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 无头美女媚娘公主:她会向战神父亲诉说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安阳王把瓯雒和雒越的疆土合并成“瓯雒王国”,定都螺城,并修筑城墙以防不测。不知是建筑原因还是材料问题,致使城墙的建设变成了豆腐渣工程,不断修建,不断倒塌。直到有一天一只金龟在安阳王的梦中告诉他倒塌的原因,并打败了冥冥中破坏城墙的一派恶势力,完成了坚不可摧的城池。之后金龟又送给了国王一把神奇的弓弩,在以后的岁月里,国王用这把弓弩重创了无数敌人,但对来自北方的南越王赵佗却无法取胜,双方议和。安阳王将自己的女儿媚娘公主嫁与赵佗之子仲始。蜜月之中丈夫要求妻子把国王赖以取胜的弓弩拿来参观,公主顺从地把弓弩交给丈夫,丈夫拿走了神奇的弓弩,把准备好的复制品摆放到原处。国王发现后一怒之下将公主斩首于下龙湾海边。公主就是庙里那尊无头雕像——媚娘。丈夫破城得知自己妻子的悲惨结局后,悲痛欲绝,跳珍珠井自尽。
站在螺城昔日城堡的废墟上,很难想象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爱情故事。当历史学家用冷峻的目光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金戈铁马中记述改朝换代,在孜孜不倦的考证中冥思苦想,我辈却这尊无头雕塑感慨万千。
应该说,从雄王时代甚至更早,古代中国就开始对这一方土地产生巨大影响。到汉武帝时期,对利用秦未亡汉未兴的间隙进行地方割据的“南越国”进行了战斗,后者成为中国汉王朝的一部分,而越南北部的交趾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郡。此后,中国文化、艺术和农业技术开始对越南产生大范围的强烈冲击。
为了捍卫自己的文化和保障自身的利益,当地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出现过“征氏姐妹”起义。但由于装备不够精良,军队实力较差,终被汉朝军队击溃,征氏姐妹牺牲。
二征夫人是越南著名的女民族英雄,目前有以二人命名的二征夫人郡、二征夫人路、二征夫人庙。二征夫人路是河内最著名的街道,河内官方限定的地价表明这条街道价格最为昂贵。据说已达到每平方米人民币3万多元,民间地下交易恐怕还要高些。二征夫人路在河内还剑郡,是通往河内著名的景区和商业中心——还剑湖的主要街道。
在越南无论是河内还是西贡乃至于乡镇街道,大都以著名人物命名。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可能拥有或长或短,或新或旧的一段街道,这对弘扬民族精神,增长历史知识肯定大有好处。前两年去印度,接触的所有印度人好像都不记得历史,谈及古代某个人物或某个朝代均以“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或是“这是很久以前的建筑”加以注释,搞得我总觉得在听神话故事。越南人不会,越南人民将历史写进了每条街道,每个路口的指示牌都像是历史名人录的索引。
二征夫人之后,公元248年,赵氏贞(赵夫人)在清化省广安地区起义,起义最终失败。公元542年李贲领导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公元544年,李贲称王,号李南帝,定都龙编(今河内),国号“万春”。李南帝病故后,李朝官吏忙于争权夺利,梁朝伺机袭来,公元548年,万春国被灭。
之后,中国唐朝继承了梁朝以来的统治,一直到公元765年。布盖大王冯兴领导起义反抗唐朝的统治,经过20年的拉锯战,终成正果。冯兴选宋平(今河内)为都城,后其子继位,不久被唐军击败。公元931年杨廷艺再次起义,征战中不幸被内奸矫公羡杀害。公元931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挺身而出,继续战斗,公元938年白藤江战役中获胜,从此结束了十多个世纪以来北方王朝的统治。他建立了统一的吴朝,称为“大越”,迁都至螺城。
吴权在位5年(公元939~944年)后亡。朝廷分裂,国家离乱,贵族地主纷纷割据,形成了越南历史上的“十二使君之乱”。丁部领是欢州刺史丁公著的儿子,父亲去世后,随母至华闾(今宁平省)种田放牛。丁部领集聚四方豪杰,大量招兵买马,横空出世。公元968年,击败“十二使君”后,自称先皇帝,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今宁平省)。
丁先皇在位期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宋朝的强大军事实力,主动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每3年向中国进贡一次,这种关系延续了几个世纪。同时,丁先皇确立了皇家法度以及社会等级秩序,并建立了一支分为10个道的常规部队,稳定了国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太平盛世。但最终没能逃脱日益加剧的宫廷斗争的悲惨命运,国家重新陷入战争。公元979年,丁先皇及太子丁琏惨遭太监杜释设计谋杀。之后次子丁璇继位,年仅6岁,成为越南历史上的少年天子。宋朝认为有机可乘,打了过来。
丁先皇的老婆杨云娥为了自身的安全,决定废黜6岁小皇帝,让位给十道将军黎桓。黎桓率军抗击宋朝军队并于公元980年建立前黎朝,国号仍袭用“大瞿越”。在逐渐稳定北方的局势后,黎桓开始寻求平定南部地区。公元982年,发动了对占婆王国的远征,并占领占婆王国北方地区。1005年,黎桓亡,朝廷又出现争权夺利的局面。
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众望所归,被群臣推举继承皇位,颇有赵匡胤之风。此人是佛教徒,养父是个和尚。1010年,李公蕴迁都升龙(今河内),相传李公蕴在都城上空看到了一只展翅的飞龙幻影遂名。1054年李圣宗更国名为“大越”。而李常杰写于11世纪的汉诗“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则被许多越南人称为越南的“独立宣言”。
李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为24路,实行“寓兵于农”政策,即士兵每半年轮番回乡务农。李朝崇尚儒教,建立文庙和国子监,实行科举制度,并开始融合佛教、道教、儒教三教。
图20-2 文庙
经历了9个皇帝,统治100多年,至李惠宗时代,逐渐衰弱。1224年惠宗出家,将皇位让给只有7岁的昭圣公主,年号李昭皇。李朝外戚大臣阴谋家陈守度将自己8岁的侄子陈煚送进宫内,侍奉昭皇。平日里年岁尚小的二人在一起玩耍嬉戏,两小无猜。1225年底设宴皇宫,在百官的见证下,李昭皇卸皇袍交与陈煚,陈朝从此建立。后来昭皇逐渐对陈煚产生了爱慕之心,陈守度则顺水推舟促成二人结为夫妻,那是后话。
陈朝仍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并尊佛教为国教,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修建寺庙。目前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在陈朝修建起来的佛庙。河内至下龙湾的公路旁,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安子山。从公路旁的岔口进入崎岖的乡村小路和山间土道,沿着弯弯曲曲一条清澈的溪流一直就到了安子山脚下。拾阶而上,可看见当年陈朝修建的佛教竹林禅派的小庙。
图20-3 安子山的菩提树下佛
寺内古树新枝之下,供奉神佛众多,除去如来佛祖和众菩萨外还有达摩祖师和唐僧的雕像。别看庙不大,香火却极其旺盛,据说南部的高僧大德会专程来此参拜,每年1月至4月底的安子庙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香客和旅游者,难怪门票上印着“百年参禅,不来此庙也惘然”。
上山参拜,果然是苍山绿水,禅机四伏。陈朝沿袭175年,12代皇帝在位。1394年太上皇陈艺宗驾崩,辅政大臣胡季犛阴谋篡位,于1399年建立文班以阮廌为首的胡朝,国号“大虞”,并在安孙乡(今清化省永禄县境内)建立西都。
胡朝时短,但胡季犛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他主张限田限奴制,发行纸币,革新税制,驱散僧侣,限制贵族,加强社会劳动和建设。胡季犛的全面改革具有进步意义,但在实践中手段过于残暴,加之大肆屠杀前朝君臣,致使改革措施无法实现。
1406年明朝大军到来,胡氏父子被俘押往中国,“大虞”由明朝代管。清化地方官黎利于1418年2月在清化蓝山起义,1428年正式建立后黎朝。后黎朝是越南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国名“大越”,都升龙(今河内),又称东都。从黎太祖黎利开始,后黎朝历代皇帝以黎圣宗在位时期最为辉煌。
圣宗皇帝设科举贤,尊崇儒教,限制佛教,鼓励务农,广开贸易,实行均田,发展经济。并由吴士连于1492年完成新编《大越史记全书》,还下诏设立“骚坛会”——以皇帝为首,汇集了当时最知名的文人才子28人,讲诗论道,素有“骚坛二十八宿”之称。这时的后黎朝文学创作非常活跃,佳作不断。1471年后黎朝取得了对南部占婆王国的胜利,疆域逐渐向南扩展,17世纪末完全并吞了占婆王国。后黎朝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现在越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并形成了越南现代版图的雏形。
后黎朝传至昭宗开始走向衰落,随后就是长达200年的离乱战争。1527年后黎朝安兴王莫登庸率兵勤王,逼黎恭皇逊位,建立莫朝。
1771年爆发了非常著名的西山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阮岳、阮侣、阮惠兄弟三人。阮氏三雄原本姓胡,是状元胡兴逸的后裔。在西邑(今平定省怀仁安溪)被逼改姓阮。与许多农民起义领袖相似,胜利的喜悦带来的是兄弟反目。争斗中,阮惠于1788年称帝,年号光中。清朝派使臣到富春(今顺化),册封阮惠为王。1792年,阮惠上表清朝希望联姻,乾隆应允,招阮惠为驸马。在使臣将喜讯带回的途中,不幸光中帝壮年早逝。其子年幼,朝乱政荡。
1802年,阮福映灭西山朝登基,年号嘉隆,定都富春(今顺化),第二年将国号更名为“越南”。
阮福映的统治主要借助外来势力取得成功。在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支持下,阮朝结束了割据,统一了全国。但是,殖民者同时也借机来了。百多禄希望扩大天主教的影响,通过谈判,以领土和商务权为交换,由法国政府给予阮福映大量的军事支持。法国政府的承诺因故没有兑现,百多禄遂自筹资金,招募军队。通过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训练,阮福映的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这是击败阮惠的重要条件。1804年,大清正式册封嘉隆,并承认越南。这样北至中国边境,南到金瓯半岛,同时老挝和柬埔寨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版图。
阮朝尊崇儒教,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此时也是顺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顺化陆续兴建了许许多多独具匠心的宫殿、纪念堂、寺院和宝塔。顺化古城无疑是越南境内最为美丽的古老城市。
同当时的许多东方封建国家相同,特别是受到清朝的影响,阮朝在借助西方势力和天主教的帮助取得政权后,开始走向闭关自守,内部争权夺利,保守与革新的斗争日益激烈。范富次、阮常祚、裴援等奏请皇帝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改革,不仅未能获准,朝廷反而实行更为封闭的政策,并进一步禁止天主教的传播。
图20-4 顺化阮朝科举发榜台
嘉隆死前,为了争得皇位,朝廷中保守的中国派与开放的法国派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明命皇帝即位后,法国派受到重创。此后,宗教对立、派系纷争和外国干涉使越南无法避免地进入到悲惨残酷的历史风雨中,殖民和反殖民的斗争使国家饱尝沧桑。在与法国殖民者签订了《癸未和约》(1883年)和《帕特诺协约》(1884年)后,越南沦为殖民地。
明命皇帝的反天主教政策给了法国人干涉和进入越南的借口。1858年,法国军舰炮轰岘港,揭开了殖民者入侵的序幕。为了推行殖民政策和扩大宗教势力,法国人要求在岘港(又称土伦)建立领事馆和商务代表处,遭到拒绝后,法军攻占岘港。1861年,法军又攻占了西贡(今胡志明市),6年后占领整个南部地区,并把该地区称为“交趾支那”标入地图。其后,1883年向北扩张,将中部地区更名为“安南”,北部称为“东京”。
从法军进入越南开始,反抗从未中断过。
1859年,领兵张定领导义军在鹅贡、新安抗击法军。1861~1868年,阮忠直在旺古东、迪石、河仙、富国岛一带英勇奋战,就义前就像洪常青一样慷慨激昂:“何时法寇拔尽越南的草,才没有抗击法军的人。”丁公壮在中部和北部对法国入侵者进行猛烈抗击,并于1886年在清化省领导“巴亭起义”,阮善述领导兴安省文江、快州的“芦苇滩起义”,宋维新在清化省领导“鸿岭起义”,潘廷逢在河静省领导“香溪起义”,黄花探1887年领导北江省“安世起义”,国民党人阮太学和阮克儒在1930年发动“安沛暴动”——反法运动在整个越南风起云涌,此伏彼起。
法国对越南80年殖民统治其影响是巨大的,今天越南到处都是天主教堂、法式别墅、法式面包,还有法国人爱去咖啡馆的生活习惯……如果失去法国情调,留给旅游者的将是太多的喧嚣和杂乱。法国人的浪漫使越南人也变成了享受生活的先驱。
若想感受“小资”的全部,来越南吧!
当然,法国人除了浪漫的情趣还带来了散漫的作风。
懒散拖拉让人愤怒。无论旅行还是生活,都会被那种慢慢腾腾、不急不躁的态度激怒。不管是多么着急的事情,请耐心等待。只有经过长时间缜密的思考,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编辑的所有程序后,才缓缓地告诉你:这事难办!”即使怒目圆睁,满脸通红,对面的表情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平静。
也许与生俱来的倔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造就了越南人民在享受浪漫的同时从未停止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三位对现代越南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
潘佩珠,原名潘文珊,别号潘是汉,号巢南,生于1867年,逝世于1940年。其父潘文谱系乡村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潘文谱饱读儒学经书,一生“砚田笔耕”。其母阮氏娴亦略通汉学,大概也属知识分子范畴。佩珠自幼受到家庭熏陶,深受儒学影响,汉学造诣尤甚。因家境原因,在其18岁母亲病故后,不得不继承父业,开始教师生涯。
图20-5 潘佩珠像:梁启超+孙中山
从古至今,越南在政治、科学、艺术等领域,具有较高成就的大多来自中部地区,潘佩珠就是中部人。教书匠的工作无法使佩珠安于现状,心中的强烈爱国情结让他一刻也无法宁静。1888~1897年,他在家乡秘密结交勤王余党和绿林豪杰,准备起事。与此同时,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新思潮、新文化、新科学不断涌入,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及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都对越南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知识分子总是最先接触和最有共鸣的。
潘佩珠说自己“略晓寰海竞争之状况”,并对“亡国灭种之惨痛,益大有刺激”。1907年,潘佩珠等领导“东进运动”,秘密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法国当局发现后,与日本谈判驱逐了所有越南留学生,其中一些就到了中国。流亡中国期间,潘佩珠目睹和见证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认为在越南发动类似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潘佩珠于1912年在广州召开“维新会代表大会”,后改组为越南光复会。1924年,解散越南光复会,按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国民党的章程,潘佩珠成立了越南国民党。
法国殖民者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会袖手旁观,1925年,法国密探秘密将潘佩珠从上海绑架,押回越南。河内殖民法庭判处潘佩珠无期徒刑,越南人民极为愤慨,在全国掀起了抗议示威的高潮,最终法国佬只得取消判决,但潘佩珠依然被软禁在顺化。
潘佩珠是越南历史上孙中山式的人物,他的民主思想和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使其成为越南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先行者和启蒙者。
潘周桢,1872年出生,号西湖,别号希玛。
潘周桢之父潘文平为阮朝下级武官,时任广南山防管奇,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其母黎氏出身官吏家庭,并受儒学教育。周桢家境较好,1889年进入广南省督学学堂,1900年考中举人,翌年考中副榜进士。1903年,被任命为礼部承编。几年为官,感触颇深,遂辞官去职。
潘周桢同样是越南中部人士,老家在今天的广南—岘港一带。其父参加“勤王”活动,加入“义会”并担任广南勤王军后勤,后被怀疑为“内奸”惨遭杀害。此事对潘周桢震动极大。同潘佩珠一样,潘周桢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新知识、新科学,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武装下,走上了一生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图20-6 潘周桢雕像
1903年,潘周桢与潘佩珠首次会晤,相互仰慕,后数次见面,相交甚笃。但二人的政治主张却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君治还是民治,暴动与否,外援问题等方面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佩珠主张“君主立宪”,周桢则坚持民主共和的“导民排君”。暴力反法还是和平改革是两潘的又一分歧。佩珠认为武装暴动是驱逐法国佬的主要手段,在积极支持黄花探抗法斗争的同时,自己也在准备武装暴动。而周桢则不然,他说:“不暴动,暴动则死。”并对法国人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一点上与甘地有些相像。
“外援”是二人争论的焦点。佩珠渴望“外援”,先是日本后是中国。周桢从根本上反对“外援”,尤其反对“日援”,日本人何处比法国人强?二潘都是越南爱国先驱,是越南启蒙思想家,虽然主张各不相同,都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无可置疑,他们在当时都是觉醒者和探索者。
潘周桢曾被放逐昆仑岛,并在法国认识了阮爱国(胡志明)。凡尔赛会议上潘周桢与阮爱国并肩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法国殖民者。1925年回国定居,1926年病逝于西贡。
图20-7 潘周帧像
阮爱国同志,也就是胡志明——胡伯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大概对这个名字都不太陌生。那时电台、报纸(电视机比较稀有)总提他,脸儿也熟:头发稀少,面颊清痩,一捋稀拉的山羊胡子,慈眉善目,印象里总是和小孩子在一起。
胡伯伯绝对是传奇,是偶像。目前越南大部分地区“居委会”以上的各级办公室都赫然供奉着胡伯伯半身石膏雕像,许多家庭把胡伯伯的雕像与祖先牌位并排放置在家中显著位置,在旅游商品店中,印有胡伯伯头像的T恤衫是不可或缺的纪念品。除了个人崇拜的因素外,其口碑和影响力无与伦比。越南北方,他就是神!
图20-8 “居委会”里胡伯伯的雕像
胡志明同样出生于越南中部地区的义安。早年即离开越南,漂泊海外。开始是以打工仔的身份环游世界,无论欧美列国还是非洲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之后到巴黎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活动。1920年前往莫斯科受训,成为共产国际的代表。1924年,胡志明被派往中国。在中国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年轻的越南革命者,随即建立了越南青年联合会。1924年,启定皇帝去世,年仅12岁的保大继位。与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样,保大这位越南的末代皇帝也是少年继位,傀儡一生,1955年逊位后移居法国。
1930年,胡志明召集几个共产主义组织,建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人来到越南。滑稽的是,日本人是在法国人的“同意”下来的,而日本在占领的同时仍然允许法国人继续经营管理越南。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游击队于1945年8月占领了河内,并迅速收复顺化。新政府在河内宣告成立,胡志明任新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
图20-9 胡志明义安省故居
胡志明出生于1890年,金莲村是他出生的地方。金莲旧居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两间住房,一间厨房。房子是木板墙加茅草顶结构,室内简单地放着木床、木桌、木椅。靠近厨房的卧室有一张黑色长方形木桌和由四块木板拼成的卧床。旧居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匾,用汉字写着“恩赐宁家”及一面红底黄边加蓝齿白镶边的旗帜,上书“副榜发科,本社同架”。这是胡志明父亲阮生辉考中副榜后乡人赠送的。
官方称胡志明终生未娶,坊间传说很多,未必可信。美国人杜克著作的《胡志明传》评价胡志明一半是列宁,一半是甘地。”胡志明热爱生活,除了职业革命家外还是一位诗人。在狱中,胡伯伯曾经写下133首中文诗,后结成诗集,诗集在许多越南书店有售,摘录一首《夜冷》共赏:
秋深无褥亦无毡,
缩颈弓腰不可眠。
日落庭蕉增冷气,
窥窗北斗正横天。
上述三人对越南的影响巨大,特别是胡志明。直至今天,胡伯伯的影子无处不在,在抗法反美的斗争中,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法战斗延续了10年,北越游击队借鉴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游击战术打击法国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成了越南抗法的坚强后盾,越南游击队在获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后逐渐壮大。
1951年,胡志明经过改组“越盟”联合其他组织成立了越南国家联盟,同时宣布劳动党正式成立。1954年,经过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法军遭到重创。北部的法军退至岘港的北纬16°线以南,抗法战争于1954年7月20日正式结束。同年8月,在美国的干涉下,签署《日内瓦协定》,把越南从北纬17°线附近一分为二,北部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为南越共和国。法军于1956年全部撤离,末代皇帝保大担任“南越”国家元首,吴庭艳任“南越”政府总理。吴庭艳在选举中废除皇帝,阮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日内瓦协定》规定的全国大选始终没有举行。
越南的“南北战争”和抗美战争就此爆发。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力支持南越。天主教徒吴庭艳在南越对佛教采取了高压政策,1963年,66岁的和尚释光德在西贡街角自焚,自焚的照片传播至世界各个地区,这一事件导致吴廷艳统治的垮台。在美国帮助下,吴庭艳及兄弟在堤岸区被杀,随后西贡政府风雨飘摇。
1965年,美国向南越派遣大量军队,到1967年,在越美军及所谓联军(大多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超过了60万人,外国人的直接干涉使“南北战争”逐渐升级。同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也越来越高。从肯尼迪到约翰逊再到尼克松,从河内街头收停车费的残疾老兵到战地记者颤抖的回忆,对越战是永远的心痛都喋喋不休,就像《现代启示录》中柯克少校望着被汽油弹烧焦的大片丛林、无奈而凝重地吼叫着艾略特的诗:“我是空心人,我是稻草人”,都清晳记得越南游击队在陷阱里埋放锋利的竹签以及“刀片姑娘”的杀敌方法。
1969年,胡伯伯去世了。他没有亲眼看到最后的胜利。1973年,美国逐步撤回了在越南的军队,随着北越游击队的节节胜利,西贡的南越政权最终土崩瓦解。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西贡,南北越的分割状态结束,越南统一了。
图20-10 胡志明纪念堂
无论是《现代启示录》还是《天与地》,好莱坞拍了无数越南题材的影片。许多人对越南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电影,其实真实情况要比银幕恐怖得多。从1965年开始,美军向越南投掷了无数的炸弹和汽油弹。
越战期间,美国在丛林地区投放了大量的落叶剂,为的是让游击队无处藏身,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地方仍然寸草不生,畸形儿随处可见。顺化的皇宫也曾受到无情的轰炸,到目前仍然保持着弹坑和轰炸的遗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一半是皇宫的雕梁画栋,一半是爆炸带来的累累伤痕。
战争中,美军使用深水港口和3000米长的机场补充给养,而北越通过由中国至老挝和柬埔寨的“胡志明小道”供应物资。在泥泞的林中小路上,汽车、自行车、人拉肩扛,从北方运到南方……“胡志明小道”成为了越南统一和胜利的光辉之路。整个战争成本据说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包括南越在内的大约150万越南军人和5万美国军人以及100万以上的平民老百姓在战争中死亡。目前,越南45岁以上的年龄层男女失调,曾经达到1:6这样严重失衡的比例。女人在生活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1975年,越南统一了,统一后的越南并没有平静。长达10年的柬埔寨战争让越南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此期间,经济没有得到恢复,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柬埔寨冲突的解决,加之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变。越南也踏上了改革之路,十几年来的改革使经济活跃起来,满街都是摩托车的硝烟和新建的房屋,外国企业和“海归”让更多的越南人亲眼目睹“法拉利跑车”的骄傲,大街小巷数不清的诺基亚手机专卖店催动着这个慢吞吞的民族加快速度。从古老的顺化皇城到下龙湾的渔舟唱晚,从赤足走在田埂上的北方农民到驾着摩托车飞驰的南部僧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
这里就是越南。
');" class="a2">收藏从肯尼迪到约翰逊再到尼克松,从河内街头收停车费的残疾老兵到战地记者颤抖的回忆,对越战是永远的心痛都喋喋不休,就像《现代启示录》中柯克少校望着被汽油弹烧焦的大片丛林、无奈而凝重地吼叫着艾略特的诗:“我是空心人,我是稻草人”,都清皙记得越南游击队在陷阱里埋放锋利的竹签以及“刀片姑娘”的杀敌方法。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有传奇,有时甚至是离奇的。在残缺不全的记载中,历史与现实那么接近。历史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昔日的繁星和今天的阳光。螺城城堡要塞遗址位于河内西郊的东英县(Dong Anh),人在河内很容易到达。在这座建于公元前251年的安阳王都城里,据说发现了许多文物,包括铜制弓弩等武器。通往城堡的道路上有一株历史悠久的菩提树,茂叶掩映着古老寺庙,庙内供奉着媚娘(My Chau)公主的无头雕像。
图20-1 无头美女媚娘公主:她会向战神父亲诉说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安阳王把瓯雒和雒越的疆土合并成“瓯雒王国”,定都螺城,并修筑城墙以防不测。不知是建筑原因还是材料问题,致使城墙的建设变成了豆腐渣工程,不断修建,不断倒塌。直到有一天一只金龟在安阳王的梦中告诉他倒塌的原因,并打败了冥冥中破坏城墙的一派恶势力,完成了坚不可摧的城池。之后金龟又送给了国王一把神奇的弓弩,在以后的岁月里,国王用这把弓弩重创了无数敌人,但对来自北方的南越王赵佗却无法取胜,双方议和。安阳王将自己的女儿媚娘公主嫁与赵佗之子仲始。蜜月之中丈夫要求妻子把国王赖以取胜的弓弩拿来参观,公主顺从地把弓弩交给丈夫,丈夫拿走了神奇的弓弩,把准备好的复制品摆放到原处。国王发现后一怒之下将公主斩首于下龙湾海边。公主就是庙里那尊无头雕像——媚娘。丈夫破城得知自己妻子的悲惨结局后,悲痛欲绝,跳珍珠井自尽。
站在螺城昔日城堡的废墟上,很难想象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爱情故事。当历史学家用冷峻的目光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金戈铁马中记述改朝换代,在孜孜不倦的考证中冥思苦想,我辈却这尊无头雕塑感慨万千。
应该说,从雄王时代甚至更早,古代中国就开始对这一方土地产生巨大影响。到汉武帝时期,对利用秦未亡汉未兴的间隙进行地方割据的“南越国”进行了战斗,后者成为中国汉王朝的一部分,而越南北部的交趾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郡。此后,中国文化、艺术和农业技术开始对越南产生大范围的强烈冲击。
为了捍卫自己的文化和保障自身的利益,当地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出现过“征氏姐妹”起义。但由于装备不够精良,军队实力较差,终被汉朝军队击溃,征氏姐妹牺牲。
二征夫人是越南著名的女民族英雄,目前有以二人命名的二征夫人郡、二征夫人路、二征夫人庙。二征夫人路是河内最著名的街道,河内官方限定的地价表明这条街道价格最为昂贵。据说已达到每平方米人民币3万多元,民间地下交易恐怕还要高些。二征夫人路在河内还剑郡,是通往河内著名的景区和商业中心——还剑湖的主要街道。
在越南无论是河内还是西贡乃至于乡镇街道,大都以著名人物命名。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可能拥有或长或短,或新或旧的一段街道,这对弘扬民族精神,增长历史知识肯定大有好处。前两年去印度,接触的所有印度人好像都不记得历史,谈及古代某个人物或某个朝代均以“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或是“这是很久以前的建筑”加以注释,搞得我总觉得在听神话故事。越南人不会,越南人民将历史写进了每条街道,每个路口的指示牌都像是历史名人录的索引。
二征夫人之后,公元248年,赵氏贞(赵夫人)在清化省广安地区起义,起义最终失败。公元542年李贲领导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公元544年,李贲称王,号李南帝,定都龙编(今河内),国号“万春”。李南帝病故后,李朝官吏忙于争权夺利,梁朝伺机袭来,公元548年,万春国被灭。
之后,中国唐朝继承了梁朝以来的统治,一直到公元765年。布盖大王冯兴领导起义反抗唐朝的统治,经过20年的拉锯战,终成正果。冯兴选宋平(今河内)为都城,后其子继位,不久被唐军击败。公元931年杨廷艺再次起义,征战中不幸被内奸矫公羡杀害。公元931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挺身而出,继续战斗,公元938年白藤江战役中获胜,从此结束了十多个世纪以来北方王朝的统治。他建立了统一的吴朝,称为“大越”,迁都至螺城。
吴权在位5年(公元939~944年)后亡。朝廷分裂,国家离乱,贵族地主纷纷割据,形成了越南历史上的“十二使君之乱”。丁部领是欢州刺史丁公著的儿子,父亲去世后,随母至华闾(今宁平省)种田放牛。丁部领集聚四方豪杰,大量招兵买马,横空出世。公元968年,击败“十二使君”后,自称先皇帝,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今宁平省)。
丁先皇在位期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宋朝的强大军事实力,主动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每3年向中国进贡一次,这种关系延续了几个世纪。同时,丁先皇确立了皇家法度以及社会等级秩序,并建立了一支分为10个道的常规部队,稳定了国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太平盛世。但最终没能逃脱日益加剧的宫廷斗争的悲惨命运,国家重新陷入战争。公元979年,丁先皇及太子丁琏惨遭太监杜释设计谋杀。之后次子丁璇继位,年仅6岁,成为越南历史上的少年天子。宋朝认为有机可乘,打了过来。
丁先皇的老婆杨云娥为了自身的安全,决定废黜6岁小皇帝,让位给十道将军黎桓。黎桓率军抗击宋朝军队并于公元980年建立前黎朝,国号仍袭用“大瞿越”。在逐渐稳定北方的局势后,黎桓开始寻求平定南部地区。公元982年,发动了对占婆王国的远征,并占领占婆王国北方地区。1005年,黎桓亡,朝廷又出现争权夺利的局面。
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众望所归,被群臣推举继承皇位,颇有赵匡胤之风。此人是佛教徒,养父是个和尚。1010年,李公蕴迁都升龙(今河内),相传李公蕴在都城上空看到了一只展翅的飞龙幻影遂名。1054年李圣宗更国名为“大越”。而李常杰写于11世纪的汉诗“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则被许多越南人称为越南的“独立宣言”。
李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为24路,实行“寓兵于农”政策,即士兵每半年轮番回乡务农。李朝崇尚儒教,建立文庙和国子监,实行科举制度,并开始融合佛教、道教、儒教三教。
图20-2 文庙
经历了9个皇帝,统治100多年,至李惠宗时代,逐渐衰弱。1224年惠宗出家,将皇位让给只有7岁的昭圣公主,年号李昭皇。李朝外戚大臣阴谋家陈守度将自己8岁的侄子陈煚送进宫内,侍奉昭皇。平日里年岁尚小的二人在一起玩耍嬉戏,两小无猜。1225年底设宴皇宫,在百官的见证下,李昭皇卸皇袍交与陈煚,陈朝从此建立。后来昭皇逐渐对陈煚产生了爱慕之心,陈守度则顺水推舟促成二人结为夫妻,那是后话。
陈朝仍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并尊佛教为国教,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修建寺庙。目前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在陈朝修建起来的佛庙。河内至下龙湾的公路旁,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安子山。从公路旁的岔口进入崎岖的乡村小路和山间土道,沿着弯弯曲曲一条清澈的溪流一直就到了安子山脚下。拾阶而上,可看见当年陈朝修建的佛教竹林禅派的小庙。
图20-3 安子山的菩提树下佛
寺内古树新枝之下,供奉神佛众多,除去如来佛祖和众菩萨外还有达摩祖师和唐僧的雕像。别看庙不大,香火却极其旺盛,据说南部的高僧大德会专程来此参拜,每年1月至4月底的安子庙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香客和旅游者,难怪门票上印着“百年参禅,不来此庙也惘然”。
上山参拜,果然是苍山绿水,禅机四伏。陈朝沿袭175年,12代皇帝在位。1394年太上皇陈艺宗驾崩,辅政大臣胡季犛阴谋篡位,于1399年建立文班以阮廌为首的胡朝,国号“大虞”,并在安孙乡(今清化省永禄县境内)建立西都。
胡朝时短,但胡季犛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他主张限田限奴制,发行纸币,革新税制,驱散僧侣,限制贵族,加强社会劳动和建设。胡季犛的全面改革具有进步意义,但在实践中手段过于残暴,加之大肆屠杀前朝君臣,致使改革措施无法实现。
1406年明朝大军到来,胡氏父子被俘押往中国,“大虞”由明朝代管。清化地方官黎利于1418年2月在清化蓝山起义,1428年正式建立后黎朝。后黎朝是越南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国名“大越”,都升龙(今河内),又称东都。从黎太祖黎利开始,后黎朝历代皇帝以黎圣宗在位时期最为辉煌。
圣宗皇帝设科举贤,尊崇儒教,限制佛教,鼓励务农,广开贸易,实行均田,发展经济。并由吴士连于1492年完成新编《大越史记全书》,还下诏设立“骚坛会”——以皇帝为首,汇集了当时最知名的文人才子28人,讲诗论道,素有“骚坛二十八宿”之称。这时的后黎朝文学创作非常活跃,佳作不断。1471年后黎朝取得了对南部占婆王国的胜利,疆域逐渐向南扩展,17世纪末完全并吞了占婆王国。后黎朝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现在越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并形成了越南现代版图的雏形。
后黎朝传至昭宗开始走向衰落,随后就是长达200年的离乱战争。1527年后黎朝安兴王莫登庸率兵勤王,逼黎恭皇逊位,建立莫朝。
1771年爆发了非常著名的西山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阮岳、阮侣、阮惠兄弟三人。阮氏三雄原本姓胡,是状元胡兴逸的后裔。在西邑(今平定省怀仁安溪)被逼改姓阮。与许多农民起义领袖相似,胜利的喜悦带来的是兄弟反目。争斗中,阮惠于1788年称帝,年号光中。清朝派使臣到富春(今顺化),册封阮惠为王。1792年,阮惠上表清朝希望联姻,乾隆应允,招阮惠为驸马。在使臣将喜讯带回的途中,不幸光中帝壮年早逝。其子年幼,朝乱政荡。
1802年,阮福映灭西山朝登基,年号嘉隆,定都富春(今顺化),第二年将国号更名为“越南”。
阮福映的统治主要借助外来势力取得成功。在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支持下,阮朝结束了割据,统一了全国。但是,殖民者同时也借机来了。百多禄希望扩大天主教的影响,通过谈判,以领土和商务权为交换,由法国政府给予阮福映大量的军事支持。法国政府的承诺因故没有兑现,百多禄遂自筹资金,招募军队。通过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训练,阮福映的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这是击败阮惠的重要条件。1804年,大清正式册封嘉隆,并承认越南。这样北至中国边境,南到金瓯半岛,同时老挝和柬埔寨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版图。
阮朝尊崇儒教,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此时也是顺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顺化陆续兴建了许许多多独具匠心的宫殿、纪念堂、寺院和宝塔。顺化古城无疑是越南境内最为美丽的古老城市。
同当时的许多东方封建国家相同,特别是受到清朝的影响,阮朝在借助西方势力和天主教的帮助取得政权后,开始走向闭关自守,内部争权夺利,保守与革新的斗争日益激烈。范富次、阮常祚、裴援等奏请皇帝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改革,不仅未能获准,朝廷反而实行更为封闭的政策,并进一步禁止天主教的传播。
图20-4 顺化阮朝科举发榜台
嘉隆死前,为了争得皇位,朝廷中保守的中国派与开放的法国派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明命皇帝即位后,法国派受到重创。此后,宗教对立、派系纷争和外国干涉使越南无法避免地进入到悲惨残酷的历史风雨中,殖民和反殖民的斗争使国家饱尝沧桑。在与法国殖民者签订了《癸未和约》(1883年)和《帕特诺协约》(1884年)后,越南沦为殖民地。
明命皇帝的反天主教政策给了法国人干涉和进入越南的借口。1858年,法国军舰炮轰岘港,揭开了殖民者入侵的序幕。为了推行殖民政策和扩大宗教势力,法国人要求在岘港(又称土伦)建立领事馆和商务代表处,遭到拒绝后,法军攻占岘港。1861年,法军又攻占了西贡(今胡志明市),6年后占领整个南部地区,并把该地区称为“交趾支那”标入地图。其后,1883年向北扩张,将中部地区更名为“安南”,北部称为“东京”。
从法军进入越南开始,反抗从未中断过。
1859年,领兵张定领导义军在鹅贡、新安抗击法军。1861~1868年,阮忠直在旺古东、迪石、河仙、富国岛一带英勇奋战,就义前就像洪常青一样慷慨激昂:“何时法寇拔尽越南的草,才没有抗击法军的人。”丁公壮在中部和北部对法国入侵者进行猛烈抗击,并于1886年在清化省领导“巴亭起义”,阮善述领导兴安省文江、快州的“芦苇滩起义”,宋维新在清化省领导“鸿岭起义”,潘廷逢在河静省领导“香溪起义”,黄花探1887年领导北江省“安世起义”,国民党人阮太学和阮克儒在1930年发动“安沛暴动”——反法运动在整个越南风起云涌,此伏彼起。
法国对越南80年殖民统治其影响是巨大的,今天越南到处都是天主教堂、法式别墅、法式面包,还有法国人爱去咖啡馆的生活习惯……如果失去法国情调,留给旅游者的将是太多的喧嚣和杂乱。法国人的浪漫使越南人也变成了享受生活的先驱。
若想感受“小资”的全部,来越南吧!
当然,法国人除了浪漫的情趣还带来了散漫的作风。
懒散拖拉让人愤怒。无论旅行还是生活,都会被那种慢慢腾腾、不急不躁的态度激怒。不管是多么着急的事情,请耐心等待。只有经过长时间缜密的思考,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编辑的所有程序后,才缓缓地告诉你:这事难办!”即使怒目圆睁,满脸通红,对面的表情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平静。
也许与生俱来的倔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造就了越南人民在享受浪漫的同时从未停止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三位对现代越南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
潘佩珠,原名潘文珊,别号潘是汉,号巢南,生于1867年,逝世于1940年。其父潘文谱系乡村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潘文谱饱读儒学经书,一生“砚田笔耕”。其母阮氏娴亦略通汉学,大概也属知识分子范畴。佩珠自幼受到家庭熏陶,深受儒学影响,汉学造诣尤甚。因家境原因,在其18岁母亲病故后,不得不继承父业,开始教师生涯。
图20-5 潘佩珠像:梁启超+孙中山
从古至今,越南在政治、科学、艺术等领域,具有较高成就的大多来自中部地区,潘佩珠就是中部人。教书匠的工作无法使佩珠安于现状,心中的强烈爱国情结让他一刻也无法宁静。1888~1897年,他在家乡秘密结交勤王余党和绿林豪杰,准备起事。与此同时,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新思潮、新文化、新科学不断涌入,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及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都对越南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知识分子总是最先接触和最有共鸣的。
潘佩珠说自己“略晓寰海竞争之状况”,并对“亡国灭种之惨痛,益大有刺激”。1907年,潘佩珠等领导“东进运动”,秘密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法国当局发现后,与日本谈判驱逐了所有越南留学生,其中一些就到了中国。流亡中国期间,潘佩珠目睹和见证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认为在越南发动类似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潘佩珠于1912年在广州召开“维新会代表大会”,后改组为越南光复会。1924年,解散越南光复会,按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国民党的章程,潘佩珠成立了越南国民党。
法国殖民者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会袖手旁观,1925年,法国密探秘密将潘佩珠从上海绑架,押回越南。河内殖民法庭判处潘佩珠无期徒刑,越南人民极为愤慨,在全国掀起了抗议示威的高潮,最终法国佬只得取消判决,但潘佩珠依然被软禁在顺化。
潘佩珠是越南历史上孙中山式的人物,他的民主思想和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使其成为越南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先行者和启蒙者。
潘周桢,1872年出生,号西湖,别号希玛。
潘周桢之父潘文平为阮朝下级武官,时任广南山防管奇,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干部。其母黎氏出身官吏家庭,并受儒学教育。周桢家境较好,1889年进入广南省督学学堂,1900年考中举人,翌年考中副榜进士。1903年,被任命为礼部承编。几年为官,感触颇深,遂辞官去职。
潘周桢同样是越南中部人士,老家在今天的广南—岘港一带。其父参加“勤王”活动,加入“义会”并担任广南勤王军后勤,后被怀疑为“内奸”惨遭杀害。此事对潘周桢震动极大。同潘佩珠一样,潘周桢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新知识、新科学,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武装下,走上了一生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图20-6 潘周桢雕像
1903年,潘周桢与潘佩珠首次会晤,相互仰慕,后数次见面,相交甚笃。但二人的政治主张却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君治还是民治,暴动与否,外援问题等方面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佩珠主张“君主立宪”,周桢则坚持民主共和的“导民排君”。暴力反法还是和平改革是两潘的又一分歧。佩珠认为武装暴动是驱逐法国佬的主要手段,在积极支持黄花探抗法斗争的同时,自己也在准备武装暴动。而周桢则不然,他说:“不暴动,暴动则死。”并对法国人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一点上与甘地有些相像。
“外援”是二人争论的焦点。佩珠渴望“外援”,先是日本后是中国。周桢从根本上反对“外援”,尤其反对“日援”,日本人何处比法国人强?二潘都是越南爱国先驱,是越南启蒙思想家,虽然主张各不相同,都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无可置疑,他们在当时都是觉醒者和探索者。
潘周桢曾被放逐昆仑岛,并在法国认识了阮爱国(胡志明)。凡尔赛会议上潘周桢与阮爱国并肩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法国殖民者。1925年回国定居,1926年病逝于西贡。
图20-7 潘周帧像
阮爱国同志,也就是胡志明——胡伯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大概对这个名字都不太陌生。那时电台、报纸(电视机比较稀有)总提他,脸儿也熟:头发稀少,面颊清痩,一捋稀拉的山羊胡子,慈眉善目,印象里总是和小孩子在一起。
胡伯伯绝对是传奇,是偶像。目前越南大部分地区“居委会”以上的各级办公室都赫然供奉着胡伯伯半身石膏雕像,许多家庭把胡伯伯的雕像与祖先牌位并排放置在家中显著位置,在旅游商品店中,印有胡伯伯头像的T恤衫是不可或缺的纪念品。除了个人崇拜的因素外,其口碑和影响力无与伦比。越南北方,他就是神!
图20-8 “居委会”里胡伯伯的雕像
胡志明同样出生于越南中部地区的义安。早年即离开越南,漂泊海外。开始是以打工仔的身份环游世界,无论欧美列国还是非洲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之后到巴黎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活动。1920年前往莫斯科受训,成为共产国际的代表。1924年,胡志明被派往中国。在中国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年轻的越南革命者,随即建立了越南青年联合会。1924年,启定皇帝去世,年仅12岁的保大继位。与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样,保大这位越南的末代皇帝也是少年继位,傀儡一生,1955年逊位后移居法国。
1930年,胡志明召集几个共产主义组织,建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人来到越南。滑稽的是,日本人是在法国人的“同意”下来的,而日本在占领的同时仍然允许法国人继续经营管理越南。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游击队于1945年8月占领了河内,并迅速收复顺化。新政府在河内宣告成立,胡志明任新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
图20-9 胡志明义安省故居
胡志明出生于1890年,金莲村是他出生的地方。金莲旧居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两间住房,一间厨房。房子是木板墙加茅草顶结构,室内简单地放着木床、木桌、木椅。靠近厨房的卧室有一张黑色长方形木桌和由四块木板拼成的卧床。旧居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匾,用汉字写着“恩赐宁家”及一面红底黄边加蓝齿白镶边的旗帜,上书“副榜发科,本社同架”。这是胡志明父亲阮生辉考中副榜后乡人赠送的。
官方称胡志明终生未娶,坊间传说很多,未必可信。美国人杜克著作的《胡志明传》评价胡志明一半是列宁,一半是甘地。”胡志明热爱生活,除了职业革命家外还是一位诗人。在狱中,胡伯伯曾经写下133首中文诗,后结成诗集,诗集在许多越南书店有售,摘录一首《夜冷》共赏:
秋深无褥亦无毡,
缩颈弓腰不可眠。
日落庭蕉增冷气,
窥窗北斗正横天。
上述三人对越南的影响巨大,特别是胡志明。直至今天,胡伯伯的影子无处不在,在抗法反美的斗争中,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法战斗延续了10年,北越游击队借鉴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游击战术打击法国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成了越南抗法的坚强后盾,越南游击队在获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后逐渐壮大。
1951年,胡志明经过改组“越盟”联合其他组织成立了越南国家联盟,同时宣布劳动党正式成立。1954年,经过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法军遭到重创。北部的法军退至岘港的北纬16°线以南,抗法战争于1954年7月20日正式结束。同年8月,在美国的干涉下,签署《日内瓦协定》,把越南从北纬17°线附近一分为二,北部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为南越共和国。法军于1956年全部撤离,末代皇帝保大担任“南越”国家元首,吴庭艳任“南越”政府总理。吴庭艳在选举中废除皇帝,阮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日内瓦协定》规定的全国大选始终没有举行。
越南的“南北战争”和抗美战争就此爆发。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力支持南越。天主教徒吴庭艳在南越对佛教采取了高压政策,1963年,66岁的和尚释光德在西贡街角自焚,自焚的照片传播至世界各个地区,这一事件导致吴廷艳统治的垮台。在美国帮助下,吴庭艳及兄弟在堤岸区被杀,随后西贡政府风雨飘摇。
1965年,美国向南越派遣大量军队,到1967年,在越美军及所谓联军(大多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超过了60万人,外国人的直接干涉使“南北战争”逐渐升级。同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也越来越高。从肯尼迪到约翰逊再到尼克松,从河内街头收停车费的残疾老兵到战地记者颤抖的回忆,对越战是永远的心痛都喋喋不休,就像《现代启示录》中柯克少校望着被汽油弹烧焦的大片丛林、无奈而凝重地吼叫着艾略特的诗:“我是空心人,我是稻草人”,都清晳记得越南游击队在陷阱里埋放锋利的竹签以及“刀片姑娘”的杀敌方法。
1969年,胡伯伯去世了。他没有亲眼看到最后的胜利。1973年,美国逐步撤回了在越南的军队,随着北越游击队的节节胜利,西贡的南越政权最终土崩瓦解。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西贡,南北越的分割状态结束,越南统一了。
图20-10 胡志明纪念堂
无论是《现代启示录》还是《天与地》,好莱坞拍了无数越南题材的影片。许多人对越南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电影,其实真实情况要比银幕恐怖得多。从1965年开始,美军向越南投掷了无数的炸弹和汽油弹。
越战期间,美国在丛林地区投放了大量的落叶剂,为的是让游击队无处藏身,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地方仍然寸草不生,畸形儿随处可见。顺化的皇宫也曾受到无情的轰炸,到目前仍然保持着弹坑和轰炸的遗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一半是皇宫的雕梁画栋,一半是爆炸带来的累累伤痕。
战争中,美军使用深水港口和3000米长的机场补充给养,而北越通过由中国至老挝和柬埔寨的“胡志明小道”供应物资。在泥泞的林中小路上,汽车、自行车、人拉肩扛,从北方运到南方……“胡志明小道”成为了越南统一和胜利的光辉之路。整个战争成本据说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包括南越在内的大约150万越南军人和5万美国军人以及100万以上的平民老百姓在战争中死亡。目前,越南45岁以上的年龄层男女失调,曾经达到1:6这样严重失衡的比例。女人在生活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1975年,越南统一了,统一后的越南并没有平静。长达10年的柬埔寨战争让越南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此期间,经济没有得到恢复,人民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柬埔寨冲突的解决,加之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变。越南也踏上了改革之路,十几年来的改革使经济活跃起来,满街都是摩托车的硝烟和新建的房屋,外国企业和“海归”让更多的越南人亲眼目睹“法拉利跑车”的骄傲,大街小巷数不清的诺基亚手机专卖店催动着这个慢吞吞的民族加快速度。从古老的顺化皇城到下龙湾的渔舟唱晚,从赤足走在田埂上的北方农民到驾着摩托车飞驰的南部僧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
这里就是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