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包括台资企业富士康工人连续跳楼事件和广东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在内的一系列劳动社会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国,工人罢工可谓司空见惯,进入新世纪后罢工次数实际上稳步增加。劳动社会时间带动了工人对提高工资的要求。例如,富士康公司同意工人工资从7月1日和10月1日起分别提高30%和66%。如此令人咋舌的涨薪幅度给同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平息工潮,其他外资企业也纷纷跟进。在对这些罢工行动的讨论中,较少有人涉及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的角色。
近30年来,全总参与修改和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工人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其中最新的例子就是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外资企业对该法表示了相当大的忧虑,担心不能继续在华维持低工资的优势。与此同时,全总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采取各种措施,对其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工作内容等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维护工人的权益。其中举措之一就是,近10年来,为了更好地表达工人的利益诉求和加强工会的基层组织,全总推进了对基层工会干部实行民主选举。
那么,为什么全总经过了近30年的机构改革和劳动立法之后,中国工人还在自发地开展维权活动呢?工会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呢?当然,这里既不是要否定全总在改革时期为维护工人的权益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是要否定全总在解决工人的利益诉求上所发挥的作用。相反,本文旨在分析那些妨碍全总有效地代表和维护中国工人权益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全总开展的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工作来回答上述问题。这项改革揭示了全总在成为更具代表性、更具合法性和更具有成效的工会组织方面所面临的机会和受到的限制。首先,本文描述了全总在改革时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试行基层工会民主选举的主要原因。其次,审视了工会直选改革的进展情况,指出了在工会干部中对工会直选工作存在着正反两种观点。再次,反思了工会直选改革的经验,并强调了全总今后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