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迈向消费者社会的制度转型
在线阅读

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

');" class="a2">收藏

这一章我们回到国家的制度安排层面,即宏观行动者的层面。不过,从现在开始所讨论的宏观行动者的主角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有助于历史和社会的转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才有后来的改革开放。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马克思主义者同样认为,个人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693064这里所说的个人,是宏观行动者,而不是微观行动者。由于宏观行动者所处的结构性位置,他或她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阻碍或推进历史的步伐。事实上,这种个人的作用,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也就是说,宏观行动者的结构性位置,决定了他或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历史的进程。个人的这种作用在集权体制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由集权体制的结构所决定,宏观行动者,特别是最关键的宏观行动者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意志、政策和制度安排。因此,伴随着宏观行动者的更替,历史的变更也就随之而来。

“文革”结束以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自己就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1693065邓小平的这一说法在党的正式文献中得到肯定。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上在肯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功绩后,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1693066由此可见,邓小平事实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最主要的宏观行动者。用官方的话说,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此,要了解国家的决策和行动,不能不首先了解邓小平的思想和行动。可以说,邓小平的思想,直接影响和左右了党和国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和各项制度安排。因此,研究邓小平的思想,是研究这一时期国家行动的切入点。

本章的基本逻辑如下:

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