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全要素生产率对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及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贡献率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1980~2007年按可比价计算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94%。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社会福祉,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强劲,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在逐步拉大,按可比价计算,198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2.58%,而到2007年却下降到37.97%。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城乡结构发展失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作为2010年六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笔者从实证的角度测算出我国1980~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62%。同样,全要素生产率对收入增长也具有显著影响。王德文、何宇鹏认为技术进步不平衡导致了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而使得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始终存在。纪玉山等认为在市场经济自发的作用下,引起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同时又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测算城乡全要素生产率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及城乡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