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经济派”考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上半期发生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包括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三个主战场,在当时的学术思想界掀起巨澜。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乃是“总的论争的核心”,1651019得到后世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1651020在目前通行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和相关著作中,对这一论战较为扼要而惯常的表述是: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中,一方以钱俊瑞、薛暮桥等人为代表,以《中国农村》为阵地,被称为“中国农村派”;另一方以王宜昌、张志澄、王景波等人为代表,以《中国经济》为阵地,被称为“中国经济派”。争论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方法,二是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1651021本文限于主题与篇幅,不对论战作全面、专门的探讨,仅拟对参战一方——所谓的“中国经济派”做一些梳理与考辨工作。因为,以钱俊瑞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由于代表了论战中的“正方”以及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一直处于历史的前台,为世人所熟悉、颂扬;而有关“中国经济派”为数不多的论述,却常有混乱、误解,乃至错讹之处。考察“中国经济派”被确立以及不断被“塑造”的过程,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贴切地认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思想理论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