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和谐社会思想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收藏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响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而推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认“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在新党章中,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者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和谐社会思想的行动纲领是科学发展,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与任务是用和谐社会思想处理中国的内政外交,并构建中国新世纪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应该无条件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决议,认真学习和谐社会思想并且切实把和谐社会思想付诸实践,着力推进科学发展与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因为,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与历史逻辑适应21世纪中国以及世界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实践证明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是当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