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鄱阳湖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状况的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属过水性、吞吐性、季节性的湖泊。湖泊南起三阳、北至湖口、西达吴城、东抵鄱阳,是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承担着长江洪水调蓄任务,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系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组成,流域控制面积16.22万km2。鄱阳湖区内水质优良,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南昌、九江等江西省重要经济增长带都坐落于该区。同时它还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棉、油、猪基地。鄱阳湖历来被誉为长江流域的“明珠”与“聚宝盆”,湖中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栖息地,是国际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按照国土经济学观点,对于湖泊应该研究与之紧密相关的滨湖区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探索它们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等相关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鄱阳湖区界定为滨湖12个县(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117°46′,北纬28°24′~29°46′,土地面积21122km2,占全省面积的12.66%。行政疆域包括:隶属于南昌市的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隶属于九江市的市辖区、永修县、星子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以及隶属于上饶市的余干县、鄱阳县。这些地区在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旱涝灾害等各个方面,均受到鄱阳湖水体的直接影响,因而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