:无论如何人类都应该理解和成全稻海之间的友谊。如果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这段路依然是稻海相依,依然是海鸥逐白浪、清风催绿波的人间“画途”,那该是多大的幸事,多大的传奇啊!

越南游历的真正魅力就在于这种自然环境的原始体现。

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风貌,越南剩下的也许只有落后、贫困和杂乱无章了。经济发展引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是旅游的最大天敌,而大量的人工修饰和人为的拾遗补缺给美景增添了更多的俗气。就像二八年华的少女非要浓妆艳抹,岂不知素面朝天更加楚楚动人,更加慑人心扉。越南大量的景区目前仍然保持了毫无破绽的原始风貌,但有迹象表明,许多景点由于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其本来面目。这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国内有那么多自然风景极佳的山水被好心的人们千方百计开发整理后变得似是而非,真担心几年后的越南也是这个样子。庆幸的是现在的“画途”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村民们致富后最多是将以前的茅草屋换成了砖房,或是把以前的旧屋刷上更鲜更艳的红色或是黄色的外墙。

多年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和专家们走过的路与我现在所走的路是一致的,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大概也没多大差别。可能有点儿杞人忧天,也许旅行者总希望将美景和经历与更多的人分享,总希望后来者拥有与自己一样的心绪,一样的风光。

据说加拿大的山林被国家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建设,一草一木都要保持原状。百年来,加拿大国家森林公园一直保持着动植物自由的生长繁殖环境,人们前往旅游除了领略全部的自然风景,还可以真诚地缅怀属于大自然的全部记忆。在中国,云南省的珍贵树木被大面砍伐,内蒙古大草原中早已不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留存给我们的自然原貌越来越少。

因此越南这段不加修饰的美丽“画途”使我更为珍视,同时心情也就更加凝重。

“画途”的路没有走完,画途的故事当然还要继续讲。

一号公路到达岘港一段,天还是阴的,如绵的细雨仍然潮湿着镜头。

越来越接近海云岭,越来越靠近北方。稻田霎时又都变得绿了,山也近了,流走的疑雾时浓时淡,骤然飘过,山影乍现,就像刚刚沐浴过,墨绿色的山容强悍而矜持。浓霭之中,山形若现,虽然无法看清楚整个轮廓,但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到浓叶幽幽,春色灿然。

图12-7 人在画中游

仿佛是对“友情”的回答,绿色的稻浪在细雨清风中“哗哗”作响,大肆示威。为了恫吓飞鸟,戳在稻田里木棍上的塑料袋被风鼓动成一个个气球,就像大海中的航标灯。大片椰树和棕榈组成的密林像栅栏般阻隔了大海,虽然能够清楚地听到海的歌唱,却无法看到她的模样。

暮色压头,一只白鹭翱翔着降落在高高的椰树尖上。

图12-8 白鹭舞椰林

哇噻!那不是一只,成片的白鹭落在树林上,时而起飞舞蹈,时而戏耍枝头,时而低首沉吟,时而飞扬冲天,就像成千上万的白色精灵在进行登陆演习。不断有一群群的同伴从海那边增援而来,不一会儿树林中已没了落脚的地方,树枝和稻田上空到处都是飞翔的精灵,眼前仿佛被撕破的羽绒枕头,白花花,飘飘然的一大片。白鹭的俯冲盘旋被树林和稻浪映衬得极富活力而灵动,全然不似倦鸟还林的疲惫和寂寥。白鹭欢腾地掀起层层希望,箭一般射向日暮的阴空,成千上万只翅膀忽起忽落发出巨大的轰鸣。雾被赶得淡了,渐渐地就连淡霭也被白鹭的羽毛驱散了——惊诧间,所有的群峦全部脱颖出来;惊诧间,海云岭披着一缕彩练就像挎着绶带的将军,威严地站在面前……细雨早停了,天忽然亮了,回头向路的另一边望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红霞万顷,一道绚烂的虹从头顶掠过,远处的鱼塘被晚霞搅得波光粼粼。鱼塘中一簇簇白色圆锥形渔网(养鱼或养虾用的特殊渔箱)在红霞和绿苗的映衬下就像一盏盏巨型河灯,等着我捧上所有的祝福和期望。戴着斗笠或绿色战斗帽的农民从田埂上哼着小曲慢慢走过;孩子们骑在牛背上挥着小手向落单的白鹭打着手语;扛着锄头赤着双脚的妇女匆忙地走向椰林笼盖、稻河环绕的小屋,不一会儿就见炊烟袅袅……

随着雾散云开,落日像一个正在燃烧的大火球垂在天际,把周围还未游尽的云彩染得一片绯红。树梢上悬挂的五色“回”字旗随风飘扬,旗下的小屋魔术般变得清晳可见——那是一座乡村小教堂。教堂就像所有普通的农舍,不同的就是屋顶上白色的十字架。

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望着夕阳下“黄牛戏绿谷,白鹭舞椰林”的人间胜境,我的惊叹一直没有合上。整个空气变得柔软了,还有些甜甜的稻香夹着雨后泥土的芬芳以及远远飘来的海水的鲜活,人立刻就有了凝固和酣醉的感觉。也不知道照相机或者摄像机是否能够记录这一切,其实即使眼睛留下的影像都无法证明到底是否真实,只是在心里为“画途”的所见所闻刻上了一个文件名好一派田园风光!”

图12-9 好一派田园风光

火车的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惊叹,从远方而来的列车缓缓地驶过古旧的铁桥。铁桥很短很窄而且斑斓,铁锈大面积腐蚀着桥栏、桥体,不用问,老态的铁桥早已上了年纪。一路走来,无论是“一号公路”上的路桥还是“统一铁路”上的铁轨桥,大都是法属时期建造的,这些桥同样成为了战争的幸存者和历史的见证者。古老的桥梁跨越了时空的断层,古老的桥梁将现实与历史紧紧地连在一起,古老的桥梁让整个“画途”充满了关于童年和乡间的追忆。一座座破烂不堪、伤痕累累的旧桥,虽然年久失修,老态龙钟,但是仍然坚强地守望着人们心中的希望之旅。虽然桥是人非,虽然百年沧桑,画境依然,希望犹存!

“画途”有几个关键词:自然、天然、坦然、释然、悠然。在向海云岭的跋涉中,沿着山路望下去,依山而转的天然港湾就在脚下,港湾里风平浪静,停泊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帆已落下,红色的船头插上一束绽放的黄菊,膜拜的星火烟雾缭绕。船工们无论出海还是归航,都是这样感恩海神,感恩苍天。大部分渔民生活在船上,船是家,船是命!因此到了时候就有了无数燃起的炊烟,还有无尽的饭香,无穷的亲情,无边的欢笑。1642912

图12-10 船是家,船是命

落日适时地躲到了山边,瞬间就被翻滚的稻浪侵蚀得无影无踪。山腰里已是万家灯火,港湾里的船灯更是星星点点。湾中的船灯与山上的灯火遥遥相对,山海对歌,“又一派人间烟火”。

沙滩上,一对恋人相拥而过,秀发随着海风飘起来,白皙的面颊映着船上跳动的烛光,眸间闪动着羞涩和幸福。渔家的孩子们光着脚在软软的沙滩上欢叫着与狗儿赛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围坐在岸边的破船上抽着水烟,兴致勃勃。借着月光,巨鲸般的小岛队在夜幕里,偶尔几个巨浪如同鲸在长鸣。鬼斧神工的海湾,天工地造的海岸,万花筒一般的“画途”!妇女们忙了一天,恬静而安详地坐在船尾,在微弱的灯光下织着渔网,织着现实,织着未来。

原来生活就是这么过!

图12-11 巨鲸般的海岛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玩儿”的事儿上的确有权威性,“人生50个必去之地”是经过该杂志大量调查挑选后总结出来的。有不少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在权衡比较中被淘汰,顺化至芽庄一线却能傲然其中。该杂志的描述非常简单,并不详实,对顺化、岘港、会安以及芽庄等城镇的注解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关于“画途”只有一句:“沿途风景秀美!”如此评价显然不够,但我却能够深深体会其中的感觉和含义。1642913

任何的一段路程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径,有时乱如丝麻,有时苍然如缕。路程之所以秀美,心境使然:可能忽然清醒,败火理气,返璞归真;可能如醉如痴,寻常自然,妙不可寻;也可能野性十足,豪气奔放如范仲淹之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是述人,也可证心。行路若陷坎坷,心境必起波澜:迷茫遮目看不见前途,又如何看得见身边的风景呢?

“画途”之美很难用文字、语言或者器材加以描绘,就像纤纤秀女,明眸皓齿,定情或邂逅都搞得你不知所措,偷看几眼,美上心头。慌乱中只知其美,却不知其何美,仓促间侧身而过,各奔了东西。回头想起来大概无法细说,盖因事发突然毫无思想准备或者美得夺人魂魄,精神紧张,失去记忆。假以当日,秀女驻足,回首流盼,嫣然一笑,记忆能否存储得更多一些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简短评价恰如其分,似乎更多了几分诱惑。至爱亲朋介绍女朋友,如果喋喋不休说个没完,肯定招人烦,点到为止,所有情况还得亲自碰了面才算数。

对我而言,“画途”如画魂,夺人心魄,令人销魂。椰树旁,海涛日夜翻滚,禾谷随风扑面;远山下,白帆如旗招展,藤葛垂垂相缠。汉字里关于“风”有如下的词汇:风流、风度、风神、风姿、风骨、风华正茂、风韵犹存——我把这一切全部献给“画途”,同时还需要加倍体验和感受那一阵猛烈的、诚挚的、清爽的、毫无杂质的自然风。“画途”的风把那些千金捏造的人工景观和贴在各种名胜古迹当中的“狗皮膏药”们吹得无地自容。希望所有的环境管理者和旅游从业者都来走一遭,还给我们更多的“画途”。

越南的“画途”是留给所有旅人的。

沿途风景秀美!

“道是无情却有情。”在路上,恐怕看得更多,想得更远。从顺化到芽庄的千里长卷,全程观景无门票,只付车费,物超所值啊!花钱买票看的与此相比差得很远,逊色岂止千里。况“道不同不相为谋”,有“贪图享乐”的就有“离经盼道”的——为此,我甘愿当个推销员:来吧,不吃亏!

');" class="a2">收藏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从无数世界的美景中浓缩了50个地区的景观,称之为“人生50个一定要去的地方”,顺化至芽庄一线恰在其中。“画途”有几个关键词:自然、天然、坦然、释然、悠然。为此,我甘愿当个推销员:来吧,不吃亏!

从清化开始“一号公路”和“统一铁路”就开始与海岸线并肩行进。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穿州过府,向南的路途总是可以听见隐约的涛声,刺鼻的带腥味的海风一路上就像情人的手指,令人陶醉,令人疯狂。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从无数世界的美景中浓缩了50个地区的景观,称之为“人生50个一定要去的地方”,顺化至芽庄一线恰在其中。入选《美国国家地理》的千里画廊包括顺化古迹群、岘港、会安古镇、美山谷地、芽庄以及海滨大道,一路上穷尽所有的记忆和存储工具都无法形容这一令人震撼的“千里画廊”,难以名状的激动使这段旅程变成了越南旅行中名副其实的“画途”。1642907

海云岭峻险,峻在峰峦尽翠之间,隔着脚下的浓雾可以聆听仿佛来自天际的海浪拍岸;险在山顶的朔风吹远了朵朵白云,海天里孤帆像椰树般摇曳,让人心揪,让人沉重。虽然毫无干系,却总是盼望孤帆远航的人能够顺利归来。临海路平坦,平在微风抚摸万顷晴川,在绿禾荡漾中毫不知觉,心平气和地伸向远方,决不张扬;坦于明明白白,海市蜃楼的短暂梦境被路过的耕夫搅得破碎,旅人的心境里只有脚下的路才是真诚的坦途。

图12-1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天地英雄下夕烟”的诗句在手中的取景器中变得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梦幻:望不到边的稻浪被海风吹袭着发出喃喃的喘息,是哀叹时光的短暂还是歌咏青翠的生命力;稻浪翻滚之间忽然围起一片椰林农舍,像是一艘巨轮,树林高低有致,巨大的椰叶宛如扬起的绿帆,林间那几间农舍就是甲板上的船长室,不知道“船长”长得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每天在此远行的他是否也会和我一样患得患失。

此景只在天上,此景能驻人间?

此景常驻我心。

牧童赶着耕牛悠闲地穿过田埂,穿过时光的隧道,穿过真实和梦境的浮桥在我的心路中忽然增添了生命和生活的信息。凡是旅行者大都格外重视旅途,如同往生者大都重视过程一样。旅途也许是从来没有去过、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也许是不断重复、不断折返的途径。生命不过是在熟悉与陌生、重复与折返中寻找惊奇和沉默的过程。然而,在熟悉和重复、陌生和折返之间的所有拉练和观望里,每一次激动都会使生命变得丰富,都会使生命由于短暂的驻足而增加了新路的历程。

这段路,让我不断驻足,不断停止继续前进的脚步,不断在恋恋不舍中揣着对前途并不十分肯定而又充满了好奇的憧憬走走停停。身边的美景是最好的吗?生怕赶不上前方的未知。患得患失对于勤于思考的人来说是辛苦和残酷的。1642908

这一路的景色让我患得患失,匆匆地走上旅途却再也不愿意匆匆离去。

停留在路边,完全不需要寻找角度,伸出手来随意扣动快门,全都是景:这边稻浪翻滚之后,蔚蓝色的大海也不甘于寂寞,白浪舞蹈着翻动着层层乐谱,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花团一般的白云,无论是海水、天空、云彩还是稻浪和椰树都在阳光下暴露出最为真实的原色,蓝就蓝得深沉,绿就绿的眩晕。那边的远山怎就变成了黑色,路边深绿的池塘里一行鸭子排着队自由自在地游向芦苇深处。鸭子都是花色的,抖动着翅膀呼喊岸边稻田上空飞翔的白色海鸟,像是T形台上五颜六色的模特,左顾右盼。海鸟们当然不会认输,时而直击云霄,时而在稻梢上盘旋,翠波层层的万顷稻田是它们的舞台,云雾中黑色的远山如同巨大的帷幕,演出就这么开场啦!1642909

仿佛看到我们不断举起的相机,仿佛看到我们脸上惊异的表情,海鸟们飞得更欢悦了,飞得更轻快了。猛然发觉,路旁的自己好像也正在成为剧景中的角色,仿佛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巨幅的自然画卷之中。就像落到色彩编织的圈套里,像陷入美妙的陷阱中。人在画中游,画中有我,还有一切自然的灵动。周围十分空寂,除了牛背上牧童悠扬的口哨和海鸥与彩鸭的问答只剩下浪花随着绿波荡起的和声,那么温柔,那么恬静,让人禁不住颤抖,生怕被天籁之外的仙逸吞噬。

图12-2 伸出手来随意扣动快门,全都是景

一条奇妙的路,我不仅被造物主创造出的色彩和层次所折服,更为如诗鸣奏如画挥洒的空灵和浓艳倾倒。那天,路上的车很少,到了中午,甚至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独自走在画里,独自想着从前、现在和未来的“患得患失”,想着千里画廊千万不要轻易地走出去,想着画框之外又将是怎样的世界。

“千里画廊”久久难忘,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慢步伐,却总还是担心错过或是落下些什么。走在诗画中,腿是不听使唤的,脑子自然就更乱了,希望路能够长一点,再长一点——最好成为一条永远走不出去的长征。

当我最终完成了从北向南的纵贯之旅,当我坐在西贡河畔望着满天繁星,空寂和失落适时地扰得人不知所措。猛然间意识到,那条路让我不断牵挂,那条路让我无法平静。下决心重回“画廊”。为了这个决定,找了很多条理由,实际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一定要证实曾经走过的路是真实的而非梦境,也可能是记忆中的景致太过真实而我却更愿意寻梦。也许,寻梦之路更可信,更炽烈。

回归到底是行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呢?

从西贡到芽庄好像一晃就过去了。司机的车开得很快,心里仍然在不停地催促,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乏味,眼睛一直盯着前方……

图12-3 千里画廊又从头

刚过芽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就像初恋时的约会,面颊霎时彤红一片。与来时不同,天是阴的,时不时还会下上几滴雨。乌云很低,灰暗的云瓣结成棉花般的形状,在天空中快速地游走。路边的稻田里只剩下干黄的稻根,成群的水牛肆意在上面溜达觅食。

图12-4 牛群的幸福生活

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天前的绿浪退潮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收获之后的枯黄显得有些苍凉,而“退潮”后的“船长室”变得清晳。仍然是椰树掩映,仍然是似旗如帆,古朴的房屋却怎么也褪不去苍老的神情。清风细雨过后有些异样,哦!那是收获的喜悦。

走不多远,稻浪又在翻滚,只不过成了金色的波纹。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稻香,芬芳醉人。一阵急雨,低垂的谷穗频频摆动,那神情像是话别。这边的海水泛漫着幽兰,阴沉着脸,心事重重地咆哮。不知道大海咆哮的原因是因为即将失去岸边的老友还是无法面对来日的寂寞。也许大海曾经与稻谷有过约定,也许蓝色与绿色曾经真诚盟誓,也许大海早已察觉成熟意味着背叛,也许大海在为远逝的友情哭泣,也许大海的怒吼只不过是隐蔽面对孤寂的恐惧。

世事沧桑,世事难料,世态炎凉。

谷子到了季节一定要收获,无论曾经许下什么样的诺言,无论耳畔掀起什么样的哀求。这就是缘分!如海之深情,如海之长存,亘古被人鸣颂,盖因凡事纷乱情难久矣。拟或新陈代谢;拟或缘分已尽;拟或大难临头自扫门前雪;拟或但求自保,釜底抽薪;拟或意断情绝,划清界限;拟或吞吞吐吐,心口不一——友情永铸如海情恒远,实难为!情利之间,情义之间,情字若轻。然重情者高义,博情者广利。

车行至归仁,不禁下车徘徊良久。据考证归仁就是当年占婆王国的新州港,邻近王都佛逝(Vijaya)。郑和七下西洋,此地都是首泊港。相对于下西洋之旅,这段南洋路程并不算长,但的确具有“下西洋之旅五十分之一”的意义。虽然明王朝“厚往薄来”最终难以为继,但是一想到刚刚在芽庄见到的、头部早已流落异国他乡的占婆王国之母的“无头神像”,还是唏嘘不已。

图12-5 循迹旅行阅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念当年“归仁首泊”

对于友情,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则有这样的描述:山西最大的票号有两位在当时堪称中国最早最优秀的金融家——“日升昌”票号的总经理雷履泰和副经理毛鸿翙。

创业之初,二人相得益彰,亲如手足,雷某能力超群,气度非凡;毛君则才华横溢,年轻气盛。“日升昌”在二人的手里越做越大,越做越火。之后,“谁是最大功臣?”的问题开始困扰两人,继而互相拆台,继而分道扬镳。毛君被迫去了其他单位,争斗仍然无法停止。一朝反目,再难弥合。最后为了侮辱对方,竟然发展到用对方的名字给自己的孙子起名:雷履泰的孙子叫雷鸿翙,而毛鸿翙的孙子则称毛履泰。友情由于破裂而变得庸俗可笑,这完全是中国式的友情和中国式的绝情。16429101642911

图12-6 大海此时心情不好

今日之中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中,人情世故皆有价,情感变得尤其脆弱,因而一些行径确实让人无奈和无助。比如稻谷,虽然秧苗是那样的楚楚动人,生机盎然;虽然稻浪是那样的气势磅礴,那样的具有生命力,然而终究逃脱不了自然的法则。即使充满留恋地低垂着饱含谷粒的头颅,即便换上了苍老和与世无争的颜色,依旧难以逃遁腰斩的厄运。

然而稻谷是坚韧的,诚然今生无法与海相伴,诚然生命如此短暂,但是每年每季,子孙们都会如约而来,一代代一茬茬用短暂的生命传承着与海相望的忿世诺言。因此就有了这段画途,因此就有了“稻海相伴,绿波浪白”的美景。稻菽虽然无法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是子孙后代却能永远延续和传达对海的不变深情。

此时,我的心变得异常紧张,心中不断地祈祷:无论如何人类都应该理解和成全稻海之间的友谊。如果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这段路依然是稻海相依,依然是海鸥逐白浪、清风催绿波的人间“画途”,那该是多大的幸事,多大的传奇啊!

越南游历的真正魅力就在于这种自然环境的原始体现。

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风貌,越南剩下的也许只有落后、贫困和杂乱无章了。经济发展引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是旅游的最大天敌,而大量的人工修饰和人为的拾遗补缺给美景增添了更多的俗气。就像二八年华的少女非要浓妆艳抹,岂不知素面朝天更加楚楚动人,更加慑人心扉。越南大量的景区目前仍然保持了毫无破绽的原始风貌,但有迹象表明,许多景点由于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其本来面目。这是非常可悲和可怕的。国内有那么多自然风景极佳的山水被好心的人们千方百计开发整理后变得似是而非,真担心几年后的越南也是这个样子。庆幸的是现在的“画途”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村民们致富后最多是将以前的茅草屋换成了砖房,或是把以前的旧屋刷上更鲜更艳的红色或是黄色的外墙。

多年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和专家们走过的路与我现在所走的路是一致的,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大概也没多大差别。可能有点儿杞人忧天,也许旅行者总希望将美景和经历与更多的人分享,总希望后来者拥有与自己一样的心绪,一样的风光。

据说加拿大的山林被国家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建设,一草一木都要保持原状。百年来,加拿大国家森林公园一直保持着动植物自由的生长繁殖环境,人们前往旅游除了领略全部的自然风景,还可以真诚地缅怀属于大自然的全部记忆。在中国,云南省的珍贵树木被大面砍伐,内蒙古大草原中早已不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留存给我们的自然原貌越来越少。

因此越南这段不加修饰的美丽“画途”使我更为珍视,同时心情也就更加凝重。

“画途”的路没有走完,画途的故事当然还要继续讲。

一号公路到达岘港一段,天还是阴的,如绵的细雨仍然潮湿着镜头。

越来越接近海云岭,越来越靠近北方。稻田霎时又都变得绿了,山也近了,流走的疑雾时浓时淡,骤然飘过,山影乍现,就像刚刚沐浴过,墨绿色的山容强悍而矜持。浓霭之中,山形若现,虽然无法看清楚整个轮廓,但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到浓叶幽幽,春色灿然。

图12-7 人在画中游

仿佛是对“友情”的回答,绿色的稻浪在细雨清风中“哗哗”作响,大肆示威。为了恫吓飞鸟,戳在稻田里木棍上的塑料袋被风鼓动成一个个气球,就像大海中的航标灯。大片椰树和棕榈组成的密林像栅栏般阻隔了大海,虽然能够清楚地听到海的歌唱,却无法看到她的模样。

暮色压头,一只白鹭翱翔着降落在高高的椰树尖上。

图12-8 白鹭舞椰林

哇噻!那不是一只,成片的白鹭落在树林上,时而起飞舞蹈,时而戏耍枝头,时而低首沉吟,时而飞扬冲天,就像成千上万的白色精灵在进行登陆演习。不断有一群群的同伴从海那边增援而来,不一会儿树林中已没了落脚的地方,树枝和稻田上空到处都是飞翔的精灵,眼前仿佛被撕破的羽绒枕头,白花花,飘飘然的一大片。白鹭的俯冲盘旋被树林和稻浪映衬得极富活力而灵动,全然不似倦鸟还林的疲惫和寂寥。白鹭欢腾地掀起层层希望,箭一般射向日暮的阴空,成千上万只翅膀忽起忽落发出巨大的轰鸣。雾被赶得淡了,渐渐地就连淡霭也被白鹭的羽毛驱散了——惊诧间,所有的群峦全部脱颖出来;惊诧间,海云岭披着一缕彩练就像挎着绶带的将军,威严地站在面前……细雨早停了,天忽然亮了,回头向路的另一边望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红霞万顷,一道绚烂的虹从头顶掠过,远处的鱼塘被晚霞搅得波光粼粼。鱼塘中一簇簇白色圆锥形渔网(养鱼或养虾用的特殊渔箱)在红霞和绿苗的映衬下就像一盏盏巨型河灯,等着我捧上所有的祝福和期望。戴着斗笠或绿色战斗帽的农民从田埂上哼着小曲慢慢走过;孩子们骑在牛背上挥着小手向落单的白鹭打着手语;扛着锄头赤着双脚的妇女匆忙地走向椰林笼盖、稻河环绕的小屋,不一会儿就见炊烟袅袅……

随着雾散云开,落日像一个正在燃烧的大火球垂在天际,把周围还未游尽的云彩染得一片绯红。树梢上悬挂的五色“回”字旗随风飘扬,旗下的小屋魔术般变得清晳可见——那是一座乡村小教堂。教堂就像所有普通的农舍,不同的就是屋顶上白色的十字架。

已经下午五点多了,望着夕阳下“黄牛戏绿谷,白鹭舞椰林”的人间胜境,我的惊叹一直没有合上。整个空气变得柔软了,还有些甜甜的稻香夹着雨后泥土的芬芳以及远远飘来的海水的鲜活,人立刻就有了凝固和酣醉的感觉。也不知道照相机或者摄像机是否能够记录这一切,其实即使眼睛留下的影像都无法证明到底是否真实,只是在心里为“画途”的所见所闻刻上了一个文件名好一派田园风光!”

图12-9 好一派田园风光

火车的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惊叹,从远方而来的列车缓缓地驶过古旧的铁桥。铁桥很短很窄而且斑斓,铁锈大面积腐蚀着桥栏、桥体,不用问,老态的铁桥早已上了年纪。一路走来,无论是“一号公路”上的路桥还是“统一铁路”上的铁轨桥,大都是法属时期建造的,这些桥同样成为了战争的幸存者和历史的见证者。古老的桥梁跨越了时空的断层,古老的桥梁将现实与历史紧紧地连在一起,古老的桥梁让整个“画途”充满了关于童年和乡间的追忆。一座座破烂不堪、伤痕累累的旧桥,虽然年久失修,老态龙钟,但是仍然坚强地守望着人们心中的希望之旅。虽然桥是人非,虽然百年沧桑,画境依然,希望犹存!

“画途”有几个关键词:自然、天然、坦然、释然、悠然。在向海云岭的跋涉中,沿着山路望下去,依山而转的天然港湾就在脚下,港湾里风平浪静,停泊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帆已落下,红色的船头插上一束绽放的黄菊,膜拜的星火烟雾缭绕。船工们无论出海还是归航,都是这样感恩海神,感恩苍天。大部分渔民生活在船上,船是家,船是命!因此到了时候就有了无数燃起的炊烟,还有无尽的饭香,无穷的亲情,无边的欢笑。1642912

图12-10 船是家,船是命

落日适时地躲到了山边,瞬间就被翻滚的稻浪侵蚀得无影无踪。山腰里已是万家灯火,港湾里的船灯更是星星点点。湾中的船灯与山上的灯火遥遥相对,山海对歌,“又一派人间烟火”。

沙滩上,一对恋人相拥而过,秀发随着海风飘起来,白皙的面颊映着船上跳动的烛光,眸间闪动着羞涩和幸福。渔家的孩子们光着脚在软软的沙滩上欢叫着与狗儿赛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围坐在岸边的破船上抽着水烟,兴致勃勃。借着月光,巨鲸般的小岛队在夜幕里,偶尔几个巨浪如同鲸在长鸣。鬼斧神工的海湾,天工地造的海岸,万花筒一般的“画途”!妇女们忙了一天,恬静而安详地坐在船尾,在微弱的灯光下织着渔网,织着现实,织着未来。

原来生活就是这么过!

图12-11 巨鲸般的海岛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玩儿”的事儿上的确有权威性,“人生50个必去之地”是经过该杂志大量调查挑选后总结出来的。有不少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在权衡比较中被淘汰,顺化至芽庄一线却能傲然其中。该杂志的描述非常简单,并不详实,对顺化、岘港、会安以及芽庄等城镇的注解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关于“画途”只有一句:“沿途风景秀美!”如此评价显然不够,但我却能够深深体会其中的感觉和含义。1642913

任何的一段路程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径,有时乱如丝麻,有时苍然如缕。路程之所以秀美,心境使然:可能忽然清醒,败火理气,返璞归真;可能如醉如痴,寻常自然,妙不可寻;也可能野性十足,豪气奔放如范仲淹之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是述人,也可证心。行路若陷坎坷,心境必起波澜:迷茫遮目看不见前途,又如何看得见身边的风景呢?

“画途”之美很难用文字、语言或者器材加以描绘,就像纤纤秀女,明眸皓齿,定情或邂逅都搞得你不知所措,偷看几眼,美上心头。慌乱中只知其美,却不知其何美,仓促间侧身而过,各奔了东西。回头想起来大概无法细说,盖因事发突然毫无思想准备或者美得夺人魂魄,精神紧张,失去记忆。假以当日,秀女驻足,回首流盼,嫣然一笑,记忆能否存储得更多一些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简短评价恰如其分,似乎更多了几分诱惑。至爱亲朋介绍女朋友,如果喋喋不休说个没完,肯定招人烦,点到为止,所有情况还得亲自碰了面才算数。

对我而言,“画途”如画魂,夺人心魄,令人销魂。椰树旁,海涛日夜翻滚,禾谷随风扑面;远山下,白帆如旗招展,藤葛垂垂相缠。汉字里关于“风”有如下的词汇:风流、风度、风神、风姿、风骨、风华正茂、风韵犹存——我把这一切全部献给“画途”,同时还需要加倍体验和感受那一阵猛烈的、诚挚的、清爽的、毫无杂质的自然风。“画途”的风把那些千金捏造的人工景观和贴在各种名胜古迹当中的“狗皮膏药”们吹得无地自容。希望所有的环境管理者和旅游从业者都来走一遭,还给我们更多的“画途”。

越南的“画途”是留给所有旅人的。

沿途风景秀美!

“道是无情却有情。”在路上,恐怕看得更多,想得更远。从顺化到芽庄的千里长卷,全程观景无门票,只付车费,物超所值啊!花钱买票看的与此相比差得很远,逊色岂止千里。况“道不同不相为谋”,有“贪图享乐”的就有“离经盼道”的——为此,我甘愿当个推销员:来吧,不吃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