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澳门填海造地、海岸线变迁的历史及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收藏

澳门本由一个半岛及两个离岛(氹仔、路环)组成,海岸线很长,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外力作用,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堆积和侵蚀的沿岸地形。

澳门半岛由于长期大面积填海,沿岸基本上都是人工海岸,其特点是海岸线较平直,而且皆为人工砌筑的堤岸,比较稳定。过去澳门半岛东西两侧地形有较大差异,半岛西岸面临内河,受西江泥沙堆积的影响尤为强烈,长期的堆积作用使西岸地势低平,海岸线不太曲折,而东岸则丘陵直逼海滨,海岸曲折多湾,东望洋山现在虽然有新口岸、南湾湖、西湾湖等大片人工填海土地与海相隔,但东面山麓仍然可见较陡的崖壁及海蚀穴,那是过去惊涛拍岸所造成的海蚀遗迹。

澳门半岛的正式填海开始于1863年,而大规模的填海则开始于1866年。1866~2005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①1862~1913年北湾和浅湾填海;

②1924~1938年的外港和内港南段填海;

③1939~1985年的南湾填海、新口岸填海;

④1986~1996的黑沙环、南湾湖、筷子基、新港澳码头等填海;

⑤1997~2005年渔人码头、关闸边检大楼、跨境工业区等填海工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