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关系扭曲的对策性思考
在线阅读 收藏

本书第三、四、五、六章依次从投融资体制环境、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总体来说,在现有的体制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扭曲现象,企业投资效率低下,并且大致呈现出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不同控股类型公司的投融资关系扭曲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绝对控股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融资关系扭曲现象更为严重;二是当公司具有较高成长机会时,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抑制了公司合意投资行为的实施;三是当公司不具有相应成长机会时,负债相机治理机制的弱化难以遏制控制性股东投资过度行为的发生。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关系之所以存在这些扭曲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①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投融资环境的行政化色彩阻碍了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实现机制;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的过度集中和国有股权的非流通性质在强化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的同时,也加深了大股东与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③债券市场建设的“短腿”不仅强化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而且加重了债权融资约束;④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控股公司之间的产权同质性,严重弱化了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由此可见,要彻底改善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关系,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和融资结构,就必须继续深化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投融资环境,并着重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发展多元融资主体、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负债的相机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