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石油资源的地缘特点和产能相对独立的优势对于主要石油消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引发了大国对非洲油气资源的竞争,特别是在美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中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欧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了对非洲油气资源的争夺,加大了中国与非洲合作的难度。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非洲生产的石油中有79%用于出口,而在非洲出口的石油中,欧洲占36%,美国占33%,中方只占8.7%。这清楚地表明,以美欧为主的西方国家才是非洲石油最重要的出口对象国,中国要进入和非洲油气资源的实质性合作,还尚待时日,同时也任重道远。中国企业在和非洲油气合作中面临很多风险,其中以政治性风险为主,政治性风险传统上划分为战争和内乱风险(政治暴力风险)、征收风险、汇兑限制风险(转移风险)、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5类,要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很大的努力。要积极探索既符合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继续完善中国与非洲非直接能源合作的模式,即一种以非能源合作的途径,来获得油气输出国与消费国之间互惠合作的一种全新方式。
王多云: 0
王多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沉积学报》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和来自油田的协作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60余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主持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秀英: 0
张秀英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任甘肃省财政学会、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能源经济及同际金融学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权威期刊及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者或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成果由专家鉴定等级为优秀,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