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消费国的合作也是国际油气合作的重要内容,其合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中日两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大国,印度和韩国也是油气消费大国,中国和这些能源消费大国在油气消费领域的合作,对于确保中国国际油气合作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油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消费国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要树立合作基础上正确的竞争观,在合作的过程中力求达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避免两败俱伤式的恶性竞争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同样是一个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的重要内容。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同属于亚洲,在进口中东石油时,都要共同面对“亚洲溢价”给自身带来的损失。因此这四国更有必要联合起来,通过加强多元化合作提高协商能力与谈判的力量,争取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定价权。对内合作则主要体现在于亚洲内部建立类似“欧洲能源宪章”的地区能源合作机制,包括建立共同储备、应急反应机制以及信息共享网络等。
王多云: 0
王多云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沉积学报》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分析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和来自油田的协作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60余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主持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秀英: 0
张秀英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任甘肃省财政学会、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能源经济及同际金融学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权威期刊及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者或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成果由专家鉴定等级为优秀,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