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又因油气资源蕴藏量丰富而有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作为世界油气供应战略格局中新兴力量的中心和中国有地缘优势的合作区块,中国强化和中亚三国的油气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和中亚三国的油气合作成绩斐然,尤以管道合作引人注目:一条是中国西部的能源大动脉中哈原油管道,一条是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天然气大动脉,管道在国内与我国的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接,其贯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形势不稳、油气价格总体上扬、新能源开发使用尚待时日的大背景下,中亚作为世界能源新供应地的开发前景被日渐看好,在我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王多云: 0
王多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沉积学报》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和来自油田的协作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60余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主持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秀英: 0
张秀英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任甘肃省财政学会、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能源经济及同际金融学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权威期刊及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者或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成果由专家鉴定等级为优秀,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