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出来的特点不仅在能源领域得到充分反映,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加之世界油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愈演愈烈,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加大,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能源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竞争的焦点,是影响一国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能源外交由此构成了一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油气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在能源外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是国际油气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油气资源国际合作是不同主权的国家政府、经济区域、国家石油公司、国际石油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流通及储运等领域,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进行的石油经济协作活动。强化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油气合作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现实可行性。
王多云: 0
王多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沉积学报》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和来自油田的协作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60余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主持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秀英: 0
张秀英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任甘肃省财政学会、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能源经济及同际金融学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权威期刊及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者或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成果由专家鉴定等级为优秀,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