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图2-1 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抑制消费制度及其衍生制度

因此,当我称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为苦行者社会的时候,并没有否认它同时也是生产者社会,只不过我侧重的是人们对消费欲望进行抑制的方面。不论是苦行者社会还是生产者社会,都是与消费者社会相对的。当然,苦行者社会或生产者社会的人也要消费,但消费不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都是被抑制的对象。相反,在消费者社会,消费不再是抑制的对象,而是制度和文化所鼓励的对象。同样道理,消费者社会并不意味着生产不重要了,而是说在这个社会,消费破天荒地变得与生产一样重要,因为这个社会的难题之一是生产能力过剩;因此,不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人们对待消费的态度与过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从苦行者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加深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解,是有意义的。在本章,我将从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制度逻辑开始进行分析。本章的基本框架如图2-1。

');" class="a2">收藏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转型,就是与消费制度和消费观念相联结的社会层面的转型。我把这个层面的转型称作由苦行者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苦行者社会也可以叫做生产者社会,二者实际上是同一个社会形态的不同侧面。

图2-1 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抑制消费制度及其衍生制度

因此,当我称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为苦行者社会的时候,并没有否认它同时也是生产者社会,只不过我侧重的是人们对消费欲望进行抑制的方面。不论是苦行者社会还是生产者社会,都是与消费者社会相对的。当然,苦行者社会或生产者社会的人也要消费,但消费不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都是被抑制的对象。相反,在消费者社会,消费不再是抑制的对象,而是制度和文化所鼓励的对象。同样道理,消费者社会并不意味着生产不重要了,而是说在这个社会,消费破天荒地变得与生产一样重要,因为这个社会的难题之一是生产能力过剩;因此,不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人们对待消费的态度与过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从苦行者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加深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解,是有意义的。在本章,我将从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制度逻辑开始进行分析。本章的基本框架如图2-1。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