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6-1 湄公河上
据说那时候,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海南话和暹罗话、英语、西班牙语乱作一团,永隆、河仙、安江、边河市场几乎变成了外语学院,交易十分火爆。肥沃的土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充足的日照和丰沛的水源使湄公河日益富足。在这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土地上,虽然迄今为止农耕方法依然传统落后,虽然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减少,但是一年能收获三季庄稼,有的水田撒种即收,根本无须管理,产量还高。种啥啥苗壮,养嘛嘛丰收的先天条件使当地农民们不想富都不行。
单是农业生产难以让人富得流油,发展工业使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真正走向流油时代。这一地区是越南综合条件最佳的投资区域,资源、劳动力自不必说,其他的投资环境也属上乘,新一代垦荒骑士再次纷至沓来,日本人、韩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澳洲人全都贼了过来。台商的投资更是多得惊人,都瞪大了眼睛没命地往这儿甩钱,合资厂、外资企业雨后春笋似的。中国内地有点儿落空,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先到先吃,后到包圆儿。
旅游业也被提上了高度,以往中国人来越南南方玩,到了西贡好像就齐活,最多加上美萩(My Tho)一日游或者头顿(Vung Tau)一日游,其实那才到哪儿呀!湄公河流域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说越南北方和中部看着总觉得有点像与南、广西,湄公河一带却是我们在中国难得一见的景色。这里的河流树木、人文风俗是大多数人闭目想象中的越南,是留在印象和画面里最深的、最具代表性的痕迹,是行走越南最容易让人产生新奇和冲动的重要行程。放弃了这段,后悔吧,您!我甚至武断地认为:只有细细地领略了湄公河三角洲风貌才有资格说自己到过越南。
越南游历忠告:不到湄公非好汉!
作为新兴的中央直辖市,芹苴(Can Tho)是湄公河三角洲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
芹苴市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无可替代的地位:位于胡志明市至金瓯市公路的中间,朱笃至隆川的公路、河仙至迪石的公路以及薄寮到朔庄的公路三路汇聚芹苴,堪称枢纽。此外,芹苴水道密布,连接三角洲地区许多州城府县,河道最远可至金边,越南称为国际航道。河道繁多,交叉纵横,汇达芹苴,流向大海,因此芹苴成为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出海口的重要门户和中转站。除了胡志明市,芹苴拥有越南南方最具现代化、航班最频繁的国际机场。由此可见,芹苴之重昭然天下,芹苴之行非去不可。
图16-2 湄公河三角洲风貌
初到芹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除了河内、西贡,芹苴大概是越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中许多大型标志性建筑物居然显得有些苍老,这说明人家芹苴可不是这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芹苴到现在都开始考虑改造和更新了。芹苴拥有大量的高大建筑而且都有了些年头,属于改革开放较早,而且早几年就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的。与芹苴有一拼的越南中央直辖市大概要算岘港,目前风头正劲,全城都在盖新房、换新颜。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岘港不软,却比芹苴差了一个周期。除河内和西贡之外,芹苴、岘港是越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中心,而且潜力无限,后劲十足。
芹苴还有一件令当地人沾沾自喜的事情,这里拥有一所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一所重要的高等学府——芹苴大学(Can Tho University)。该大学建于1966年,农业研究是主要内容和专长。几十年来芹苴大学对促进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越南的高等学府主要集中在首都河内和西贡,其他的城市很少有能力建立起一所大学,由此可见芹苴的厉害吧!
在商言商,芹苴是越南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与此相适应,芹苴最著名的旅游项目就是芹苴市场。市场分为两部分,岸上市场和水上市场。岸上市场除了产品丰富、交易繁荣以外就是越南最常见的脏乱差,没啥劲。水上市场可就不一样了,好玩!芹苴附近有好几个水上市场,其中最大的、也是最有说服力、历史上最火的是凤协市场。该市场位于7条运河的交汇处,以水果和蔬菜为主。
图16-3 船上的交易
早上到码头,随便找个面善点儿的船工,坐上改造后的游船,沿着后江宽敞污浊的河道直奔水上市场。美其名曰“游船”,实际上就是由即将退役的小木船改造的。木船的动力声若洪钟,船工像汽车驾驶员一样用方向盘指引。没什么船舱,只是在头顶支起一块塑料纤维遮阳布,蓝白道儿的图案极似国内常见的编织袋。船上能坐7、8个人,椅子都能活动,而且破烂不堪,坐在上面不扶紧就有几分投江之意。
船工老实热情,甚至可以让游客代行船长之职。正襟危坐船头,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换挡加速,以每小时10公里的高速飞驰,与对面而来的货船交错而过,躲过了漂浮的树枝,躲过了水雷一样的椰壳儿,在泥汤飞溅、清风送暖中仿佛自己变成了邓世昌,船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致远号”,随后豪气冲天地猛按汽笛。
嗯,怎么不响?
船工赶忙过来,手中拿着气筒猛踹几下,示意再按,响了,汽笛嘶鸣,气壮山河。原来是气喇叭,踹后才见真英雄。
没等逮着“吉野”,“致远”就趴窝了,马达停了,黑烟也不冒了,我有点发虚,别是给人家把“致远”搞坏了吧?船工麻利地把上衣一扔,“冰棍”入水,潜入浮出,几上几下,半小时左右爬上船命令我可以继续前进。只见船工手里拎着几个塑料袋,敢情是塑料袋缠上了螺旋桨,好嘛,躲过了“水雷”躲不过“鱼雷”,湄公河上的埋伏还真多,得加点小心!船工没啥埋怨,看来遇到“鱼雷”是常事儿,时不时就得下水排雷,本来脑海里还是邓大人撞沉“吉野”时“十面埋伏”那种风起云涌、翻江倒海的抑扬顿挫之声,嘴里却哼出了环保公益歌曲:“塑料袋,危害大……”
湄公河之于越南南方而言名副其实是一条母亲河,在这一流域人们以原有的大河大江为主要干线,为了大面积灌溉富饶的三角洲平原又修筑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运河。同时湄公河及其支流加上四通八达的运河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行之有效的航运网络。无论是农副产品运输还是走亲戚串门子,运河都是极为方便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几个省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一百多个码头和渡口’很多人就住在运河边上,出了自家门,小船泊在门口,跳上船来,摇桨即行,奔果园、奔稻田、奔养殖场、奔市场、奔朋友家、奔城里、奔小康,划奔而去。
图16-4 小船泊在家门口
此外,密集的公路网把三角洲连接得更加畅通,就目前越南的道路交通状况而言,三角洲区内的公路都算得上高标准、高品质。尤其以芹苴、美萩(My Tho)、永隆(Vinh Long)三市附近的公路最为宽整平坦。
水路、公路成了交通的主角,那铁路呢?
这问题提得好。
告诉您,没铁路!
把嘴合上,别那么吃惊,到这儿您就能立马明白没有铁路的原因。
当然不是没钱修,而是没法儿修。到处是河道,隔不太远是条3~5米宽的小运河,没走多久就遇上条30~50米宽的大江。修铁路讲究直线距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山没什么像样的山,桥搭起来可就扯了去了,估计修几百公里的铁路不搭上几千座桥怕是连不上趟,再加上雨季洪水一来,保不准桥毁路亡。法国人多大的款呀,曾经也捉摸着在这儿折腾条铁路,算盘珠子噼啪一打:忒贵,不值!得,湄公河三角洲修铁路的事儿从此就算给“毙”了。大概这也算湄公特色吧!
还没说到正题儿上呢!湄公河为什么非得叫母亲河呢!您还真别嫌我唠叨,这就从实招来。
到这儿旅游讲究泛舟,一来两岸的风土民情、水景风光、浓情郁色一网打尽;二来想停哪儿停哪儿,累了上岸溜达溜达,看看竹农编织,瞅瞅蒲柳人家,瞧瞧竹引灌溉;馋了岸边树上随手掰几根芭蕉或者跳着脚够俩儿熟透的莲雾,被人发现后说句:“sorry!”完事儿!水果多着呢,卖不出去也就坏了,帮着吃俩儿就当是替人解决困难,没啥磨不开面儿!
图16-5 村中蔑匠
图16-6 带水的莲雾
要说这湄公河也真够脏的,无论其间的运河还是支流大江全是一个鸟样:黄汤滔滔、泥沙俱下,比黄河还黄。人们也没啥环保意识,水面上漂浮着各式垃圾,还能闻到进口洗发水的味道。两岸人民把河水当成厨房、澡堂、卫生间和垃圾桶,凡生活用水全在此搞定。半大小子钻到泥汤里游泳也就罢了,当年“小兵张嘎”来不来就光着腚下白洋淀嘛!可,可那小媳妇、大姑娘怎,怎么也……哎!
我眼睁睁地瞅着一位颇有几分姿色的美艳少妇似模似样地端着脸盆蹲在河边,先是打了盆水,斯文地用毛巾细细地擦脸,不一会儿就把盘着的发髻扑散开来,秀发随着风飘逸纷扬,几缕青丝遮住了流盼的眉眼,轻轻地拢过,百媚迷人。突然,她——她——她把衬衣、长裤都脱了,只穿着暴露的跨栏背心和碎花短裤,“扑通”跳进河里,头脚浸湿后爬上岸,又是香皂又是洗发水一通招呼,感情大白天洗上大澡了。望着美女出浴图,眼睛有点儿发直,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要不是泳姿太差,真恨不能跳船游过去……
图16-7 湄公河边的出水芙蓉
其实是自己少见多怪了。河边的“出水芙蓉”多着呢,就这习惯,男女老少全一样,天热常洗洗,凉快!人家习以为常,哪还管你游客的感受。看得多了,心跳逐渐正常,可又有一件事让我坐卧不安了。河边人家不仅在水里洗漱冲凉,在水里淘米洗菜、洗衣服,而且还有那不自觉的小孩儿站在岸边“比剑”,尿水飞流而下,随风逝去,水乳交融。更有几位手捧大型印花马桶直接倒下,污物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若无其事地接着刷。
活脱脱一条生活河、生命河、母亲河。
我们的“致远”破水犁波,呼啸驰骋,没走多会儿却又突然偃旗息鼓,靠向岸边。定睛一看,原来是间水上加油站。
湄公河三角洲流域除了舢板和少量小型无动力木船,大量的船只都是机动船,甚至还有许多快艇。加油站极其简陋,破草棚子里有的兼做杂货店、小吃店,棚外岸边放上几个油桶,没有任何现代的加油机,计量全凭人工刻度和心算。加油站也没什么防火措施,明火骄阳的。我们在加油过程中一直提心吊胆,此类河边加油站在湄公河三角洲流域很多,先决条件仅为方便船只停泊进出,其他都不重要。加油站从外表上看都像是私营个体,业者和船工神情轻松,谈笑风生,我瞅着却挺悬乎,感觉就像见着了定时炸弹,说不定啥时候爆炸。
图16-8 水上加油站(左图)
图16-9 凤协水上市场(右图)
离开加油站也就一袋烟的功夫,我们到了威震后江省、誉满湄公河的凤协市场。市场位于七水交汇处的凤协渠主航道上,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这儿就成了“三江四海聚凤协,五花八门集芹苴”。
注意,这里的五花八门特指品种丰富的水果蔬菜。凤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货品有的是从各地果园菜圃中收购后贩运过来的,有的干脆就是自家的成果,自产自销。当日里由于还在春节假日期间,货船比平时少了许多,宽大的河面上不过飘着几十条。据船工讲,平日比这热闹多了,买货和卖货的船只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几百艘,船挨船、船挤船,走马观花,叫卖砍价,下货上架,热闹非凡。
虽说船少萧条,行动却很自如,参观时能仔细得多。货船的船头或桅杆上大都高挂瓜果梨桃,挂什么卖什么,相当于实物广告,没见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一船货运到市场啥时候返航全凭运气,卖得快早回家,卖得慢晚撤退。还有在这儿扎根常驻的,一家子都生活在船上,货船既是卖场也是宿舍,送货的把货运上船来,或代销或经销,逮着什么卖什么,啥挣钱吆喝啥。船舱里白天是客厅、酒吧兼饭堂,晚上就是全家人唯一的卧室,男女老少一字排开,甭管几口人全能睡下。
那天,市场到货芭蕉和菠萝,货船甲板上堆得基本上都是这两样,小山似的,看架势一准便宜。芭蕉都是翠绿如新,还是生的呢!
这怎么吃呀?
没熟的芭蕉买谁呀?
图16-10 “踏浪”送货
可人家买得好着呢,成筐成筐地出货,买主也大都冲着这生劲儿来的,不生不买,越生越好卖。抢购青芭蕉这还是第一次见着。越南人啊就是怪,做出事儿来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您说这好端端的芭蕉就让它在树上多舒服两天,熟了砍下来卖不好吗?就是非得先砍下来,您也可以先放在库里堆着,等能吃了再卖,何必非在这几天,翠生生、绿莹莹,瞅着怪可怜的。那些抢购的人也忒心急了,等熟了再买回去又能耽误几天呀!再缺嘴也不至于馋成这样吧!
禁不住细打听,敢情是我老外了:青芭蕉就得这时候卖。春节里,越南人家家祭祖,户户上香,讲究供奉五果,芭蕉是供台上的主要祭品之一,越绿越青放得时间越长。一问价格,这时候的芭蕉是一年当中最贵的,而且即使不在春节,也都是生的比熟的贵。这么一说,越南人还真有些办法,光芭蕉的学问就这么大,看来今后在越南凡事都不能武断主观,要不然会经常出笑话、犯错误。
船工说,芹苴附近近几年来又开了几个类似的果品蔬菜水上市场,凤协市场的热度已经比不上从前了,即便如此,“到芹苴逛凤协”仍然是各家旅行社的铁定项目。这里还有一些为市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流动船,包括流动快餐船、流动饮料船等等。
没见着流动厕所,也不用问了,看情形不外乎船上尿(肥了河里的鱼,省了大家的事儿)水下流,这也难怪越南同志,在陆地上都没有上厕所的爱好,更别说是在水上啦!既然是果品市场自然保不齐有坏的、烂的,好说,直接扔河里,每日三顿还得投以剩菜剩饭,怪不得舟行水中老是碰上“水雷”、“鱼雷”呢!七水交合,经济繁荣,商机无限;七水交合,污物随波逐流,垃圾源远流长。
越南游历忠告:给我一杯纯净水,换我一生不伤悲……
离开水上市场,“致远”拐入了一条仅有4、5米宽的窄小水道。两侧硕大挺健的芭蕉树和芦苇密密麻麻,像两张巨大的绿网,一部分长在水里,又像长长的林阴小道。穿梭其中,趣味盎然,芭蕉树上果实累累,唾手可得;芦苇丛中花团滚滚,若云若雾,间或迎风摇过一叶轻舟,撑篙的阿嫂冲我们傻笑,船尾少年羞涩地低着头,用眼角好奇地咋摸着我们……
图16-11 小小船儿水中游
图16-12 南越茅屋:百万富翁的豪宅
岸上远近民居与其说是房子倒不如说是窝棚更为恰当,茅草盖顶,苇席成墙,风一刮心就到了嗓子眼,生怕草飞席散,屋损棚塌。可别小看了这些茅屋草舍,里面住着的可都是百万富翁。越南南方雨多常涝,洪水袭来,再好的宅院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加上天儿热,四处透风的草棚子具有通气凉爽的功效,因此茅棚草房是南方的主要民居风格。住在海边的渔民就更加简陋了,台风骤起,海啸汹汹,只要人跑得快,既无楼毁人亡之忧,也无损失惨重之郁,仅需握紧银票存折,天塌下来都不怕。所以,在越南南方及沿海诸地,以楼取人,用宅子衡量财富实为谬误。
北越人民不一样,钱都写在房上,你盖二层,我就来三层,你搞黄色外墙,我就用哥特式屋顶外刷七色,反正得显富,决不能让别人比下去。河内人挣钱后三件事:盖房子、轧金子、存美子。这有点儿像中国人,谁家有几处房子,谁家又在哪个地段来了一栋,谁家的楼盖到了几层等等都能引来人们羡慕的目光,无形中这辈子就成了房子的奴隶,活得自然没有南方人潇洒。
南方人没了攀比显贵、置产扩业的远大抱负,兜里的钱省下了,日常的吃喝玩乐手头自然松快多了。如果用勤劳勇敢来形容伟大的中国人民,越南恐怕只有北方人才沾点儿边儿,南越则相差甚远。良好的自然资源养成了南越人民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人民贪恋享受的生活态度,而且天也热,一动弹就出汗,一伸手就摘果,有空儿就吃,没空儿就睡。北越的路边水摊还是小桌子小椅子,南方就夸张了——全都是吊床。走累了喝杯冰果汁,吊床上一糗,一觉就闷他个太阳落山。据说越南南方人花钱没计划,有多少花多少,花冒了也不愁,反正饿不着,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富比富不叫富。
船工告诉我们下一站就是湄公河旅游的重要内容:河畔采摘。
船停上岸,穿小径、过树林,三步并两步眼前出现了几座草宅。进门后是巨大的凉棚,棚内木几石凳,吊床秋千,怪石上还拴着两只小猕猴。猴子估摸着是被热坏了,根本不像蛾眉山的猴子一个个被娇惯得除了抢吃的就知道耍流氓。两只小猴目光呆滞,逗半天才哼哼一声,最后干脆不理了,臊着我们。养这么不开眼的家伙,客人多败兴。后来得知,这些园子统称“生态园”,鱼、鸡、狗、猴都是生物链,缺什么都不完整,客人来了挑理儿。因此,即便是傻猴呆猴都得留着,甭管怎样,咱有!
落座后,点了“心夺”(鲜榨果汁),二郎腿一翘,抽口烟儿,微风徐徐,绿枝乱叶,果香扑鼻,真有点恍惚。“心夺”可是好玩意儿,南越的更地道,浓度大,纯度高,加上点儿冰块,添上点儿炼乳白糖,那滋味,哎,别提了!而且,各种果子全适用。我最喜欢一种叫“萨伯杰”的,长得有点像猕猴桃,酸甜可口,勾人!
南越的热带水果产量极大,尤以永隆、芹苴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最为丰产,价格自然便宜得离谱。中国大陆为了统一大业千方百计帮助消化台湾水果,免了关税也还要好几十一斤,普通老百姓只能凭着强烈的爱国心买一斤半斤尝尝,狂购者大都把这贵得可怕的果子当作办事的敲门砖和尽孝之物,还真没听说台湾鲜果成了中国大陆寻常人家的寻常吃物,比较起来还是越南的实惠。
图16-13 “心夺”:南越更地道
就拿芒果来说吧,我们进的这家果园,自由采摘价格是8000越盾/公斤(合4元人民币),CCTV播出的台湾水果在北京的零售价是人民币30元/斤,个头成色都差不多。据一位高段位水果杀手称,她在台湾留学时吃的水果与回到越南家乡所吃的水果在某些品种上存在差异,台湾的更好吃些,但大部分属于同一水平线。存在如此大的价格差完全是市场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您仔细一算就明白,8000越盾/公斤和人民币30元/斤,中间差了十几倍,果汁就更加骇人啦。在北京一般地方喝不着鲜芒果汁,高档酒店有,还不得50~80元一杯,我要的这杯芒果“心夺”是用大啤酒杯装得满满的,瞅那阵势怎么着也得使上一个半斤大的芒果,多少钱?5000越盾,合人民币不到3元钱。目前没整清楚国内是否有人从越南进口热带水果,如果这事儿还没办,还望各位有识之士体恤国内普通百姓的消费力和食欲,从湄公河三角洲倒回去些,又便宜又解馋。弘扬爱国主义咱吃台湾的,居家过日子咱撮越南的:精神物质两不误,统一大业牢记住,勤俭持家要保持,贵贱搭配和谐路!
图16-14 芒果生态园
湄公河畔可以采摘的生态园分为国营和私营两种,从面积和种植品种来说,国营的面积大,种植品种丰富,私营的面积小,种植品种单一。我们来的这家院子必定是私营的无疑。船工与主人很熟,自打进了园子他就没闲着,就跟到了自家似的。
主人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妇,身材保持得相当好,脸上的皱纹也不多,扔到人海里根本瞧不出是一位劳作一生的农民,若说是宅门里的老夫人也有人信。年轻的姑娘是老妇的儿媳妇,端茶倒水招呼完就安静地坐在棚子里用国产缝纫机缝着被面。没见到男人,当我们要求合影拍照时,老妇显得有点激动和不知所措,媳妇更夸张,双手捂住了羞红的脸,一边躲闪一边痴痴地笑着。
船工搅尽了脑汁把我们领进了一家更大的园子,主人是位老汉领着一群孙子孙女。
图16-15 老汉的园子
草棚子围着养鱼池而建,正中的棚子供奉着祖先排位,供品齐全,香烟缭绕。就像中国的传统布局,牌位下放了一张八仙桌,桌子四周搁了几把破旧的椅子。草棚只有顶子和后墙,靠近鱼池的一侧用几根木头支撑着,看情形这就是主人的堂屋客厅了。
老汉很健壮,比城市里的人显得硬朗。寒暄之后,老汉吩咐孙子捧上几种水果请我们品尝。越南人请客吃东西非常热情,习惯与中国人大不一样。中国人一般仅仅把糖果食品放在客人面前,吃不吃由客人自己决定,热情点儿的会劝上一番,只要意思到了就行;越南人的热情过了分,茶水奉上必须喝,甭管茶壶茶碗有多脏。要加冰块时,主人按律自然用刚刚抠完脚指头的手亲手放进客人的杯中,客人也得喝,不喝就是瞧不起人。糖果也一样,主人会剥开糖纸送到你的嘴边,需要削皮的水果主人同样也会殷勤地随手拿起一块不知道擦过哪儿的布先把刀擦拭一遍,然后削皮送上,捧着水果的双手淤泥清晳可见。
越南男人,特别是北越的汉子天生就以天下为己厕,走哪儿尿哪儿,更无便后洗手的繁文缛礼。可是常在路边尿,哪儿有不湿手的呢!因此越南主人们送上什么好东西,我都条件反射地觉得有点儿臊。即便如此,出于礼貌必须屏气吞下,要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虽然我不是追星族,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外交关系,为了讨得主人的好感和欢欣,身边常备“泄停封”。
越南游历忠告:我知道您对我好,我常带着,您呢?
几样水果在老汉的客套中像吃药一样吞下,老汉的兴头来了,向我们展示独门绝技。他从树上撅下一把芭蕉,取下一根后蹲在鱼池边晃啊晃,只消几秒钟的工夫,几十条身长两尺、虎背熊腰的大鱼迅速围拢过来,时不时浮出水面,冲着老汉手里的芭蕉蠢蠢欲动。芭蕉掰成两段扔下去,瞬间就被两条凶悍的鱼魔王齐刷刷吞下,老汉趁势抱起大鱼连亲两口,整个过程看得我惊心动魄!
老汉说这些鱼都养了差不多二三十年,每条少说也得二三十斤,平时家里吃啥,它们吃啥,果园里水果年年丰收,吃不了也卖不出去。开始不知道鱼也吃,随手扔进鱼池,没想到它们全给撮了。再往后,没水果还不行了,芭蕉哗哗地吃,个儿头儿噌噌地长,几年工夫就长成这么大了。我们可开眼了,吃水果的鱼,个儿大肉嫩,别看年龄都不小了,精神头就像刚刚出道儿的后生,活蹦乱跳,不知疲倦。小心翼翼试着喂了几根芭蕉,手离着水面八丈远,生怕鱼魔王没见过这么雪白干净的手,连手带芭蕉都咬了去。
老汉看我们玩得痛快,情绪更高了。他拿出一本留言册,上面密密麻麻已经题了大半本,主要是越文,也有些英文,偶尔能见着一两句日文或韩文,中文绝对没有,看来到他们家的中国人我们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图16-16 水果喂大鱼的独门绝技
“中越友谊万古长青!”不行,有点儿像党和国家领导人;“祝愿越南人民的明天会更好!”不行,有点儿像套瓷;“到此一游!”不行,有点儿俗;得,整个越南人不懂,我也不懂的,省得留下后患,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占诗一首,献丑献丑:
蕉竹架独桥,百果催鱼了。银须织蔓草,湄公河中谣。
题词完毕,后院采摘。
此园可谓地大物博,好几亩的果园中种满芒果、榴莲、芭蕉、莲雾、木瓜、龙眼等等。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味儿臭个大,典故颇多。大个儿的叫榴莲,个小的称为波罗蜜,我分不太清楚,看上去都一样,都是满身黄麻子,就像大号狼牙棒似的。据说榴莲之名还是郑和起的,三宝下西洋,途经马六甲,马来国王以此果款待。三宝观其状,尝其味,大呼妙哉,随即冠以“流连”之名,含有流连忘返之意。流传至今,“流连”成榴莲。
图16-17 郑和像
离开芹苴前往永隆的路上可以看到成片的火龙果树,说是树实为養藤,绕柱盘转,果红似火,翠意飘香。青绿的藤底垂挂着一只只大大的红色果实,披散开来样子很像球星古力特的小辫。
永隆(Vinh Long)是永隆省的省会,越南称之为“水果之城”。如果一定要把湄公河流域的旅行定义一下,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名字大梅会五花八门。但是“水果之旅”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
永隆是水果之旅中至关重要、关乎成败的重要驿站。多数越南旅行社安排的湄公航游的传统路线是由永隆市九龙饭店(Cuu Long Hotel)前的码头出发,航行至前江省前江江畔的安平(An Binh)以及平和福群岛(Binh Hoa Phuoc is lands)。一路要经过许多比芹苴更多更大的果园农场,丰富的热带水果可以可劲儿造。对于来自中国北方的游客来说,超市里曾几何时的高档贵族水果在这儿变成低廉贫民,更加服务于大众,更加面向于大众,更加扎根于大众。在国内插在前面昂贵的价格牌早被扔到了九霄云外,哪儿还见得什么贵族脾气,落在树下满地都是,当地人连瞅都不瞅它们一眼,嫉妒的那些酷爱水果的女士们恨不得睡在果园里。从来没见过的水果也不少,现在还都叫不出名字来。
图16-18 庆丰收
永隆市郊有一座美顺桥,是澳大利亚政府援建的斜张桥。大桥位于一号公路上,横跨前江江面,连接永隆和前江省,是目前越南最现代化的桥梁。美顺桥长1535米,两边引桥各11孔,每孔40米,桥面宽23.6米,上下四车道通行,比越南境内许多城市繁华的政府路还宽。此桥落成于2000年5月。大桥对于许多外国游人来说不如那些法属时期修建至今早已古老破旧的铁路桥看得有味,但对越南人来说则刚好相反。美顺桥不仅是旅游的景点,甚至成为了改革的象征、腾飞的标志。
这与邻国老挝有几分相像。老挝属于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所以同样也就拥有了世界上保持最为原始的生态景区和旅游资源。可是当地人对此却不以为然,节假日里总是扶老携幼去参观一个泰国人修建的边境大桥。从经济和战略上考虑,泰国政府投资兴建了从曼谷一直通向老挝的高等级公路,在公路的泰国终点又煞费苦心地修建了一座现代化大桥。大桥的现代化风格与老挝境内的环境格格不入,老挝百姓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大桥,实际上桥也没什么特别,在中国,许多县里都拥有这样规模和视觉效果的桥。老挝百姓们争相目睹大桥的风采,久而久之,边境桥成了老挝境内有名的景点。
越南的美顺桥当然比老挝的泰老边境桥无论从规模上、气势上、美观上还是现代化程度上都要高出很多,可作为举世瞩目的景点还有点儿牵强,不如那些野景野趣看得舒服、过瘾!
永隆往北,离胡志明市仅仅70公里就是美萩(My Tho)。美萩是前江省(Tien Giang Provinch)的省会,是从胡志明市开始的湄公河“九龙江之旅”的第一站。1679年,华人最先到达。与河仙、边和一样,到达美萩的华人也是明末清初溃败不降的兵勇,经过几百年艰苦创业,美萩被开发成著名的“美萩大浦”,与浦岛(边和市)、河仙并称为“华人三角洲”。现在,大量华人后代聚集生活在美荻保定运河东岸的潘清简街。
永庄塔(Vinh Trang)和官圣祠被某些旅游书籍定义为观光陷阱,属于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地方。可凤凰岛(Con Phung)则不然,是不去后悔、去了不后悔的地方。凤凰岛也称为方岛(Phung Island),距美萩仅数公里,可搭乘轮渡或包游船前往。岛上是“椰子先知”椰道翁(Ohg Dao Dua)的道场。椰道翁在岛上创立了一个佛教和基督教合一的越南特产宗教——净土居士教(Tinb Do Cu Si),供奉耶稣、佛祖和圣母玛丽娅。
椰道翁出生于1909年,原名阮成南(Nguyen Thanh Nam)。1928年至1935年期间他曾在法国留学,主要研究物理和化学等理工科知识。大概是学烦了,老椰回到越南。结婚生女后,他于1945年离家出走,苦行修炼。据说他在岛上一根旗杆下的石板上打坐三年,每天就吃椰子,因此后来得名“椰子先知”。老椰主张和平统一,“南越”政府认为他有反政府言论,时常把他送进监狱,最终于1990年死在牢中。
明海省(Minb Hai)现在叫做金瓯省(Ca Mau),省会金瓯,是越南的最南部,极南端又称为金瓯角(Cau Mau)。金瓯角不仅是贯穿南北的一号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是越南横贯之旅的开始和末端,很少有游客到达这里,如果玩得还不尽兴,再往南就只有下海喂鱼啦!
金瓯拥有广阔密覆的红树林,称为乌明森林(U Minh),是除了亚马逊流域外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区。虽然红树林区曾经受到美国落叶剂的严重破坏,30年过去了,今天红树林正在慢慢地恢复往日的雄姿。
层层叠叠的树林沿着海岸河滩像绿色的围墙一样曲幽成径,集绿成林,蜿蜒成趣,夹道成荫。扎根于水底,水漫于树干,孤单单的一株显得孤苦伶仃,渺小力薄,密布成林后则气势磅礴,威风八面,如雄兵百万,似神兵天降。水静风止,林中隐隐地升起阵阵白气,声萧雨蒙;风骤乱水,叶弹枝唱似战鼓遥遥,马蹄声碎,金戈铁马,万兽脱缰,不怒自威。
归来的日子,脑海中的储存器里总在不停地检索,湄公河三角洲永远无法删除,无论又看到多少崭新的画面,无论又增加多少美丽的内存,这段旅程被我永远地存盘,收藏夹里建立起了这样的文件名:九龙江上。
发出的邮件只有一句关键词:识色,心也!
');" class="a2">收藏南方人没了攀比显贵、置产扩业的远大抱负,兜里的钱省下了,日常的吃喝玩乐手头自然松快多了。如果用勤劳勇敢来形容伟大的中国人民,越南人恐怕只有北方人才沾得上边儿,南越人民则相差甚远。良好的自然资源养成了南越人民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人民贪恋享受的生活态度,而且天也热,一动弹就出汗,一伸手就摘果,有空儿就吃,没空儿就睡。北越的路边水摊还是小桌子小椅子,南方可就夸张了,全都是吊床。走累了喝杯冰果汁,吊床上一糗,一觉就闷他个太阳落山。据说越南南方人花钱没计划,有多少花多少,花冒了也不愁,反正饿不着,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富比富不叫富。这里还真应了中国的那句话‘富富有余(鱼)”。旅游者到此,馋了岸边树上随手掰几根芭蕉或者跳着脚够俩儿熟透的莲雾,被人发现后说句:“sorry!”完事儿!水果多着呢,卖不出去也就坏了,帮着吃俩儿就当是替人解决困难,没啥磨不开面儿!鲜果多得吃不了,就喂鱼。您想吃水果长大的里,能不鲜吗?那么吃这“两鲜”长大的人呢?
九龙江(Song Cuu Long)听起来既生分又熟悉,早先没听说越南有这么条江,“九龙”之名与中国似乎有不少瓜葛。但是,如果说起九龙江在中国的学名,恐怕就会恍然大悟,九龙江即湄公河(Mekong River)。九龙之义是在湄公河下游的九条支流像九条巨型大龙奔腾入海。事实上,湄公河流域的支流又何止九条,大的九条,中的、小的不计其数,真可谓河道纵横,水泽遍野。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西藏,途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南方,最后注入南中国海,流程4220公里。由此可知,越南南方是湄公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形成了河流冲击沉淀后富饶的湄公河三角洲平原。湄公河三角洲在北纬8.3°至11°之间,是典型的湿热带,全年气候湿热。整个三角洲平原面积大约为40000多平方公里,包含了越南13个省,人口超过了2000万,是越南除了红河三角洲以外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越南稻米的主要生产基地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
湄公河三角洲曾几何时还是高棉人的天下,最早由森林和沼泽组成。在阮朝统治时期,开垦了大量沼泽并开始修建小型运河和灌溉系统,18世纪末,逐步修筑完成了保定渠、筝河新渠、话河渠、永济渠等,规模再小一点的运河就更多了。运河修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村庄,因此湄公河三角洲流域的群居聚落普遍具有线型或放射状,这是新垦土地的典型特征。
目前整个三角洲流域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越南人、高棉人、华人和占族人,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但是人口数量相对都比较少,除了被同化的,凡能保持一些民族传统的也都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宗教以天主教和佛教为主,其他诸如伊斯兰教、道教少之又少,倒是土生土长的高台教和和好教至今还有点影响,有些看头。
广义上说,从西贡向南都可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据越南古籍记载,九龙江平原原是“绵延千里的密林”和“野牛成群的荒野”,现如今却成了稻倾万亩、果实累累的越南大粮仓和鱼米之乡,其中的艰辛虽然比不上“沧海变桑田”,但也饱含着数不清的故事和流不尽的血汗。
从1672年开始,西贡附近开始有人垦荒,随之不断有开荒人定居。1698年,垦荒延至三角洲边缘地区,1742年到了河仙,1732年到达前江流域,1750年新安一代有了人的足迹,1757年有人摸索到后江,继而整个三角洲都有了人烟。垦荒人最早伐树割草,平整良田,拓筑运河,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是最初主要的生存手段,以后又发展到养鱼、做鱼露、采笋伐竹、种植水果等其他谋生途径,经过长年耕耘就变成了越南最大的农业生产区。18世纪末,西贡成为了本地区最大的商港,居民日益稠密,街道逐渐繁华,来自中国和东南亚邻近国家乃至欧美的商人开始蜂拥而来。
图16-1 湄公河上
据说那时候,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海南话和暹罗话、英语、西班牙语乱作一团,永隆、河仙、安江、边河市场几乎变成了外语学院,交易十分火爆。肥沃的土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充足的日照和丰沛的水源使湄公河日益富足。在这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土地上,虽然迄今为止农耕方法依然传统落后,虽然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减少,但是一年能收获三季庄稼,有的水田撒种即收,根本无须管理,产量还高。种啥啥苗壮,养嘛嘛丰收的先天条件使当地农民们不想富都不行。
单是农业生产难以让人富得流油,发展工业使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真正走向流油时代。这一地区是越南综合条件最佳的投资区域,资源、劳动力自不必说,其他的投资环境也属上乘,新一代垦荒骑士再次纷至沓来,日本人、韩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澳洲人全都贼了过来。台商的投资更是多得惊人,都瞪大了眼睛没命地往这儿甩钱,合资厂、外资企业雨后春笋似的。中国内地有点儿落空,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先到先吃,后到包圆儿。
旅游业也被提上了高度,以往中国人来越南南方玩,到了西贡好像就齐活,最多加上美萩(My Tho)一日游或者头顿(Vung Tau)一日游,其实那才到哪儿呀!湄公河流域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说越南北方和中部看着总觉得有点像与南、广西,湄公河一带却是我们在中国难得一见的景色。这里的河流树木、人文风俗是大多数人闭目想象中的越南,是留在印象和画面里最深的、最具代表性的痕迹,是行走越南最容易让人产生新奇和冲动的重要行程。放弃了这段,后悔吧,您!我甚至武断地认为:只有细细地领略了湄公河三角洲风貌才有资格说自己到过越南。
越南游历忠告:不到湄公非好汉!
作为新兴的中央直辖市,芹苴(Can Tho)是湄公河三角洲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
芹苴市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无可替代的地位:位于胡志明市至金瓯市公路的中间,朱笃至隆川的公路、河仙至迪石的公路以及薄寮到朔庄的公路三路汇聚芹苴,堪称枢纽。此外,芹苴水道密布,连接三角洲地区许多州城府县,河道最远可至金边,越南称为国际航道。河道繁多,交叉纵横,汇达芹苴,流向大海,因此芹苴成为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出海口的重要门户和中转站。除了胡志明市,芹苴拥有越南南方最具现代化、航班最频繁的国际机场。由此可见,芹苴之重昭然天下,芹苴之行非去不可。
图16-2 湄公河三角洲风貌
初到芹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除了河内、西贡,芹苴大概是越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中许多大型标志性建筑物居然显得有些苍老,这说明人家芹苴可不是这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芹苴到现在都开始考虑改造和更新了。芹苴拥有大量的高大建筑而且都有了些年头,属于改革开放较早,而且早几年就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的。与芹苴有一拼的越南中央直辖市大概要算岘港,目前风头正劲,全城都在盖新房、换新颜。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岘港不软,却比芹苴差了一个周期。除河内和西贡之外,芹苴、岘港是越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中心,而且潜力无限,后劲十足。
芹苴还有一件令当地人沾沾自喜的事情,这里拥有一所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一所重要的高等学府——芹苴大学(Can Tho University)。该大学建于1966年,农业研究是主要内容和专长。几十年来芹苴大学对促进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越南的高等学府主要集中在首都河内和西贡,其他的城市很少有能力建立起一所大学,由此可见芹苴的厉害吧!
在商言商,芹苴是越南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与此相适应,芹苴最著名的旅游项目就是芹苴市场。市场分为两部分,岸上市场和水上市场。岸上市场除了产品丰富、交易繁荣以外就是越南最常见的脏乱差,没啥劲。水上市场可就不一样了,好玩!芹苴附近有好几个水上市场,其中最大的、也是最有说服力、历史上最火的是凤协市场。该市场位于7条运河的交汇处,以水果和蔬菜为主。
图16-3 船上的交易
早上到码头,随便找个面善点儿的船工,坐上改造后的游船,沿着后江宽敞污浊的河道直奔水上市场。美其名曰“游船”,实际上就是由即将退役的小木船改造的。木船的动力声若洪钟,船工像汽车驾驶员一样用方向盘指引。没什么船舱,只是在头顶支起一块塑料纤维遮阳布,蓝白道儿的图案极似国内常见的编织袋。船上能坐7、8个人,椅子都能活动,而且破烂不堪,坐在上面不扶紧就有几分投江之意。
船工老实热情,甚至可以让游客代行船长之职。正襟危坐船头,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换挡加速,以每小时10公里的高速飞驰,与对面而来的货船交错而过,躲过了漂浮的树枝,躲过了水雷一样的椰壳儿,在泥汤飞溅、清风送暖中仿佛自己变成了邓世昌,船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致远号”,随后豪气冲天地猛按汽笛。
嗯,怎么不响?
船工赶忙过来,手中拿着气筒猛踹几下,示意再按,响了,汽笛嘶鸣,气壮山河。原来是气喇叭,踹后才见真英雄。
没等逮着“吉野”,“致远”就趴窝了,马达停了,黑烟也不冒了,我有点发虚,别是给人家把“致远”搞坏了吧?船工麻利地把上衣一扔,“冰棍”入水,潜入浮出,几上几下,半小时左右爬上船命令我可以继续前进。只见船工手里拎着几个塑料袋,敢情是塑料袋缠上了螺旋桨,好嘛,躲过了“水雷”躲不过“鱼雷”,湄公河上的埋伏还真多,得加点小心!船工没啥埋怨,看来遇到“鱼雷”是常事儿,时不时就得下水排雷,本来脑海里还是邓大人撞沉“吉野”时“十面埋伏”那种风起云涌、翻江倒海的抑扬顿挫之声,嘴里却哼出了环保公益歌曲:“塑料袋,危害大……”
湄公河之于越南南方而言名副其实是一条母亲河,在这一流域人们以原有的大河大江为主要干线,为了大面积灌溉富饶的三角洲平原又修筑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运河。同时湄公河及其支流加上四通八达的运河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行之有效的航运网络。无论是农副产品运输还是走亲戚串门子,运河都是极为方便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几个省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一百多个码头和渡口’很多人就住在运河边上,出了自家门,小船泊在门口,跳上船来,摇桨即行,奔果园、奔稻田、奔养殖场、奔市场、奔朋友家、奔城里、奔小康,划奔而去。
图16-4 小船泊在家门口
此外,密集的公路网把三角洲连接得更加畅通,就目前越南的道路交通状况而言,三角洲区内的公路都算得上高标准、高品质。尤其以芹苴、美萩(My Tho)、永隆(Vinh Long)三市附近的公路最为宽整平坦。
水路、公路成了交通的主角,那铁路呢?
这问题提得好。
告诉您,没铁路!
把嘴合上,别那么吃惊,到这儿您就能立马明白没有铁路的原因。
当然不是没钱修,而是没法儿修。到处是河道,隔不太远是条3~5米宽的小运河,没走多久就遇上条30~50米宽的大江。修铁路讲究直线距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山没什么像样的山,桥搭起来可就扯了去了,估计修几百公里的铁路不搭上几千座桥怕是连不上趟,再加上雨季洪水一来,保不准桥毁路亡。法国人多大的款呀,曾经也捉摸着在这儿折腾条铁路,算盘珠子噼啪一打:忒贵,不值!得,湄公河三角洲修铁路的事儿从此就算给“毙”了。大概这也算湄公特色吧!
还没说到正题儿上呢!湄公河为什么非得叫母亲河呢!您还真别嫌我唠叨,这就从实招来。
到这儿旅游讲究泛舟,一来两岸的风土民情、水景风光、浓情郁色一网打尽;二来想停哪儿停哪儿,累了上岸溜达溜达,看看竹农编织,瞅瞅蒲柳人家,瞧瞧竹引灌溉;馋了岸边树上随手掰几根芭蕉或者跳着脚够俩儿熟透的莲雾,被人发现后说句:“sorry!”完事儿!水果多着呢,卖不出去也就坏了,帮着吃俩儿就当是替人解决困难,没啥磨不开面儿!
图16-5 村中蔑匠
图16-6 带水的莲雾
要说这湄公河也真够脏的,无论其间的运河还是支流大江全是一个鸟样:黄汤滔滔、泥沙俱下,比黄河还黄。人们也没啥环保意识,水面上漂浮着各式垃圾,还能闻到进口洗发水的味道。两岸人民把河水当成厨房、澡堂、卫生间和垃圾桶,凡生活用水全在此搞定。半大小子钻到泥汤里游泳也就罢了,当年“小兵张嘎”来不来就光着腚下白洋淀嘛!可,可那小媳妇、大姑娘怎,怎么也……哎!
我眼睁睁地瞅着一位颇有几分姿色的美艳少妇似模似样地端着脸盆蹲在河边,先是打了盆水,斯文地用毛巾细细地擦脸,不一会儿就把盘着的发髻扑散开来,秀发随着风飘逸纷扬,几缕青丝遮住了流盼的眉眼,轻轻地拢过,百媚迷人。突然,她——她——她把衬衣、长裤都脱了,只穿着暴露的跨栏背心和碎花短裤,“扑通”跳进河里,头脚浸湿后爬上岸,又是香皂又是洗发水一通招呼,感情大白天洗上大澡了。望着美女出浴图,眼睛有点儿发直,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要不是泳姿太差,真恨不能跳船游过去……
图16-7 湄公河边的出水芙蓉
其实是自己少见多怪了。河边的“出水芙蓉”多着呢,就这习惯,男女老少全一样,天热常洗洗,凉快!人家习以为常,哪还管你游客的感受。看得多了,心跳逐渐正常,可又有一件事让我坐卧不安了。河边人家不仅在水里洗漱冲凉,在水里淘米洗菜、洗衣服,而且还有那不自觉的小孩儿站在岸边“比剑”,尿水飞流而下,随风逝去,水乳交融。更有几位手捧大型印花马桶直接倒下,污物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若无其事地接着刷。
活脱脱一条生活河、生命河、母亲河。
我们的“致远”破水犁波,呼啸驰骋,没走多会儿却又突然偃旗息鼓,靠向岸边。定睛一看,原来是间水上加油站。
湄公河三角洲流域除了舢板和少量小型无动力木船,大量的船只都是机动船,甚至还有许多快艇。加油站极其简陋,破草棚子里有的兼做杂货店、小吃店,棚外岸边放上几个油桶,没有任何现代的加油机,计量全凭人工刻度和心算。加油站也没什么防火措施,明火骄阳的。我们在加油过程中一直提心吊胆,此类河边加油站在湄公河三角洲流域很多,先决条件仅为方便船只停泊进出,其他都不重要。加油站从外表上看都像是私营个体,业者和船工神情轻松,谈笑风生,我瞅着却挺悬乎,感觉就像见着了定时炸弹,说不定啥时候爆炸。
图16-8 水上加油站(左图)
图16-9 凤协水上市场(右图)
离开加油站也就一袋烟的功夫,我们到了威震后江省、誉满湄公河的凤协市场。市场位于七水交汇处的凤协渠主航道上,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到这儿就成了“三江四海聚凤协,五花八门集芹苴”。
注意,这里的五花八门特指品种丰富的水果蔬菜。凤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货品有的是从各地果园菜圃中收购后贩运过来的,有的干脆就是自家的成果,自产自销。当日里由于还在春节假日期间,货船比平时少了许多,宽大的河面上不过飘着几十条。据船工讲,平日比这热闹多了,买货和卖货的船只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几百艘,船挨船、船挤船,走马观花,叫卖砍价,下货上架,热闹非凡。
虽说船少萧条,行动却很自如,参观时能仔细得多。货船的船头或桅杆上大都高挂瓜果梨桃,挂什么卖什么,相当于实物广告,没见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一船货运到市场啥时候返航全凭运气,卖得快早回家,卖得慢晚撤退。还有在这儿扎根常驻的,一家子都生活在船上,货船既是卖场也是宿舍,送货的把货运上船来,或代销或经销,逮着什么卖什么,啥挣钱吆喝啥。船舱里白天是客厅、酒吧兼饭堂,晚上就是全家人唯一的卧室,男女老少一字排开,甭管几口人全能睡下。
那天,市场到货芭蕉和菠萝,货船甲板上堆得基本上都是这两样,小山似的,看架势一准便宜。芭蕉都是翠绿如新,还是生的呢!
这怎么吃呀?
没熟的芭蕉买谁呀?
图16-10 “踏浪”送货
可人家买得好着呢,成筐成筐地出货,买主也大都冲着这生劲儿来的,不生不买,越生越好卖。抢购青芭蕉这还是第一次见着。越南人啊就是怪,做出事儿来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您说这好端端的芭蕉就让它在树上多舒服两天,熟了砍下来卖不好吗?就是非得先砍下来,您也可以先放在库里堆着,等能吃了再卖,何必非在这几天,翠生生、绿莹莹,瞅着怪可怜的。那些抢购的人也忒心急了,等熟了再买回去又能耽误几天呀!再缺嘴也不至于馋成这样吧!
禁不住细打听,敢情是我老外了:青芭蕉就得这时候卖。春节里,越南人家家祭祖,户户上香,讲究供奉五果,芭蕉是供台上的主要祭品之一,越绿越青放得时间越长。一问价格,这时候的芭蕉是一年当中最贵的,而且即使不在春节,也都是生的比熟的贵。这么一说,越南人还真有些办法,光芭蕉的学问就这么大,看来今后在越南凡事都不能武断主观,要不然会经常出笑话、犯错误。
船工说,芹苴附近近几年来又开了几个类似的果品蔬菜水上市场,凤协市场的热度已经比不上从前了,即便如此,“到芹苴逛凤协”仍然是各家旅行社的铁定项目。这里还有一些为市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流动船,包括流动快餐船、流动饮料船等等。
没见着流动厕所,也不用问了,看情形不外乎船上尿(肥了河里的鱼,省了大家的事儿)水下流,这也难怪越南同志,在陆地上都没有上厕所的爱好,更别说是在水上啦!既然是果品市场自然保不齐有坏的、烂的,好说,直接扔河里,每日三顿还得投以剩菜剩饭,怪不得舟行水中老是碰上“水雷”、“鱼雷”呢!七水交合,经济繁荣,商机无限;七水交合,污物随波逐流,垃圾源远流长。
越南游历忠告:给我一杯纯净水,换我一生不伤悲……
离开水上市场,“致远”拐入了一条仅有4、5米宽的窄小水道。两侧硕大挺健的芭蕉树和芦苇密密麻麻,像两张巨大的绿网,一部分长在水里,又像长长的林阴小道。穿梭其中,趣味盎然,芭蕉树上果实累累,唾手可得;芦苇丛中花团滚滚,若云若雾,间或迎风摇过一叶轻舟,撑篙的阿嫂冲我们傻笑,船尾少年羞涩地低着头,用眼角好奇地咋摸着我们……
图16-11 小小船儿水中游
图16-12 南越茅屋:百万富翁的豪宅
岸上远近民居与其说是房子倒不如说是窝棚更为恰当,茅草盖顶,苇席成墙,风一刮心就到了嗓子眼,生怕草飞席散,屋损棚塌。可别小看了这些茅屋草舍,里面住着的可都是百万富翁。越南南方雨多常涝,洪水袭来,再好的宅院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加上天儿热,四处透风的草棚子具有通气凉爽的功效,因此茅棚草房是南方的主要民居风格。住在海边的渔民就更加简陋了,台风骤起,海啸汹汹,只要人跑得快,既无楼毁人亡之忧,也无损失惨重之郁,仅需握紧银票存折,天塌下来都不怕。所以,在越南南方及沿海诸地,以楼取人,用宅子衡量财富实为谬误。
北越人民不一样,钱都写在房上,你盖二层,我就来三层,你搞黄色外墙,我就用哥特式屋顶外刷七色,反正得显富,决不能让别人比下去。河内人挣钱后三件事:盖房子、轧金子、存美子。这有点儿像中国人,谁家有几处房子,谁家又在哪个地段来了一栋,谁家的楼盖到了几层等等都能引来人们羡慕的目光,无形中这辈子就成了房子的奴隶,活得自然没有南方人潇洒。
南方人没了攀比显贵、置产扩业的远大抱负,兜里的钱省下了,日常的吃喝玩乐手头自然松快多了。如果用勤劳勇敢来形容伟大的中国人民,越南恐怕只有北方人才沾点儿边儿,南越则相差甚远。良好的自然资源养成了南越人民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人民贪恋享受的生活态度,而且天也热,一动弹就出汗,一伸手就摘果,有空儿就吃,没空儿就睡。北越的路边水摊还是小桌子小椅子,南方就夸张了——全都是吊床。走累了喝杯冰果汁,吊床上一糗,一觉就闷他个太阳落山。据说越南南方人花钱没计划,有多少花多少,花冒了也不愁,反正饿不着,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富比富不叫富。
船工告诉我们下一站就是湄公河旅游的重要内容:河畔采摘。
船停上岸,穿小径、过树林,三步并两步眼前出现了几座草宅。进门后是巨大的凉棚,棚内木几石凳,吊床秋千,怪石上还拴着两只小猕猴。猴子估摸着是被热坏了,根本不像蛾眉山的猴子一个个被娇惯得除了抢吃的就知道耍流氓。两只小猴目光呆滞,逗半天才哼哼一声,最后干脆不理了,臊着我们。养这么不开眼的家伙,客人多败兴。后来得知,这些园子统称“生态园”,鱼、鸡、狗、猴都是生物链,缺什么都不完整,客人来了挑理儿。因此,即便是傻猴呆猴都得留着,甭管怎样,咱有!
落座后,点了“心夺”(鲜榨果汁),二郎腿一翘,抽口烟儿,微风徐徐,绿枝乱叶,果香扑鼻,真有点恍惚。“心夺”可是好玩意儿,南越的更地道,浓度大,纯度高,加上点儿冰块,添上点儿炼乳白糖,那滋味,哎,别提了!而且,各种果子全适用。我最喜欢一种叫“萨伯杰”的,长得有点像猕猴桃,酸甜可口,勾人!
南越的热带水果产量极大,尤以永隆、芹苴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最为丰产,价格自然便宜得离谱。中国大陆为了统一大业千方百计帮助消化台湾水果,免了关税也还要好几十一斤,普通老百姓只能凭着强烈的爱国心买一斤半斤尝尝,狂购者大都把这贵得可怕的果子当作办事的敲门砖和尽孝之物,还真没听说台湾鲜果成了中国大陆寻常人家的寻常吃物,比较起来还是越南的实惠。
图16-13 “心夺”:南越更地道
就拿芒果来说吧,我们进的这家果园,自由采摘价格是8000越盾/公斤(合4元人民币),CCTV播出的台湾水果在北京的零售价是人民币30元/斤,个头成色都差不多。据一位高段位水果杀手称,她在台湾留学时吃的水果与回到越南家乡所吃的水果在某些品种上存在差异,台湾的更好吃些,但大部分属于同一水平线。存在如此大的价格差完全是市场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您仔细一算就明白,8000越盾/公斤和人民币30元/斤,中间差了十几倍,果汁就更加骇人啦。在北京一般地方喝不着鲜芒果汁,高档酒店有,还不得50~80元一杯,我要的这杯芒果“心夺”是用大啤酒杯装得满满的,瞅那阵势怎么着也得使上一个半斤大的芒果,多少钱?5000越盾,合人民币不到3元钱。目前没整清楚国内是否有人从越南进口热带水果,如果这事儿还没办,还望各位有识之士体恤国内普通百姓的消费力和食欲,从湄公河三角洲倒回去些,又便宜又解馋。弘扬爱国主义咱吃台湾的,居家过日子咱撮越南的:精神物质两不误,统一大业牢记住,勤俭持家要保持,贵贱搭配和谐路!
图16-14 芒果生态园
湄公河畔可以采摘的生态园分为国营和私营两种,从面积和种植品种来说,国营的面积大,种植品种丰富,私营的面积小,种植品种单一。我们来的这家院子必定是私营的无疑。船工与主人很熟,自打进了园子他就没闲着,就跟到了自家似的。
主人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妇,身材保持得相当好,脸上的皱纹也不多,扔到人海里根本瞧不出是一位劳作一生的农民,若说是宅门里的老夫人也有人信。年轻的姑娘是老妇的儿媳妇,端茶倒水招呼完就安静地坐在棚子里用国产缝纫机缝着被面。没见到男人,当我们要求合影拍照时,老妇显得有点激动和不知所措,媳妇更夸张,双手捂住了羞红的脸,一边躲闪一边痴痴地笑着。
船工搅尽了脑汁把我们领进了一家更大的园子,主人是位老汉领着一群孙子孙女。
图16-15 老汉的园子
草棚子围着养鱼池而建,正中的棚子供奉着祖先排位,供品齐全,香烟缭绕。就像中国的传统布局,牌位下放了一张八仙桌,桌子四周搁了几把破旧的椅子。草棚只有顶子和后墙,靠近鱼池的一侧用几根木头支撑着,看情形这就是主人的堂屋客厅了。
老汉很健壮,比城市里的人显得硬朗。寒暄之后,老汉吩咐孙子捧上几种水果请我们品尝。越南人请客吃东西非常热情,习惯与中国人大不一样。中国人一般仅仅把糖果食品放在客人面前,吃不吃由客人自己决定,热情点儿的会劝上一番,只要意思到了就行;越南人的热情过了分,茶水奉上必须喝,甭管茶壶茶碗有多脏。要加冰块时,主人按律自然用刚刚抠完脚指头的手亲手放进客人的杯中,客人也得喝,不喝就是瞧不起人。糖果也一样,主人会剥开糖纸送到你的嘴边,需要削皮的水果主人同样也会殷勤地随手拿起一块不知道擦过哪儿的布先把刀擦拭一遍,然后削皮送上,捧着水果的双手淤泥清晳可见。
越南男人,特别是北越的汉子天生就以天下为己厕,走哪儿尿哪儿,更无便后洗手的繁文缛礼。可是常在路边尿,哪儿有不湿手的呢!因此越南主人们送上什么好东西,我都条件反射地觉得有点儿臊。即便如此,出于礼貌必须屏气吞下,要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虽然我不是追星族,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外交关系,为了讨得主人的好感和欢欣,身边常备“泄停封”。
越南游历忠告:我知道您对我好,我常带着,您呢?
几样水果在老汉的客套中像吃药一样吞下,老汉的兴头来了,向我们展示独门绝技。他从树上撅下一把芭蕉,取下一根后蹲在鱼池边晃啊晃,只消几秒钟的工夫,几十条身长两尺、虎背熊腰的大鱼迅速围拢过来,时不时浮出水面,冲着老汉手里的芭蕉蠢蠢欲动。芭蕉掰成两段扔下去,瞬间就被两条凶悍的鱼魔王齐刷刷吞下,老汉趁势抱起大鱼连亲两口,整个过程看得我惊心动魄!
老汉说这些鱼都养了差不多二三十年,每条少说也得二三十斤,平时家里吃啥,它们吃啥,果园里水果年年丰收,吃不了也卖不出去。开始不知道鱼也吃,随手扔进鱼池,没想到它们全给撮了。再往后,没水果还不行了,芭蕉哗哗地吃,个儿头儿噌噌地长,几年工夫就长成这么大了。我们可开眼了,吃水果的鱼,个儿大肉嫩,别看年龄都不小了,精神头就像刚刚出道儿的后生,活蹦乱跳,不知疲倦。小心翼翼试着喂了几根芭蕉,手离着水面八丈远,生怕鱼魔王没见过这么雪白干净的手,连手带芭蕉都咬了去。
老汉看我们玩得痛快,情绪更高了。他拿出一本留言册,上面密密麻麻已经题了大半本,主要是越文,也有些英文,偶尔能见着一两句日文或韩文,中文绝对没有,看来到他们家的中国人我们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图16-16 水果喂大鱼的独门绝技
“中越友谊万古长青!”不行,有点儿像党和国家领导人;“祝愿越南人民的明天会更好!”不行,有点儿像套瓷;“到此一游!”不行,有点儿俗;得,整个越南人不懂,我也不懂的,省得留下后患,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占诗一首,献丑献丑:
蕉竹架独桥,百果催鱼了。银须织蔓草,湄公河中谣。
题词完毕,后院采摘。
此园可谓地大物博,好几亩的果园中种满芒果、榴莲、芭蕉、莲雾、木瓜、龙眼等等。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味儿臭个大,典故颇多。大个儿的叫榴莲,个小的称为波罗蜜,我分不太清楚,看上去都一样,都是满身黄麻子,就像大号狼牙棒似的。据说榴莲之名还是郑和起的,三宝下西洋,途经马六甲,马来国王以此果款待。三宝观其状,尝其味,大呼妙哉,随即冠以“流连”之名,含有流连忘返之意。流传至今,“流连”成榴莲。
图16-17 郑和像
离开芹苴前往永隆的路上可以看到成片的火龙果树,说是树实为養藤,绕柱盘转,果红似火,翠意飘香。青绿的藤底垂挂着一只只大大的红色果实,披散开来样子很像球星古力特的小辫。
永隆(Vinh Long)是永隆省的省会,越南称之为“水果之城”。如果一定要把湄公河流域的旅行定义一下,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名字大梅会五花八门。但是“水果之旅”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
永隆是水果之旅中至关重要、关乎成败的重要驿站。多数越南旅行社安排的湄公航游的传统路线是由永隆市九龙饭店(Cuu Long Hotel)前的码头出发,航行至前江省前江江畔的安平(An Binh)以及平和福群岛(Binh Hoa Phuoc is lands)。一路要经过许多比芹苴更多更大的果园农场,丰富的热带水果可以可劲儿造。对于来自中国北方的游客来说,超市里曾几何时的高档贵族水果在这儿变成低廉贫民,更加服务于大众,更加面向于大众,更加扎根于大众。在国内插在前面昂贵的价格牌早被扔到了九霄云外,哪儿还见得什么贵族脾气,落在树下满地都是,当地人连瞅都不瞅它们一眼,嫉妒的那些酷爱水果的女士们恨不得睡在果园里。从来没见过的水果也不少,现在还都叫不出名字来。
图16-18 庆丰收
永隆市郊有一座美顺桥,是澳大利亚政府援建的斜张桥。大桥位于一号公路上,横跨前江江面,连接永隆和前江省,是目前越南最现代化的桥梁。美顺桥长1535米,两边引桥各11孔,每孔40米,桥面宽23.6米,上下四车道通行,比越南境内许多城市繁华的政府路还宽。此桥落成于2000年5月。大桥对于许多外国游人来说不如那些法属时期修建至今早已古老破旧的铁路桥看得有味,但对越南人来说则刚好相反。美顺桥不仅是旅游的景点,甚至成为了改革的象征、腾飞的标志。
这与邻国老挝有几分相像。老挝属于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所以同样也就拥有了世界上保持最为原始的生态景区和旅游资源。可是当地人对此却不以为然,节假日里总是扶老携幼去参观一个泰国人修建的边境大桥。从经济和战略上考虑,泰国政府投资兴建了从曼谷一直通向老挝的高等级公路,在公路的泰国终点又煞费苦心地修建了一座现代化大桥。大桥的现代化风格与老挝境内的环境格格不入,老挝百姓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大桥,实际上桥也没什么特别,在中国,许多县里都拥有这样规模和视觉效果的桥。老挝百姓们争相目睹大桥的风采,久而久之,边境桥成了老挝境内有名的景点。
越南的美顺桥当然比老挝的泰老边境桥无论从规模上、气势上、美观上还是现代化程度上都要高出很多,可作为举世瞩目的景点还有点儿牵强,不如那些野景野趣看得舒服、过瘾!
永隆往北,离胡志明市仅仅70公里就是美萩(My Tho)。美萩是前江省(Tien Giang Provinch)的省会,是从胡志明市开始的湄公河“九龙江之旅”的第一站。1679年,华人最先到达。与河仙、边和一样,到达美萩的华人也是明末清初溃败不降的兵勇,经过几百年艰苦创业,美萩被开发成著名的“美萩大浦”,与浦岛(边和市)、河仙并称为“华人三角洲”。现在,大量华人后代聚集生活在美荻保定运河东岸的潘清简街。
永庄塔(Vinh Trang)和官圣祠被某些旅游书籍定义为观光陷阱,属于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地方。可凤凰岛(Con Phung)则不然,是不去后悔、去了不后悔的地方。凤凰岛也称为方岛(Phung Island),距美萩仅数公里,可搭乘轮渡或包游船前往。岛上是“椰子先知”椰道翁(Ohg Dao Dua)的道场。椰道翁在岛上创立了一个佛教和基督教合一的越南特产宗教——净土居士教(Tinb Do Cu Si),供奉耶稣、佛祖和圣母玛丽娅。
椰道翁出生于1909年,原名阮成南(Nguyen Thanh Nam)。1928年至1935年期间他曾在法国留学,主要研究物理和化学等理工科知识。大概是学烦了,老椰回到越南。结婚生女后,他于1945年离家出走,苦行修炼。据说他在岛上一根旗杆下的石板上打坐三年,每天就吃椰子,因此后来得名“椰子先知”。老椰主张和平统一,“南越”政府认为他有反政府言论,时常把他送进监狱,最终于1990年死在牢中。
明海省(Minb Hai)现在叫做金瓯省(Ca Mau),省会金瓯,是越南的最南部,极南端又称为金瓯角(Cau Mau)。金瓯角不仅是贯穿南北的一号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是越南横贯之旅的开始和末端,很少有游客到达这里,如果玩得还不尽兴,再往南就只有下海喂鱼啦!
金瓯拥有广阔密覆的红树林,称为乌明森林(U Minh),是除了亚马逊流域外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区。虽然红树林区曾经受到美国落叶剂的严重破坏,30年过去了,今天红树林正在慢慢地恢复往日的雄姿。
层层叠叠的树林沿着海岸河滩像绿色的围墙一样曲幽成径,集绿成林,蜿蜒成趣,夹道成荫。扎根于水底,水漫于树干,孤单单的一株显得孤苦伶仃,渺小力薄,密布成林后则气势磅礴,威风八面,如雄兵百万,似神兵天降。水静风止,林中隐隐地升起阵阵白气,声萧雨蒙;风骤乱水,叶弹枝唱似战鼓遥遥,马蹄声碎,金戈铁马,万兽脱缰,不怒自威。
归来的日子,脑海中的储存器里总在不停地检索,湄公河三角洲永远无法删除,无论又看到多少崭新的画面,无论又增加多少美丽的内存,这段旅程被我永远地存盘,收藏夹里建立起了这样的文件名:九龙江上。
发出的邮件只有一句关键词:识色,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