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4-1 龙图腾
再举一个越文的例子,中文“村落”在越文中是“lang”,“lang”这个字后来被改写成“xa”,“xa”的中文又是什么呢?“xa”翻译成中文就是“社”。为什么要用“xa”取代“lang”呢?因为汉语中“社”字的“土”字边代表土地,而“示”字边则表示神灵,这也许更能表达越南人对“村落”的理解,由此可见越南人思想汉化的过程。
而占卜算命在越南更是成了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事事要算,灵了算,不灵换个人、换个地儿接着算。由此造就了大量的从业者,算命市场持续火爆。传言越南南定的卜卦最灵,有幸与越南人去见过算命先生,那神态,那打扮,那手法,如果不听说话还就没觉得是越南先生。
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思想的传入都是后来的事了。在中国文化涤荡千年后,越南人的传统意识逐渐形成,新鲜的思潮和信仰的侵入虽然表面上都曾经占有在一段时期或者一部分地区的统治地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传统中国特色的意识观和思维方式从来都是越南精神世界的主导。
图24-2 礼义廉耻放高堂(左图)
图24-3 虔诚的佛教徒(右图)
越南人的祖先早期信仰多神和万物有灵,崇拜所有被认为具有福祉或在生活中有影响力的东西,不管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不管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一概推崇。直到现在,类似的信仰和心理仍然十分普遍,因此才有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高台教”和“和好教”这类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因此才使得很多越南人上午作弥撒,下午拜菩萨,晚上供祖先。在最初的信仰中,最高的神就是上天,越南人习惯把天拟人化,因为这样沟通和理解比较容易。天神被称为天公(Ong Trvoi),天公是至高无上的,对天祈祷哭诉,用丰富的祭品供奉,这好像与成吉思汗信奉的“长生天”有些类似,只不过越南人的天空是有形的,而蒙古人的天空是无形的。
越南人拜敬的地公比天公要低一级,地公由土地神和土公组成,土地神帮助凡人生存、劳作,是苍生万物的供给者,是保护人民的守护者。土地神、水神及山神共同组成越南最早的风水学基本结构,至今风水对越南人的房屋、城市、坟墓、庙宇的定位和建设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越南人认为,风水还能决定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命运。
图24-4 地公神像
河内的五星级酒店“大宇饭店”据说建筑前找“高人”认真地看了一把,高人当然是越南人,因为要在越南开买卖还得符合越南的传统习惯。“高人”说临秋水,路环行,旺聚财。”由此大宇饭店”与“玉庆湖”(Ngoc Khanh Lake)和“首丽湖”(Thu Le Lake)咫尺相望,原为荒郊野地,投资商慷慨解囊,围着建筑四周整修和新建了道路,原来到了“大宇饭店”附近都觉得有点儿别扭为什么单单这里宽广平坦?”现在总算整明白了,人家听了“高人”的话,吐血修的。你别说,“高人”说得还真应验,经过一段不长的创业期,“大宇”一下子就火爆了,没多长时间在河内一提顶级酒店皆云“大宇”,其他的“希尔顿”、“喜来登”、“索菲特”等等全没戏,俨然已经成为河内城里的“五星领袖”了!风水先生的话不信不行!
同中国一样,在越南传统的村庄里,除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和祠堂外,还有不少小庙。小庙里除了供奉神明和鬼魂,还供着许多凶神恶煞,不同的是牛鬼蛇神的名号和形象不同。越南的这些小庙被称为殿、庙、坛。殿是用来纪念明君、英雄的,一般来说肯定是与本地区、本村有点儿关系的或者被认为受其格外庇护的:庙通常建在高地或丘陵上,一句话,庙在高处。庙里供奉的神鬼百态,善恶皆有,并无定规。坛吗,级别还要低一些,一般供奉着当地独有的或者殿、庙中没有敬放的鬼神。
图24-5 敬祖光荣
鬼神的名字中国人绝对陌生,我们所熟悉的山神庙、灶王庙、土地庙虽然越南也有类似的,但相貌名称却大相径庭。当地有许多独特神灵,人们信爱有加。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座“西湖府”,庙内风景秀美,清静幽雅,庙中供奉的就是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女神,让人欣慰的是观音菩萨在此也有牌位。仔细研究发觉不光“西湖府”,越南很多地方的特有神庙都有点儿中国道家风范和痕迹,虽然奉神不同,但入寺后总有份道骨仙风的感觉。无论是寺庙风格还是神明气质,都让人觉得入了道观里。
越南的乡村,神殿和神厅从来不排斥道教。道教和儒教几乎是同时从中国传入越南,但是越南的道教没有中国的学院和体制层次。在哲学方面,“道”在当时越南知识分子的文章和诗歌中有所体现,普通百姓居住的村庄里,道士布道虽然不可思议和神秘兮兮,但表现出来的实践和体验却大受欢迎。就像中国的方士一样,炼丹和占卜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寄托,长生不老的盼望被从思想和精神上带到了现实和实践里,宗教和科学似乎也有了一点关系,这就更让人着迷。
目前纯粹的道教观宇在越南留下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乡村殿坛和城市许多规模较大的寺庙中仍然道影浮现。即使是标准的佛教寺庙内偶尔也会出现个把越南本土风格略带道风仙骨的神仙。深受儒学影响而又信道拜佛的可谓大有人在。
在中国,许多圣教神山皆有三教合一、儒释道并举的情况。现代人更是如此,见庙朝佛,入观卜卦,饱读圣览,没人对此有什么非议,这与穆斯林和基督教的排他壁垒形成了巨大反差。
而越南在众教合一上则走得更远,之所以有如此的包容性恐怕与越南先祖们的万物有灵思想分不开。祖先思想的延续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众神涌越”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也许是越南宗教信仰中最具特殊性的地方。
“高台教”当仁不让成为越南“众教合一”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代表。高台教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于西宁省坚县慈村庙,创教之人名叫吴文照(Ngo Van Chieu)。吴老先生原是法属时期的一介小吏,在1919年参加的一次降灵仪式中突然感受到上天启示,神说吴文照应以宗教为志,终生寻“道”,这种传说听着有点儿像洪秀全。此后,吴文照在西贡及周边各省经常参加宗教集会,闲时打坐修行。在后来的一次降神会中,神以“高台”的名义托言,自此后吴文照在西贡一带就用“高台”名义传教。1925年,在法国人手下做事的越南人于圣诞夜集会,请神显灵,“高台”果真显灵,并昭示“高台教”即将诞生,吴文照是教主。吴文照却坚辞不受教主之位,推黎文中(Le Van Trung)为主教。1926年10月法国殖民当局正式承认高台教为合法宗教,从此高台教得到迅速发展。
高台教分为教规、灵媒及正信三大派。教规派严守贞节、素食和朴素的教规:灵媒派则以17个通灵者为主要成员组成:正信派恪守一切教规细则,毫无懈怠。高台教的最高领导层是主教,行政中心和教廷在离西贡85公里处的西宁省隆伐村(Long Thau)。高台教又称“三期普度大教”,自称为五教即仁教、神教、圣教、仙教和佛教统一的产物。仁教就是孔子的主张,神教为姜太公所创,圣教当然属于耶稣,仙教必为老子,佛教尊拜佛陀。这些东西方不同的宗教和思想被高台教统统放到了一块儿,实际上供奉和崇拜的神仙、创始人和历史名人比这要多得多,只要有点贡献,沾点儿仙气儿,就不嫌弃,随意崇拜,厚待有加。
高台教的供桌上,最高层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侧下为释迦牟尼,右侧再下为老子,再下一点为孔子。第二层是观音菩萨,左右为太白和关圣;第三层为耶稣像;第四层除了姜太公外,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名人。供桌之上有长明灯,称之为“太极灯”。“太极”是《易经》中的主要理论,高台教把太极解释为“宇宙的灵魂”,象征万物一切的道化。供物中花、酒、茶象征人类的精、气、神。在这一切之上的是人类最高主宰玉皇大帝的“眼睛”,法眼悬绘于圣殿内外,释为明眼高悬,普照大地,人间万物皆被审视。
图24-6 法眼注视下的高台教众
教众服饰也有讲头,以职敕分玉、太、上之神。玉是孔圣人一支,着红色,代表权威:太是释迦牟尼一支,着艳黄色,象征德行:上是老子一支,着蓝色,象征宽容。普通教众一律素白,虔诚肃穆。总的来说,高台教徒食素留发,依靠“奇笔”传教。信众们相信“奇笔”,认为“奇笔”的传言都是玉皇大帝的旨意,无人怀疑。
由于高台教糅合了多种信仰,迎合了许多信徒的需要,自打成立开始就飞速发展,据说在1930年有信众500万,到了1935年就高达1000万了。信徒主要在越南南方,后来还发展到越南中部以及柬埔寨的一些边境省份。虽然教徒中也有不少上层人士,但绝大多数还是农民和普通百姓。由于政治原因,随着发展和观点的分歧,高台教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斗争,并出现了“西宁派”、“前江派”、“后江派”、“仙无派”等等内部派别,严重阻碍了高台教的进一步发展。
图24-7 众教合一:在“天上”、“天下”之间,天主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共同书写“博爱公平”
高台教虽说是众教合一,但从主祭的大位和教义以及寺院的建筑、仪式和气氛上来看,佛、道、儒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在佛、道、儒三教中,我认为高台教受道家影响最大,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道教在越南发展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能够远播异国,令人欣慰。
比道教影响更深、传播更广的“儒家思想”则更加令人震惊和叹服。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潺潺哲理以及谆谆教诲,丝丝入扣,叫人疯狂。在这里,儒家思想的伟大,勇往直前,才是永恒的。其力之猛,其风之广,难以估量。就聊聊“儒”之越南,“儒”之盛于越南吧!
问世间,“儒”为何物?
13亿中国人能够准确回答此题的恐怕也不多。在中国,“儒”又称为“儒学”,其学问始于孔孟之说,先有朱熹,再有王阳明,后有梁漱溟等堪称大儒,圣人之学源远流长,礼义之说博大精深。且不论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克己复礼,单单是“未知生,焉知死”以及“温故而知新”等等圣言圣语就让人辗转反侧,冥思苦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孔家店”被无情砸烂后,人们却还是一边挥舞着皮带,高举着“语录”,另一边却依照残缺的圣贤思想颤颤巍巍地活着。虽然说不出“儒”为何物,可又有哪一个中国人能说自己“全无儒意”呢?
“儒学”在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被称之为“儒教”。称为“教”,意义非同一般,要我说呀,“教”最多不过仅仅是一种信仰,而“儒”对于人来说更像是机械的物件,比如电视遥控器,人们的行动,包括选台调台,开启关闭都得听遥控器的。
儒家思想传入越南时间太久了,具体什么时候并无准确记载。越南人自己说:“约在东汉末年儒学已经颇为盛行。”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11年间,南海郡龙川令赵佗建“南越国”,儒学开始输入越南。
随着与中国的交往日益密切,以汉字为代表的汉文化的不断影响,儒教在越南得到更广泛、更迅速的传播。越南的李朝和陈朝是儒学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推行了“儒、释、道”并尊的政策。胡朝建立后开始实行尊儒政策,普及儒家文化。但当时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儒学,比如“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文庙就以周公正坐南面,孔子偏坐西面。”高抬周公,贬低孔子,诋毁韩愈,批评宋儒。这在越南史学家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中有所记载。从后黎开始,越南进入了“独尊儒术”的时期。
图24-8 儒学之于越南至今长久不衰(河内文庙“康熙御书”万世师表)
儒教的鼎盛推动了当时史学、文学的空前繁荣。无论是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还是黎圣宗创立的“骚坛会”,都是这一时期产物。16世纪后,越南儒教的鼎盛时代过去,但是在西山朝和阮朝仍然受到推崇。19世纪初,天主教和西方文化开始进入越南,阮朝为了自身利益效法清朝,力挺国学,儒教再度高涨。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受到严重冲击,无论中国还是越南,“独尊儒术”的主流思想被一步步推向迷茫和衰败。但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越南亦未泯灭,依然生生不息。
越南儒学与中国儒学密不可分,源于中土,效法中原。
“三教合一”,是越南儒学接受了宋儒理教后糅合儒、释、道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形成的。本来越南就有三教同源的思想,加上程朱理学的煽风点火,“三教合一”愈演愈烈。武夷山的“三教庙”形式在越南有不少效仿的,即使是许多新建的寺宇大多也是“三教合一”。科举制度、治度之道、精神修养、文辞歌赋等更是以“三教合一”为精神主旨。可以这么说,越南的传统文化是以“三教合一”为精髓,根据统治者和当时的社会需要或求道,或尊儒,或信佛,以所需而各有侧重。
儒学之于越南至今长久不衰,甚至比在中国的影响还盛,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中国经过半封建、半殖民地,越南则干脆变为了殖民地,长年的战争、外国人的侵略等等,使两国似乎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思想,以及包括道、佛等宗教学说在两国的命运却大不相同。虽然都是共产党最终胜利了,虽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越南却没有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厄运,“孔家店”从来没有那样被干净彻底地砸烂过。
在国内,老东西越来越值钱,还不是因为“破四旧”破的。本来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大国,古玩字画应该多如牛毛,八国联军一阵狂抢,日本鬼子放肆掠夺,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猛砸猛烧,得,好东西没的没,毁的毁,现如今不涨行市才怪呢!越南留的老玩意儿挺多,不仅有越南自己的还有不少流落他乡的中国古玩,只是当地人都明白了,这些东西值钱,像搂着宝贝儿似的,价格也越来越贵。来越南旅游,顺便逛逛古董店,说不定还真能摸到些好玩意儿!
既然“三教合一”在越南有这么大影响,说完了儒、道,那就该说说“佛”了。
图24-9 越南人信奉佛教
佛教在越南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我就是大概说说,您就是大概听听。有不懂的,搞不清的或者特跟劲的,自个儿来,慢慢地瞧,细细地瞅。
毫不夸张地说,越南的佛教寺庙,完全出乎意料。从历史到今天,佛教在越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曾经被尊为国教的那些年代,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时期,佛教在越南社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佛教的传播路线分为水、陆两路。陆路是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然后到了朝鲜和日本:水路则是经斯里兰卡后到达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印尼等国家。越南处于上述两条路线的交界点上,虽然对于越南的佛教到底是由陆路的中国这条线还是由水路的其他线路传入众说纷纭,但是可以比较肯定的是在公元2世纪时佛教就已到达越南。
通过目前对越南佛教和寺庙的研究和分析,至少可以这么说:北方的大部分佛教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而南方的有可能受到来自南亚和南海诸国的影响。越南北方的广大地区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非常相似,属于大乘佛教,而越南南方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一样盛行小乘佛教。
有机会在西贡和河内两地观察越南的佛教僧侣可以比较清晳地辨别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别:西贡的法师身着明黄佛衣,面料飘逸;河内的僧侣则是深棕色袈裟,面料厚实庄重。相同点也比较明显:不外乎拖鞋手机,骑摩打的:大街小巷,光头特亮。越南人信奉佛教已有2000多年漫长的经历,直到今日仍然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
禅宗则是越南佛教中最具广泛性和民族特点的主要派别。
图24-10 与北越大乘僧着深棕色袈裟不同,南越小乘僧着明黄佛衣,但都是拖鞋手机,骑摩打的
越南禅宗来自于中国,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教派。相传由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创始。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山洞内面壁的故事流传久远,最开始是从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里了解到的,什么《达摩金刚经》、《达摩易筋经》等等,听着都是些武林秘籍,就连禅宗也顺道儿纳入了武林门派,而且深信此派高深莫测,内功深厚,招法诡异,即使是把禅宗发展为唐代最有势力教派的慧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也经常被搞混,时不时脑子里就出现电影《少林寺》中觉远的形象。中国的禅宗融合了儒、道、老庄和玄学的思想,使佛教具备了中国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即心是佛”,故又称为“佛心学”。由此可见,在越南的佛教以及“三教合一”思想与禅宗在越南广泛发展和实践分不开,同时也使越南的佛教,特别是北方佛教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渊源颇深。
公元6~9世纪中国禅宗相继传入越南,11~13世纪越南的李朝和陈朝时期,禅宗大为发展。
越南禅宗分为以下几派:毗尼多流支创立的禅宗派或称“灭喜禅宗派”(南方派):无言通创立的禅宗派(观壁派):草堂创立的禅宗派(雪窦明觉派):陈太宗、陈仁宗创立的禅宗派(竹林禅派)。
灭喜禅宗派在李朝时期最为得势,从“灭喜”(毗尼多流支的汉名)开始的十几代高僧不是国师就是僧统,甚至李朝公主李玉娇也受戒成了妙因师太,现今河内留存的李朝时期的古刹遗迹基本上都是此派当时的寺庙。
无言通派创始人无言通与灭喜这个印度人不同,是纯粹的中国人。大师原籍广州,俗姓郑。这派中国人占了不少,存在的400年间(公元820~1221年)有不少中国僧人成为了大寺住持和高僧。
草堂禅师也是中国人,原是北宋佛教云门寺僧人,在占婆传教时被李圣宗于1009年的征伐中掳掠到越南。李圣宗发现他是中国人,精通佛学,相谈甚欢,遂封为国师,赐居升龙开国寺。现在河内西湖边上的镇国寺保存十分完好,经过修缮和新建早已不是当年的面貌,得知中国大和尚草堂禅师曾经住持于此,参观起来不觉亲切而兴奋。草堂派存在时间不长(1009~1205年),仅在李朝时火了一把,也就2个世纪就歇了,之后陈朝的竹林禅派可就牛大了。
竹林禅派的创始人为陈朝皇帝陈太宗,陈仁宗将其发扬光大。据说中国僧人天封禅师传教于陈太宗,陈太宗如获至宝,朝夕修习。陈仁宗玩得更猛,干脆禅位出家,到下龙湾附近的安子山花烟寺修行去了。清朝皇帝顺治出家为僧不过是民间野史,陈仁宗削发让位则是有史可查的真事,况且烟花寺现在仍然是香火旺盛,山青寺美,得空儿去瞅瞅就全明白了。皇帝创立的教派不愁不发达,经“香云大头陀”(陈仁宗自号)一阵紧折腾,折毁滛寺,云游四方,传播禅学,教化众人。竹林禅派在越南南北声名远播,影响极大,在以后的若干世纪里一直是越南佛教的主要流派,就是现在也是越南佛学领袖。1993年建的大叻竹林禅院让越南其他的寺庙都有点儿相形见绌。那儿地界,那儿建筑,那儿装饰,那儿环境,那儿感觉,忒“禅”啦!
图24-11 1993年建的大叻竹林禅院让越南其他的寺庙都有点儿相形见绌
由此是否可以下结论,越南的佛教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与中国相同的大乘佛教派别。不行,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如此结论针对的仅仅是越南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在越南南方小乘佛教也有不小的势力和影响范围呢!
越南人自己说:“越南佛教是大乘派、小乘派和其他宗教仪式相互融合的混合物。”许多人认为,越南的上层人士、知识界信仰大乘派,农民和普通劳动人民则属于小乘派。越南南方乡村的寺庙与泰国、缅甸的非常相似,小小的、静静的。城市里也有些个儿大的,里面的设备有些离谱,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在河仙的一个庙,占地面积可不小,旁边临近一座像体育馆似的大教堂,可能是为了与教堂比试,寺庙院子里用石膏制作了一个大型佛教故事园,雕塑包括观音的故事以及唐僧取经图等等。雕像被五花大绑地缠上了无数小灯泡,雨水把白色石膏弄得黄黄的,看着让人哭笑不得。
越南本土的独特宗教和好教,或称和好佛教会,与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高台教相似,和好教(Hoa Hao)也创建于越南南部,创始人黄富朔(Haynh Phu So)生于1919年,出生地是当时的朱笃省(Chan Doc Province)和好村。黄富朔年幼患病,身为天主教徒的父亲便将他送到七山(That Son)附近的茶山(Tra Son)庙治疗。在村翁大师(Master Xom)的医治和教诲下黄富朔康复了,而且不仅身体健康了,精神上也获得了解放。下山之后这个农民的儿子积极参加佛教活动,并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1939年,黄富朔带领一些人从佛教宝山奇香派分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教派,因其出生和好村故称为“和好教”。
和好教信徒无需接受洗礼或戒礼,不必参加圣祭仪式,但是必须诵读“四律八戒”的教规。虽与源于净土宗的宝山奇香派佛教有渊源,但却废除了繁琐的祭祀仪式,主要教旨为:尊敬祖先,爱护国家和水土,尊重师、书、友三宝,爱护同胞等。这个以湄公河三角洲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信众的宗派盛极一时。在20世纪40年代,和好教曾有信徒超过百万,当时黄富朔被尊为“活佛”。
法国人对此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先是将“黄活佛”拘捕关入精神病院,后又将其软禁家中,并且计划放逐老挝,好在信徒提前得到消息,秘密把他送往西贡。和好教反对法国殖民者,同时也反对越共。1946年,黄活佛组织了“民社党”(Dan Chu Xa Hoi Dang),还成立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的军事武装。抗日,抗法,抗越盟,而最重要的斗争对象是南越的吴庭艳。1947年4月,黄活佛被杀,但那时的和好教已经羽翼丰满,并没有因为黄富朔被杀而溃败,反而更加团结。1954~1955年和好教与吴庭艳集团进行了艰苦的武装斗争,因寡不敌众,被当时的南越政府军瓦解。20世纪70年代后,和好教开始失去往日实力,逐渐平庸下去。
通过上述不难发现,无论是高台教还是和好教都与中国清末时期的“白莲教”、“拜上帝教”有几分相似,都是由农民创建组织秘密教会,乃至建立武装,爆发农民起义。但是,声势和结果有些不同,至少洪秀全还作了几天皇帝嘛!
说到“拜上帝教”的洪秀才,也就不由不想到越南的天主教。越南的天主教非同寻常,北方地区也许还可以说是佛教占领区,从中部往南可就难说了,佛教与天主教之间到底谁强谁弱还真不好妄下结论。
天主教在1533年传入东京(北越),1596年传入安南(中越),到了1615年,葡萄牙的传教士在会安和岘港以及河内建立了公开的大型教堂。
但是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712~1720年北越发布禁教令,1750年南越也开始驱逐外国传教士和禁止西方宗教活动。文化差异使越南人在早期接受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上的确有些困难,同时洋人传教过程中的有些行径也激起了保守势力和普通百姓的反感。在中国不就蔓延成了大面积真刀真枪的“义和团”运动吗?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朝廷十分矛盾,一方面从心理上不可能喜欢洋人和洋宗教,另一方面国力不济又打不过人家,因此“义和团”搞了那么长时间,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会儿默许,一会儿反对,一会儿借刀杀人,一会儿又血腥镇压。其实呢,心里想的只有一个:洋人赶紧滚蛋,百姓赶快回家吃饭,谁也别跟这儿增堵添乱。
对于洋人传教,越南皇帝也这心思。明命皇帝(1820~1840年)认为天主教是“欧洲野蛮人的宗教”,颁诏严禁在越传教。之后的绍治帝(1841~1848年)有所宽容,嗣德皇帝(1848~1883年)继而又开始禁止天主教活动。但是法国人用武力迫其就范,1862年双方签订《越法条约》,不仅割地赔款、开始通商,而且自由传教成为了条约的主要内容。虽然教会和传教士后来还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反抗,但从1885年法国人统治越南后,天主教开始上了发条,进入到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主教不断扩大实力,四处传教,广收信徒。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和神学院如雨后春笋在越南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加上越南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本来就比较强,天主教更是肆无忌惮,肆意侵犯,这回可是“梅兰芳的弟弟——没拦住啊!”
然而好景不长,说话间就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内瓦协定》签订后,越南被人为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据说当时有居住在北越的60万天主教徒奔往南越。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越南南方地区天主教的信徒是多么得多,在一号公路即将进入胡志明市的很长一段路的两侧,教堂林立,一个接一个,间隔距离也就几百米,要不是信众太多装不下,哪儿需要那么多教堂啊!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在西贡的一段时间里发现所有教堂“生意”都不错,而且再多建几个也没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越南全国的天主教徒近千万,大多在南方。
图24-12 所有教堂“生意”都不错:越南人用在路边喝水吃饭的习惯姿势坐在小椅子上,闭目低首,手揽圣经,虔诚极了
说到教堂,这可是越南旅游项目中绝对不能缺少的内容。
河内的天主教堂比较古朴,典型的法国风格,灰暗的墙壁,高大的梧桐和芭蕉树,一到礼拜日屋里屋外全部挤满了人。河内最常见的塑料小椅子在这儿也能派上用场。越南人用在路边喝水吃饭的习惯姿势坐在小椅子上,闭目低首,手揽圣经,虔诚极了!
图24-13 顺化天主教堂
顺化大教堂真是气派,那劲头可是谁都不忿!教堂前脸两个角楼如刀削斧切一般齐嚓嚓高耸入云,四周的两三层民建在它面前有点儿像初中篮球队员围在“奥胖”、“石佛”这俩NBA大中锋的边上,个头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教堂全部使用红砖贴面,实木门窗,庄重而现代。只是觉得有点阴森,巨大的建筑加上处于四周房屋的包围之中见缝插针的老树也是枝繁叶茂,走在教堂的院子里好像一天都见不着阳光。
顺化教堂之所以有这等气势,恐怕跟早些年吴庭艳的哥哥曾经担任顺化大主教有关。吴庭艳全家上下都是天主教徒,在他任上天主教可是占尽了荣华富贵,备受推崇。其他宗教可惨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佛教。南越时期,在与天主教和吴庭艳政权的斗争中,佛教徒始终处于下风,不断被镇压迫害,反抗形式却令人心酸,一些僧人以自焚抗议暴行,表达愤怒。
在顺化佛教天姥寺里展出有一辆老式福特轿车,车子曾经载着释光德法师从顺化前往西贡,然后法师在西贡的街角点火自焚。自焚照片不仅成为了珍贵的历史纪录,而且也变成了吴庭艳垮台的导火索。可是虽然吴庭艳及其家族歇了,天主教仍然历久弥新。
图24-14 西贡天主教堂:唯一的特色是教堂正门前的圣母雕像——一位标准的越南妇女怀抱婴儿
位于西贡市中心的大教堂少说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建筑完全西化,与欧洲的古老教堂没什么差别,唯一的特色是教堂正门前的圣母雕像——一位标准的越南妇女怀抱婴儿,目光慈祥温柔,注视前方。当真母仪天下,好一位越南人心目中的“玛丽娅”!
越南天主教多么普及,有一事不知是否可以佐证?
越南不同于中国,与梵蒂冈教廷有更深的关系。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去世期间,越南政府开始比较谨慎,但立即遭到大量天主教徒质疑,要求电视台转播葬礼盛况。越南电视台也不好扫大家的兴,想来想去只有把常年转播的CCTV4掐掉,换成了意大利电视台的节目,一连两周全是教会活动,从瞻仰到葬礼一点儿都没落下,天主教的力量非同小可吧!只是不明白,那么多外国电视节目,干嘛非掐CCTV4呢?
穆斯林和印度教在越南的教徒已经很少了,由于越南的中南部历史上曾经是占婆人的地盘儿,因此在占婆人和一些高棉人的后代中有些仍然信奉伊斯兰教或者印度教。流传至今的古代占婆寺庙如果没有废弃,还是有些香火的。藩朗是伊斯兰教徒相对较多的地区,但人数也少得可怜。中部到南部的占婆庙和高棉寺中的一些印度教显得零零散散,不成规模,掀不起大浪。
越南宗教大体上也就是这些,宗教在越南社会中的表现和影响却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影响的广泛和普及,越南应该是比较特别的。据说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除菲律宾以外天主教信徒最多的。与老挝和泰国相比,越南虽然不是佛教国家,但也堪称“庙不可言”。
因此,游走越南,看庙观寺,朝佛忏悔,感受高台大礼,体察教堂经典,寻找圣人教化,倾听高人点拨的宗教之旅看来躲不掉。
高台教虽说是众教合一,但从主祭的大位和教义以及寺院的建筑、仪式和气氛上来看,佛、道、儒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在佛、道、儒三教中,我认为高台教受道家影响最大。高台教最引人瞩目的是悬绘于圣殿内外的“法眼”——据说那是人类最高主宰玉皇大帝的眼睛,那么“法眼”中的世界又是如何的呢?也许最终只能是法眼看我,我看法眼。”
异国打拼,体力不支,精神尤倦。
闲暇间或闪身于天主教堂或逡巡于佛祖高庙或浪行于市井酒肆,越南的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慢慢了然于胸,近视旁观略抒毫末,斑斓点滴似可窥豹,是谓知人知面要知心矣!
《韦氏词典》称:宗教的原始意义就是一种能凝聚众人情感和力量的活动。越南宗教最早诞生的原因和目的同样如此。神魂颠倒或者一头雾水最容易让人希冀寄托,心愿随之跃上心头。
最早的心愿是获得“nhan”,意思是“透过窗户凝视月亮”,引申下去就是用微笑摆脱掉白天的荣耀和负担,沉浸在月光皎洁、环境静逸的夜色中。对“nhan”的精神盼望是越南人最早的精神寄托,而“nhan”一词却源于汉字“仁”。
越南人对精神的追求深具中国色彩,越语中“Ton Giao”二字直译成汉语就是“宗教”一词。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长达1000多年里,越南与中国密不可分。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延续,来自中国的宗教、哲学通过汉字传达给越南人。无论是中国儒学家的宏论还是佛教法师们的经注以及道士们的行迹,甚至包括易经占卜都涌进了越南,从此越南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变。一直到今天,中国传统的许多思想精髓仍然根深蒂固地植于越南人的心田,越南文化里有着与中国文化相同或者非常相近的共性。千百年来的沉淀强抹不去,这恐怕是中国人和越南人之间比容貌更难区分的地方了。
图24-1 龙图腾
再举一个越文的例子,中文“村落”在越文中是“lang”,“lang”这个字后来被改写成“xa”,“xa”的中文又是什么呢?“xa”翻译成中文就是“社”。为什么要用“xa”取代“lang”呢?因为汉语中“社”字的“土”字边代表土地,而“示”字边则表示神灵,这也许更能表达越南人对“村落”的理解,由此可见越南人思想汉化的过程。
而占卜算命在越南更是成了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事事要算,灵了算,不灵换个人、换个地儿接着算。由此造就了大量的从业者,算命市场持续火爆。传言越南南定的卜卦最灵,有幸与越南人去见过算命先生,那神态,那打扮,那手法,如果不听说话还就没觉得是越南先生。
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思想的传入都是后来的事了。在中国文化涤荡千年后,越南人的传统意识逐渐形成,新鲜的思潮和信仰的侵入虽然表面上都曾经占有在一段时期或者一部分地区的统治地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传统中国特色的意识观和思维方式从来都是越南精神世界的主导。
图24-2 礼义廉耻放高堂(左图)
图24-3 虔诚的佛教徒(右图)
越南人的祖先早期信仰多神和万物有灵,崇拜所有被认为具有福祉或在生活中有影响力的东西,不管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不管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一概推崇。直到现在,类似的信仰和心理仍然十分普遍,因此才有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高台教”和“和好教”这类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因此才使得很多越南人上午作弥撒,下午拜菩萨,晚上供祖先。在最初的信仰中,最高的神就是上天,越南人习惯把天拟人化,因为这样沟通和理解比较容易。天神被称为天公(Ong Trvoi),天公是至高无上的,对天祈祷哭诉,用丰富的祭品供奉,这好像与成吉思汗信奉的“长生天”有些类似,只不过越南人的天空是有形的,而蒙古人的天空是无形的。
越南人拜敬的地公比天公要低一级,地公由土地神和土公组成,土地神帮助凡人生存、劳作,是苍生万物的供给者,是保护人民的守护者。土地神、水神及山神共同组成越南最早的风水学基本结构,至今风水对越南人的房屋、城市、坟墓、庙宇的定位和建设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越南人认为,风水还能决定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命运。
图24-4 地公神像
河内的五星级酒店“大宇饭店”据说建筑前找“高人”认真地看了一把,高人当然是越南人,因为要在越南开买卖还得符合越南的传统习惯。“高人”说临秋水,路环行,旺聚财。”由此大宇饭店”与“玉庆湖”(Ngoc Khanh Lake)和“首丽湖”(Thu Le Lake)咫尺相望,原为荒郊野地,投资商慷慨解囊,围着建筑四周整修和新建了道路,原来到了“大宇饭店”附近都觉得有点儿别扭为什么单单这里宽广平坦?”现在总算整明白了,人家听了“高人”的话,吐血修的。你别说,“高人”说得还真应验,经过一段不长的创业期,“大宇”一下子就火爆了,没多长时间在河内一提顶级酒店皆云“大宇”,其他的“希尔顿”、“喜来登”、“索菲特”等等全没戏,俨然已经成为河内城里的“五星领袖”了!风水先生的话不信不行!
同中国一样,在越南传统的村庄里,除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和祠堂外,还有不少小庙。小庙里除了供奉神明和鬼魂,还供着许多凶神恶煞,不同的是牛鬼蛇神的名号和形象不同。越南的这些小庙被称为殿、庙、坛。殿是用来纪念明君、英雄的,一般来说肯定是与本地区、本村有点儿关系的或者被认为受其格外庇护的:庙通常建在高地或丘陵上,一句话,庙在高处。庙里供奉的神鬼百态,善恶皆有,并无定规。坛吗,级别还要低一些,一般供奉着当地独有的或者殿、庙中没有敬放的鬼神。
图24-5 敬祖光荣
鬼神的名字中国人绝对陌生,我们所熟悉的山神庙、灶王庙、土地庙虽然越南也有类似的,但相貌名称却大相径庭。当地有许多独特神灵,人们信爱有加。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座“西湖府”,庙内风景秀美,清静幽雅,庙中供奉的就是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女神,让人欣慰的是观音菩萨在此也有牌位。仔细研究发觉不光“西湖府”,越南很多地方的特有神庙都有点儿中国道家风范和痕迹,虽然奉神不同,但入寺后总有份道骨仙风的感觉。无论是寺庙风格还是神明气质,都让人觉得入了道观里。
越南的乡村,神殿和神厅从来不排斥道教。道教和儒教几乎是同时从中国传入越南,但是越南的道教没有中国的学院和体制层次。在哲学方面,“道”在当时越南知识分子的文章和诗歌中有所体现,普通百姓居住的村庄里,道士布道虽然不可思议和神秘兮兮,但表现出来的实践和体验却大受欢迎。就像中国的方士一样,炼丹和占卜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寄托,长生不老的盼望被从思想和精神上带到了现实和实践里,宗教和科学似乎也有了一点关系,这就更让人着迷。
目前纯粹的道教观宇在越南留下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乡村殿坛和城市许多规模较大的寺庙中仍然道影浮现。即使是标准的佛教寺庙内偶尔也会出现个把越南本土风格略带道风仙骨的神仙。深受儒学影响而又信道拜佛的可谓大有人在。
在中国,许多圣教神山皆有三教合一、儒释道并举的情况。现代人更是如此,见庙朝佛,入观卜卦,饱读圣览,没人对此有什么非议,这与穆斯林和基督教的排他壁垒形成了巨大反差。
而越南在众教合一上则走得更远,之所以有如此的包容性恐怕与越南先祖们的万物有灵思想分不开。祖先思想的延续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众神涌越”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也许是越南宗教信仰中最具特殊性的地方。
“高台教”当仁不让成为越南“众教合一”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代表。高台教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于西宁省坚县慈村庙,创教之人名叫吴文照(Ngo Van Chieu)。吴老先生原是法属时期的一介小吏,在1919年参加的一次降灵仪式中突然感受到上天启示,神说吴文照应以宗教为志,终生寻“道”,这种传说听着有点儿像洪秀全。此后,吴文照在西贡及周边各省经常参加宗教集会,闲时打坐修行。在后来的一次降神会中,神以“高台”的名义托言,自此后吴文照在西贡一带就用“高台”名义传教。1925年,在法国人手下做事的越南人于圣诞夜集会,请神显灵,“高台”果真显灵,并昭示“高台教”即将诞生,吴文照是教主。吴文照却坚辞不受教主之位,推黎文中(Le Van Trung)为主教。1926年10月法国殖民当局正式承认高台教为合法宗教,从此高台教得到迅速发展。
高台教分为教规、灵媒及正信三大派。教规派严守贞节、素食和朴素的教规:灵媒派则以17个通灵者为主要成员组成:正信派恪守一切教规细则,毫无懈怠。高台教的最高领导层是主教,行政中心和教廷在离西贡85公里处的西宁省隆伐村(Long Thau)。高台教又称“三期普度大教”,自称为五教即仁教、神教、圣教、仙教和佛教统一的产物。仁教就是孔子的主张,神教为姜太公所创,圣教当然属于耶稣,仙教必为老子,佛教尊拜佛陀。这些东西方不同的宗教和思想被高台教统统放到了一块儿,实际上供奉和崇拜的神仙、创始人和历史名人比这要多得多,只要有点贡献,沾点儿仙气儿,就不嫌弃,随意崇拜,厚待有加。
高台教的供桌上,最高层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侧下为释迦牟尼,右侧再下为老子,再下一点为孔子。第二层是观音菩萨,左右为太白和关圣;第三层为耶稣像;第四层除了姜太公外,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名人。供桌之上有长明灯,称之为“太极灯”。“太极”是《易经》中的主要理论,高台教把太极解释为“宇宙的灵魂”,象征万物一切的道化。供物中花、酒、茶象征人类的精、气、神。在这一切之上的是人类最高主宰玉皇大帝的“眼睛”,法眼悬绘于圣殿内外,释为明眼高悬,普照大地,人间万物皆被审视。
图24-6 法眼注视下的高台教众
教众服饰也有讲头,以职敕分玉、太、上之神。玉是孔圣人一支,着红色,代表权威:太是释迦牟尼一支,着艳黄色,象征德行:上是老子一支,着蓝色,象征宽容。普通教众一律素白,虔诚肃穆。总的来说,高台教徒食素留发,依靠“奇笔”传教。信众们相信“奇笔”,认为“奇笔”的传言都是玉皇大帝的旨意,无人怀疑。
由于高台教糅合了多种信仰,迎合了许多信徒的需要,自打成立开始就飞速发展,据说在1930年有信众500万,到了1935年就高达1000万了。信徒主要在越南南方,后来还发展到越南中部以及柬埔寨的一些边境省份。虽然教徒中也有不少上层人士,但绝大多数还是农民和普通百姓。由于政治原因,随着发展和观点的分歧,高台教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斗争,并出现了“西宁派”、“前江派”、“后江派”、“仙无派”等等内部派别,严重阻碍了高台教的进一步发展。
图24-7 众教合一:在“天上”、“天下”之间,天主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共同书写“博爱公平”
高台教虽说是众教合一,但从主祭的大位和教义以及寺院的建筑、仪式和气氛上来看,佛、道、儒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在佛、道、儒三教中,我认为高台教受道家影响最大,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道教在越南发展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能够远播异国,令人欣慰。
比道教影响更深、传播更广的“儒家思想”则更加令人震惊和叹服。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潺潺哲理以及谆谆教诲,丝丝入扣,叫人疯狂。在这里,儒家思想的伟大,勇往直前,才是永恒的。其力之猛,其风之广,难以估量。就聊聊“儒”之越南,“儒”之盛于越南吧!
问世间,“儒”为何物?
13亿中国人能够准确回答此题的恐怕也不多。在中国,“儒”又称为“儒学”,其学问始于孔孟之说,先有朱熹,再有王阳明,后有梁漱溟等堪称大儒,圣人之学源远流长,礼义之说博大精深。且不论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克己复礼,单单是“未知生,焉知死”以及“温故而知新”等等圣言圣语就让人辗转反侧,冥思苦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孔家店”被无情砸烂后,人们却还是一边挥舞着皮带,高举着“语录”,另一边却依照残缺的圣贤思想颤颤巍巍地活着。虽然说不出“儒”为何物,可又有哪一个中国人能说自己“全无儒意”呢?
“儒学”在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被称之为“儒教”。称为“教”,意义非同一般,要我说呀,“教”最多不过仅仅是一种信仰,而“儒”对于人来说更像是机械的物件,比如电视遥控器,人们的行动,包括选台调台,开启关闭都得听遥控器的。
儒家思想传入越南时间太久了,具体什么时候并无准确记载。越南人自己说:“约在东汉末年儒学已经颇为盛行。”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111年间,南海郡龙川令赵佗建“南越国”,儒学开始输入越南。
随着与中国的交往日益密切,以汉字为代表的汉文化的不断影响,儒教在越南得到更广泛、更迅速的传播。越南的李朝和陈朝是儒学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推行了“儒、释、道”并尊的政策。胡朝建立后开始实行尊儒政策,普及儒家文化。但当时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儒学,比如“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文庙就以周公正坐南面,孔子偏坐西面。”高抬周公,贬低孔子,诋毁韩愈,批评宋儒。这在越南史学家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中有所记载。从后黎开始,越南进入了“独尊儒术”的时期。
图24-8 儒学之于越南至今长久不衰(河内文庙“康熙御书”万世师表)
儒教的鼎盛推动了当时史学、文学的空前繁荣。无论是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还是黎圣宗创立的“骚坛会”,都是这一时期产物。16世纪后,越南儒教的鼎盛时代过去,但是在西山朝和阮朝仍然受到推崇。19世纪初,天主教和西方文化开始进入越南,阮朝为了自身利益效法清朝,力挺国学,儒教再度高涨。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受到严重冲击,无论中国还是越南,“独尊儒术”的主流思想被一步步推向迷茫和衰败。但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越南亦未泯灭,依然生生不息。
越南儒学与中国儒学密不可分,源于中土,效法中原。
“三教合一”,是越南儒学接受了宋儒理教后糅合儒、释、道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形成的。本来越南就有三教同源的思想,加上程朱理学的煽风点火,“三教合一”愈演愈烈。武夷山的“三教庙”形式在越南有不少效仿的,即使是许多新建的寺宇大多也是“三教合一”。科举制度、治度之道、精神修养、文辞歌赋等更是以“三教合一”为精神主旨。可以这么说,越南的传统文化是以“三教合一”为精髓,根据统治者和当时的社会需要或求道,或尊儒,或信佛,以所需而各有侧重。
儒学之于越南至今长久不衰,甚至比在中国的影响还盛,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中国经过半封建、半殖民地,越南则干脆变为了殖民地,长年的战争、外国人的侵略等等,使两国似乎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思想,以及包括道、佛等宗教学说在两国的命运却大不相同。虽然都是共产党最终胜利了,虽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越南却没有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厄运,“孔家店”从来没有那样被干净彻底地砸烂过。
在国内,老东西越来越值钱,还不是因为“破四旧”破的。本来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大国,古玩字画应该多如牛毛,八国联军一阵狂抢,日本鬼子放肆掠夺,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猛砸猛烧,得,好东西没的没,毁的毁,现如今不涨行市才怪呢!越南留的老玩意儿挺多,不仅有越南自己的还有不少流落他乡的中国古玩,只是当地人都明白了,这些东西值钱,像搂着宝贝儿似的,价格也越来越贵。来越南旅游,顺便逛逛古董店,说不定还真能摸到些好玩意儿!
既然“三教合一”在越南有这么大影响,说完了儒、道,那就该说说“佛”了。
图24-9 越南人信奉佛教
佛教在越南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我就是大概说说,您就是大概听听。有不懂的,搞不清的或者特跟劲的,自个儿来,慢慢地瞧,细细地瞅。
毫不夸张地说,越南的佛教寺庙,完全出乎意料。从历史到今天,佛教在越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曾经被尊为国教的那些年代,还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时期,佛教在越南社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佛教的传播路线分为水、陆两路。陆路是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然后到了朝鲜和日本:水路则是经斯里兰卡后到达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印尼等国家。越南处于上述两条路线的交界点上,虽然对于越南的佛教到底是由陆路的中国这条线还是由水路的其他线路传入众说纷纭,但是可以比较肯定的是在公元2世纪时佛教就已到达越南。
通过目前对越南佛教和寺庙的研究和分析,至少可以这么说:北方的大部分佛教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而南方的有可能受到来自南亚和南海诸国的影响。越南北方的广大地区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非常相似,属于大乘佛教,而越南南方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一样盛行小乘佛教。
有机会在西贡和河内两地观察越南的佛教僧侣可以比较清晳地辨别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别:西贡的法师身着明黄佛衣,面料飘逸;河内的僧侣则是深棕色袈裟,面料厚实庄重。相同点也比较明显:不外乎拖鞋手机,骑摩打的:大街小巷,光头特亮。越南人信奉佛教已有2000多年漫长的经历,直到今日仍然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
禅宗则是越南佛教中最具广泛性和民族特点的主要派别。
图24-10 与北越大乘僧着深棕色袈裟不同,南越小乘僧着明黄佛衣,但都是拖鞋手机,骑摩打的
越南禅宗来自于中国,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教派。相传由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创始。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山洞内面壁的故事流传久远,最开始是从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里了解到的,什么《达摩金刚经》、《达摩易筋经》等等,听着都是些武林秘籍,就连禅宗也顺道儿纳入了武林门派,而且深信此派高深莫测,内功深厚,招法诡异,即使是把禅宗发展为唐代最有势力教派的慧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也经常被搞混,时不时脑子里就出现电影《少林寺》中觉远的形象。中国的禅宗融合了儒、道、老庄和玄学的思想,使佛教具备了中国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即心是佛”,故又称为“佛心学”。由此可见,在越南的佛教以及“三教合一”思想与禅宗在越南广泛发展和实践分不开,同时也使越南的佛教,特别是北方佛教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渊源颇深。
公元6~9世纪中国禅宗相继传入越南,11~13世纪越南的李朝和陈朝时期,禅宗大为发展。
越南禅宗分为以下几派:毗尼多流支创立的禅宗派或称“灭喜禅宗派”(南方派):无言通创立的禅宗派(观壁派):草堂创立的禅宗派(雪窦明觉派):陈太宗、陈仁宗创立的禅宗派(竹林禅派)。
灭喜禅宗派在李朝时期最为得势,从“灭喜”(毗尼多流支的汉名)开始的十几代高僧不是国师就是僧统,甚至李朝公主李玉娇也受戒成了妙因师太,现今河内留存的李朝时期的古刹遗迹基本上都是此派当时的寺庙。
无言通派创始人无言通与灭喜这个印度人不同,是纯粹的中国人。大师原籍广州,俗姓郑。这派中国人占了不少,存在的400年间(公元820~1221年)有不少中国僧人成为了大寺住持和高僧。
草堂禅师也是中国人,原是北宋佛教云门寺僧人,在占婆传教时被李圣宗于1009年的征伐中掳掠到越南。李圣宗发现他是中国人,精通佛学,相谈甚欢,遂封为国师,赐居升龙开国寺。现在河内西湖边上的镇国寺保存十分完好,经过修缮和新建早已不是当年的面貌,得知中国大和尚草堂禅师曾经住持于此,参观起来不觉亲切而兴奋。草堂派存在时间不长(1009~1205年),仅在李朝时火了一把,也就2个世纪就歇了,之后陈朝的竹林禅派可就牛大了。
竹林禅派的创始人为陈朝皇帝陈太宗,陈仁宗将其发扬光大。据说中国僧人天封禅师传教于陈太宗,陈太宗如获至宝,朝夕修习。陈仁宗玩得更猛,干脆禅位出家,到下龙湾附近的安子山花烟寺修行去了。清朝皇帝顺治出家为僧不过是民间野史,陈仁宗削发让位则是有史可查的真事,况且烟花寺现在仍然是香火旺盛,山青寺美,得空儿去瞅瞅就全明白了。皇帝创立的教派不愁不发达,经“香云大头陀”(陈仁宗自号)一阵紧折腾,折毁滛寺,云游四方,传播禅学,教化众人。竹林禅派在越南南北声名远播,影响极大,在以后的若干世纪里一直是越南佛教的主要流派,就是现在也是越南佛学领袖。1993年建的大叻竹林禅院让越南其他的寺庙都有点儿相形见绌。那儿地界,那儿建筑,那儿装饰,那儿环境,那儿感觉,忒“禅”啦!
图24-11 1993年建的大叻竹林禅院让越南其他的寺庙都有点儿相形见绌
由此是否可以下结论,越南的佛教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与中国相同的大乘佛教派别。不行,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如此结论针对的仅仅是越南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在越南南方小乘佛教也有不小的势力和影响范围呢!
越南人自己说:“越南佛教是大乘派、小乘派和其他宗教仪式相互融合的混合物。”许多人认为,越南的上层人士、知识界信仰大乘派,农民和普通劳动人民则属于小乘派。越南南方乡村的寺庙与泰国、缅甸的非常相似,小小的、静静的。城市里也有些个儿大的,里面的设备有些离谱,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在河仙的一个庙,占地面积可不小,旁边临近一座像体育馆似的大教堂,可能是为了与教堂比试,寺庙院子里用石膏制作了一个大型佛教故事园,雕塑包括观音的故事以及唐僧取经图等等。雕像被五花大绑地缠上了无数小灯泡,雨水把白色石膏弄得黄黄的,看着让人哭笑不得。
越南本土的独特宗教和好教,或称和好佛教会,与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高台教相似,和好教(Hoa Hao)也创建于越南南部,创始人黄富朔(Haynh Phu So)生于1919年,出生地是当时的朱笃省(Chan Doc Province)和好村。黄富朔年幼患病,身为天主教徒的父亲便将他送到七山(That Son)附近的茶山(Tra Son)庙治疗。在村翁大师(Master Xom)的医治和教诲下黄富朔康复了,而且不仅身体健康了,精神上也获得了解放。下山之后这个农民的儿子积极参加佛教活动,并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1939年,黄富朔带领一些人从佛教宝山奇香派分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教派,因其出生和好村故称为“和好教”。
和好教信徒无需接受洗礼或戒礼,不必参加圣祭仪式,但是必须诵读“四律八戒”的教规。虽与源于净土宗的宝山奇香派佛教有渊源,但却废除了繁琐的祭祀仪式,主要教旨为:尊敬祖先,爱护国家和水土,尊重师、书、友三宝,爱护同胞等。这个以湄公河三角洲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信众的宗派盛极一时。在20世纪40年代,和好教曾有信徒超过百万,当时黄富朔被尊为“活佛”。
法国人对此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先是将“黄活佛”拘捕关入精神病院,后又将其软禁家中,并且计划放逐老挝,好在信徒提前得到消息,秘密把他送往西贡。和好教反对法国殖民者,同时也反对越共。1946年,黄活佛组织了“民社党”(Dan Chu Xa Hoi Dang),还成立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的军事武装。抗日,抗法,抗越盟,而最重要的斗争对象是南越的吴庭艳。1947年4月,黄活佛被杀,但那时的和好教已经羽翼丰满,并没有因为黄富朔被杀而溃败,反而更加团结。1954~1955年和好教与吴庭艳集团进行了艰苦的武装斗争,因寡不敌众,被当时的南越政府军瓦解。20世纪70年代后,和好教开始失去往日实力,逐渐平庸下去。
通过上述不难发现,无论是高台教还是和好教都与中国清末时期的“白莲教”、“拜上帝教”有几分相似,都是由农民创建组织秘密教会,乃至建立武装,爆发农民起义。但是,声势和结果有些不同,至少洪秀全还作了几天皇帝嘛!
说到“拜上帝教”的洪秀才,也就不由不想到越南的天主教。越南的天主教非同寻常,北方地区也许还可以说是佛教占领区,从中部往南可就难说了,佛教与天主教之间到底谁强谁弱还真不好妄下结论。
天主教在1533年传入东京(北越),1596年传入安南(中越),到了1615年,葡萄牙的传教士在会安和岘港以及河内建立了公开的大型教堂。
但是天主教在越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712~1720年北越发布禁教令,1750年南越也开始驱逐外国传教士和禁止西方宗教活动。文化差异使越南人在早期接受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上的确有些困难,同时洋人传教过程中的有些行径也激起了保守势力和普通百姓的反感。在中国不就蔓延成了大面积真刀真枪的“义和团”运动吗?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朝廷十分矛盾,一方面从心理上不可能喜欢洋人和洋宗教,另一方面国力不济又打不过人家,因此“义和团”搞了那么长时间,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会儿默许,一会儿反对,一会儿借刀杀人,一会儿又血腥镇压。其实呢,心里想的只有一个:洋人赶紧滚蛋,百姓赶快回家吃饭,谁也别跟这儿增堵添乱。
对于洋人传教,越南皇帝也这心思。明命皇帝(1820~1840年)认为天主教是“欧洲野蛮人的宗教”,颁诏严禁在越传教。之后的绍治帝(1841~1848年)有所宽容,嗣德皇帝(1848~1883年)继而又开始禁止天主教活动。但是法国人用武力迫其就范,1862年双方签订《越法条约》,不仅割地赔款、开始通商,而且自由传教成为了条约的主要内容。虽然教会和传教士后来还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反抗,但从1885年法国人统治越南后,天主教开始上了发条,进入到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主教不断扩大实力,四处传教,广收信徒。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和神学院如雨后春笋在越南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加上越南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本来就比较强,天主教更是肆无忌惮,肆意侵犯,这回可是“梅兰芳的弟弟——没拦住啊!”
然而好景不长,说话间就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内瓦协定》签订后,越南被人为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据说当时有居住在北越的60万天主教徒奔往南越。现在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越南南方地区天主教的信徒是多么得多,在一号公路即将进入胡志明市的很长一段路的两侧,教堂林立,一个接一个,间隔距离也就几百米,要不是信众太多装不下,哪儿需要那么多教堂啊!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在西贡的一段时间里发现所有教堂“生意”都不错,而且再多建几个也没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越南全国的天主教徒近千万,大多在南方。
图24-12 所有教堂“生意”都不错:越南人用在路边喝水吃饭的习惯姿势坐在小椅子上,闭目低首,手揽圣经,虔诚极了
说到教堂,这可是越南旅游项目中绝对不能缺少的内容。
河内的天主教堂比较古朴,典型的法国风格,灰暗的墙壁,高大的梧桐和芭蕉树,一到礼拜日屋里屋外全部挤满了人。河内最常见的塑料小椅子在这儿也能派上用场。越南人用在路边喝水吃饭的习惯姿势坐在小椅子上,闭目低首,手揽圣经,虔诚极了!
图24-13 顺化天主教堂
顺化大教堂真是气派,那劲头可是谁都不忿!教堂前脸两个角楼如刀削斧切一般齐嚓嚓高耸入云,四周的两三层民建在它面前有点儿像初中篮球队员围在“奥胖”、“石佛”这俩NBA大中锋的边上,个头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教堂全部使用红砖贴面,实木门窗,庄重而现代。只是觉得有点阴森,巨大的建筑加上处于四周房屋的包围之中见缝插针的老树也是枝繁叶茂,走在教堂的院子里好像一天都见不着阳光。
顺化教堂之所以有这等气势,恐怕跟早些年吴庭艳的哥哥曾经担任顺化大主教有关。吴庭艳全家上下都是天主教徒,在他任上天主教可是占尽了荣华富贵,备受推崇。其他宗教可惨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佛教。南越时期,在与天主教和吴庭艳政权的斗争中,佛教徒始终处于下风,不断被镇压迫害,反抗形式却令人心酸,一些僧人以自焚抗议暴行,表达愤怒。
在顺化佛教天姥寺里展出有一辆老式福特轿车,车子曾经载着释光德法师从顺化前往西贡,然后法师在西贡的街角点火自焚。自焚照片不仅成为了珍贵的历史纪录,而且也变成了吴庭艳垮台的导火索。可是虽然吴庭艳及其家族歇了,天主教仍然历久弥新。
图24-14 西贡天主教堂:唯一的特色是教堂正门前的圣母雕像——一位标准的越南妇女怀抱婴儿
位于西贡市中心的大教堂少说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建筑完全西化,与欧洲的古老教堂没什么差别,唯一的特色是教堂正门前的圣母雕像——一位标准的越南妇女怀抱婴儿,目光慈祥温柔,注视前方。当真母仪天下,好一位越南人心目中的“玛丽娅”!
越南天主教多么普及,有一事不知是否可以佐证?
越南不同于中国,与梵蒂冈教廷有更深的关系。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去世期间,越南政府开始比较谨慎,但立即遭到大量天主教徒质疑,要求电视台转播葬礼盛况。越南电视台也不好扫大家的兴,想来想去只有把常年转播的CCTV4掐掉,换成了意大利电视台的节目,一连两周全是教会活动,从瞻仰到葬礼一点儿都没落下,天主教的力量非同小可吧!只是不明白,那么多外国电视节目,干嘛非掐CCTV4呢?
穆斯林和印度教在越南的教徒已经很少了,由于越南的中南部历史上曾经是占婆人的地盘儿,因此在占婆人和一些高棉人的后代中有些仍然信奉伊斯兰教或者印度教。流传至今的古代占婆寺庙如果没有废弃,还是有些香火的。藩朗是伊斯兰教徒相对较多的地区,但人数也少得可怜。中部到南部的占婆庙和高棉寺中的一些印度教显得零零散散,不成规模,掀不起大浪。
越南宗教大体上也就是这些,宗教在越南社会中的表现和影响却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影响的广泛和普及,越南应该是比较特别的。据说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除菲律宾以外天主教信徒最多的。与老挝和泰国相比,越南虽然不是佛教国家,但也堪称“庙不可言”。
因此,游走越南,看庙观寺,朝佛忏悔,感受高台大礼,体察教堂经典,寻找圣人教化,倾听高人点拨的宗教之旅看来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