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上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近80年来最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是否已真正从这次危机中走出,仍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和谨慎判断的问题。无论这次危机是否已过去,都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从中获得深刻启示,进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次经济危机与1929年开始爆发的那次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不同,它不是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并直接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消费不足,而是由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引发的。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把对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对策上。很多学者特别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于金融监管缺位及其体制存在漏洞、货币政策失误、金融机构低估贷款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太快、过度透支和过度消费等,甚至把它们视为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他们不能甚至不愿意从资本主义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矛盾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应该说,从经济运行的表层关系和危机发生的各个环节的时间顺序以及经济危机的诱因看,认真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对策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若研究的重点仅限于此,甚至认为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系和危机的根源看,当前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有太大的本质区别,是金融危机决定经济危机,而不是相反,那么这种研究就会远离真实和正确的理论逻辑,其成果的科学性、解释力和适用性就会大为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缺陷,本文将以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为基础,以收入分配为中心环节,结合这次危机发生的特殊背景和具体原因,分析美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这样做的理由有二:第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从一般的、抽象的理论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其深刻性和科学性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望尘莫及的。正因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具有一般性的抽象理论,所以用它来研究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也是适用的。而在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中,收入分配处于中心环节,具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均归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下,资本家处于收入分配的强势和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同时又不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的相应增长,这样就产生了生产与消费(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矛盾的深化和积累将必然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研究又不能仅限于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的马克思危机理论层面,还应该紧密结合这次危机发生的特殊背景和具体原因延伸下去,以便对当前经济危机有一个既深刻又具体的全面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应对危机的有效对策措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值得重视的动态演变,而且它与当前经济危机发生的特殊背景和具体原因存在紧密关联,所以本文的分析以收入分配作为切入点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