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价值观是人们用来评价技术行为、后果以及从技术活动的各种可能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和看法。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流派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技术伦理的鸿篇巨著,但是在它们的一些论著中还是闪烁着技术伦理思想的光辉。在诸如“技术为了什么”、“技术应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应如何评价技术行为的善恶”等技术价值取向的问题上,先秦思想家们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本文着重研究先秦墨家的技术价值观。
墨家学派大多数成员来自独立手工业者阶层,他们组成了受严密的组织纪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团体。《史记·游侠列传》形容墨家成员“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家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有三个原因:首先,墨家技术价值观反映了独立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家对宗法等级制度持否定态度,主张技术应沿着“利天下”的方向发展。其次,墨家的技术价值观是该学派在科学技术实践中形成的。工巧技艺的经验和技术活动的事例是墨家学说的理论源泉和他们向诸侯国君游说的实证根据。再次,墨家技术价值观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反思。先秦时期,手工业技术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资源的浪费;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沦为为少数贵族奢靡生活服务的工具的趋势。墨子力图将技术的发展引导到“足以奉给民用,则止”的轨道,提出了评判技术行为善恶的标准。墨子一生为扶危济困、匡正技术之弊而奔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云:“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墨子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技术专家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发掘墨子技术伦理思想及其高尚的技术伦理品格,对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古代技术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