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儒家称为至德。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可见孔子对其甚为推崇。程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程遗书》)将中庸提到“天道、天理”的高度。
儒家的中庸伦理思想特征在于推崇“中和”,重视“以礼节和”、“惟义尚权”,又“变不逾常”。这些思想,从现代生命伦理问题上来看,值得广泛和充分的借鉴,什么才是“义”?是“常”?什么才是权变?何者才是决定性的和被决定性的?儒家强调为了达到中庸至德,要围绕“仁”、“礼”中心,发挥“和”的作用,更是具有重视人类伦理价值的内涵,重视人类生存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统一的宝贵思想。其中,“中和”的天道观是其中庸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乃至归宿。人的实践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的思想反映了极其浓厚的生态伦理的情怀。本文拟就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伦理思想进行分析,从中国文化思想遗产中最核心的部分寻找到有助于研究现代生态伦理问题的宝贵思想资料,可以发现,中庸伦理存在着以下三大生态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