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是既有重要战略地位,又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既可为中国提供广阔的陆海活动空间,也可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市场支持。深化和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是中国在周边地缘战略中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美国势力在中亚的渗透及大国在中亚地区的争夺,包括“中国能源威胁论”在内的多种国际压力,中国和中亚合作中来自中亚自身的制约等,这使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突围策略是:认真研究中亚诸国的能源政策,以政治合作为基础带动区域能源合作;提升与中亚国家的油气战略的合作层级;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政府要为企业走向中亚创造条件;突出新疆经济区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地位。
王多云: 0
王多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沉积学报》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和来自油田的协作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60余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主持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秀英: 0
张秀英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任甘肃省财政学会、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能源经济及同际金融学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权威期刊及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者或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成果由专家鉴定等级为优秀,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