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较为突出的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拉美化”和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前者是由于选择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引起社会的急剧变化;同样,后者也是由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的累积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两起引起全球剧烈动荡的事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本质只有一个,即经济制度选择发生了结构性障碍。仅就俄罗斯、拉美而言,俄罗斯激进式改革建立起来的经济制度无法与固有的社会结构相容;拉美古老的封建社会结构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难以接受。为此,反思俄罗斯转轨及拉美改革的教训,对于当今后危机时代的制度重建,其意义远不止对问题本身的讨论。
虽然全球社会已步入后危机时代,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迪拜与希腊的债务危机都表明,金融危机的延伸影响是深刻的。此时,人们更多地关注诸如经济的转型、制度的重建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但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机再次爆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济制度的不断选择和重建的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左右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同时,历史上,不同国家之所以选择不同的制度,关键取决于该国家的社会结构类型。为此,针对当今时代制度重建的迫切性,重新反思俄罗斯转轨及拉美改革的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俄罗斯、拉美的自由市场体制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便是制度与结构的矛盾,即滋生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与后发展国家的社会结构存在矛盾,即经济制度选择遇到了结构性障碍,原有的社会结构阻碍了新的制度的选择与确立,从而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自然成了人们反思的对象,它并不是全球各国家的唯一选择,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