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德”的哲学抽象历程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德”是一个早于“道”而出现的关乎中国哲学全貌的范畴。研究中国哲学,应当把“德”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来看待。“德”的本义是“目视于途”,“择路而行”。这一含义稍加引申,即为“直行”、“升”、“登”,再引申即为“得”,“性”(德性)。“德”由其本义逐步向哲学和伦理概念的提升和抽象过程,是从《易经》开始的。《易经》中的“德”字大致是在三种含义上使用的。一是把“德”释为“升也”、“登也”,二是把“德”释为“得”,三是在哲学和伦理的层面上使用“德”。这三种含义的“德”,其抽象程度依次升高,离“德”的本义也越来越远。“天德”、“元德”、“德元”等范畴在《尚书》中的出现和《尚书》作者对“三德”、“九德”的阐释,表明“德”作为最高哲学本体范畴的地位已经确立。“德”由其本义向哲学范畴的抽象和提升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确立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哲学知“道”、成“道”、行“道”三个环节相统一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格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