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在线阅读 收藏

谈到宏观形势,与其他经济大国相比应该说中国的宏观形势是不错的,我们很快就从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中走出来了,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比去年有所上升,现在多数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包括国内和国际,都在10%左右,没有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会低于9.5%的。那么看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很低,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人预测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会低于8%的,GDP增速8%是连续四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2011年我们还会继续保持比较好、比较稳定、比较快的增长局面。形势好不是没有问题,问题也是很多的。

在2009年的时候,当时讲那是最困难的一年。确实是这样,2010年的形势没有2009年那么困难。虽然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2009年又是问题相对比较清楚的一年,2009年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也很惟一,就是要有效地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们经济的适度增长。2010年不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2010年的问题是什么?我在年初的时候曾经说过,2010年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到底2010年我们的宏观经济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发生什么变化,当时是说不清的,现在看起来这一年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太多了,自然灾害不说严重的程度,只说频率和次数,是最多的。年初大旱、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可以说2010年是自然灾害最多的一年。2010年年初特别是上半年我们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的二次探底,当时各方面的考虑也很多。

接下来是房地产价格,从6月份到现在它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再接下来就是通货膨胀问题。再到新出现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现在美国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回过头去看2010年确实经历了风风雨雨,很多问题是我们在年初基本上没有预料到的,在发展中就出现了。2011年虽然我们可以预期,经济形势总体不错,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要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去应对2011年可能出现的,但我们还看不到的问题。目前来讲有几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

第一,如何正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长速度一定要减慢,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了,这是应该注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而不是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我们要注意保持经济有一个适度较快的增长,是要实现科学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个2011年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

第二,通货膨胀,价格上涨。中国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价格上涨的压力包括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对我国的输入性价格上涨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和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是可以积极应对但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另一个是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已经是连续七年粮食增产,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成绩,按照以往的规律是五年里面两丰两歉一平,2011年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这是一个问题。就国内这两年的情况来说,货币供给和流动性值得考虑。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2009年新增贷款将近10万亿,增加规模比较大,毕竟是一个压力。比如现在谈的“蒜你狠”,大蒜价格涨,糖的价格涨,棉花价格也涨,这一方面是因为供求关系,像大蒜这样不起决定因素的商品价格也会出现这样大的波动,背后很大一个原因是炒作,资本总要有一个地方去,原来可以流到房地产那里,现在被堵住了。我国出现某些特殊商品的价格波动,背后的根源还是比较多的。资金找不到去处,怎样疏导这些资金可能是在2011年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第三,收入分配问题。居民收入要增长,工资要增长,怎么个增长法,增长到什么程度。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那时候注意到居民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到了“十七大”,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指出要增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要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如何去提高居民收入,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数量界限是什么?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劳动工资的增长要与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如果片面强调居民收入的增长,片面强调劳动报酬增长,至少会比较快地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在2011年,如何去落实“十七大”的精神,如何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里把事情做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四,宏观调控政策问题。宏观调控政策肯定要有所变化,2009年和2010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这两年宏观调控政策大的提法没有改变,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的变化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现在如果说宏观调控政策就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准确,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适度的调整,具体怎样调整?中央会提出来,但是我想肯定是有所调整的。我想用“积极”这个词说的是态度,现在已经把积极这个词定义为多发赤字,多发国债,多发货币,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讲积极,我可以理解,但是我更愿意把“积极”理解成一种宏观调控的态度,目标是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保持稳定增长,保持可持续增长。如果这样来理解“积极”,我觉得2011年我们肯定还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