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北京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文化经济研究学者给予了较高评价,一些做法也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试举两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力。北京建立了27个部门参与的文化创意产业议事协调机构,全市一盘棋,解决了部门分立、各自为政的问题,它的一个直接的成果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是以“大文化”的面目出现的,有力地推动了北京文化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个融合包括文化行业内部的融合,文化与体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文化与制造业的融合(规划建设创意工厂和大力发展设计创意产业),文化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实践证明,在北京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的大格局中,在重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协调推进、形成政府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合力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果,2006~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引导作用。北京市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仅这些年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含集聚区)一项就超过30亿元。北京市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初步构建起核心内容产品扶持工程、文化投融资服务工程、产权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对外文化贸易工程等,缓解和部分解决了产业成长期的发展瓶颈问题。同时,采取多种支持方式的组合利用,解决了方式单一、配套不够的问题。从现阶段看,如何加强对产业链的系统性的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政策设计的关键所在。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看,未来还应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建立起良好的促进发展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