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澳门环保教育概况
在线阅读 收藏

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资源作为基础,资源条件不足,将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上的资源无论耕地、森林、草原、淡水,以及石油、煤炭等矿物都是有限的,同时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粮食、能源资源的消耗迅速加快。如此一来,有限的资源日趋减少与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对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影响重大,所以人类必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勿浪费资源,各种资源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循环再用。

澳门乃弹丸之地,它是由澳门半岛及两岛(氹仔、路环)及路氹填海区组成,面积共28.2平方公里,澳门半岛面积只有8.9平方公里,氹仔有6.5平方公里,路环有7.6平方公里,路氹填海区仅5.2平方公里,但澳门人口有489100人,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44人,其人口密度位于世界各城市前列。从上述数字可理解,澳门是缺乏土地资源的地方,大家住在“水泥森林”内,所以要好好教育市民爱护自己居住的环境。

环保教育是一种全民的教育,是一项持久性的教育、延续性的教育。其对象是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的。环保教育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配合与广泛宣传方能有一定的成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今日世界各国均重视环保教育,并力图提高人民环保意识以免破坏大自然。

澳门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利用传媒、电视、报纸、刊物、网页、电邮等手段将环保知识潜移默化,长久深入民间;亦通过政府各部门,如环境委员会、教青局、民政总署(包括前临时澳门市政局、前临时海岛市政局)、卫生局等,乃至民间社团及澳门街坊联合总会、妇联、学校、环境团体等大力宣传和推动环保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如图片展览、举行各项方式的环保比赛活动、讲座、摊位游戏等,让各阶层人士逐步认识环保的重要性。现在澳门的环境能取得良好的改善,是澳门政府及全体市民努力的成果。

1992年,前澳门环境技术事务室(今环境委员会)与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举办“澳门发展与环境保护”研讨会,邀请内地学者专家谈环保教育,分析澳门环保现状。该研讨会可说是澳门宣传环保教育的开始。

1997年,环境技术事务室出版了中葡对照的《莲花》环境杂志,至今仍继续出版。该杂志的作者包括中国环保教授、环保专家及葡国环保学者、教授。他们透过介绍外地环保工作,让市民认识外地环境教育的进展,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澳门环境技术事务室与前澳门市政厅、前海岛市政厅、教青司联合出版环保图画书《城市的树木》作为澳门环保系列丛书。1998年环境技术事务室出版《准公民》,目的是以公民教育使得人们将城市和地球视为自己的家园。

2001年3月,环境委员会发行《澳门的饮用水》及《澳门垃圾先生的遭遇》,分赠全澳各校小学生阅读。这些图书图文并茂,是推广宣传环保教育的初阶。环境委员会常常举办征文、录影带(环保)、澳门环保教育光碟比赛、珍惜用水海报设计比赛及环保手工创作赛等。

前澳门市政厅每年分区举行模范清洁运动,让街坊、学生齐来参加清洁街道、清除乱贴的街招的活动。参加人士通过大扫除的亲身体验,无形中上了宝贵的一课,感受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前澳门市政厅更发动各中小学在各区空置地盘的围板上绘上环保的图画,既美化环境、教育市民,亦教育学生认识绿化的重要性,可谓一举两得。

临时澳门市政局还在繁盛的街道广场布置了不少花盆、花坛。近年民政总署更在灯柱上挂上花篮,美化环境,吸引游客,市民亦犹如置身于欧美大都市中。澳门环境不断改善,已从现实生活中教育了市民环保的好处。

而前海岛市政厅在1994年起展开绿化周宣传活动,至今无一年间断。每逢绿化周,该厅邀请澳门学者著文发表环保文章,宣传澳门绿化的常识,介绍海岛市绿化活动。例如,发动市民、学生在路环植树,赠送盆栽予参加人士,讲解植物病虫危害等,还在离岛山上建步行径,让市民在周末假日锻炼身体,让退休老人休憩,既提供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也可强身保健。前邮电司(现称邮政局)从1982年开始为绿化周加盖纪念邮戳,吸引不少集邮人士,同时推动宣传市民环保意识。

澳门街坊总会及各街坊会对宣传环保教育不遗余力,曾在1990年代设环保大使“培训班”,教育会员环保基础知识和培训基础成员;实地考察,调查北区交通噪音、车辆流量及街树分布情况,各成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获得巩固的基础;又与前市政厅及各学校举办城市书法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民心,同时使每一位成员为保护澳门环境尽一份力。

教青局、澳门大学及澳门环境委员会合办暑期“澳门环保教育讲座”,培训澳门教师环保基础教育;编印《新编澳门地理》,教科书中特设一章“人与环境”,教授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教青局还在社会科学教学课程中安排对各年级均灌输环保常识,令市民从小就养成爱护大自然的习惯。

澳门学校为配合政府环保政策,举办了绿化校园的工作,调查噪音的分布,出版环保小册子、刊物及图片展览,还有红树林实地考察,目的在于极力推动环保的观念。

总之环保教育是全民教育,政府与市民应彼此合作,齐来爱护我们的家园,令澳门这个旅游城市更可爱、更吸引、更清洁。相信澳门明天会更好!

(原载《华侨报》,澳门,2002年4月15日。作者于2007年4月有所修改)

帮助中心电脑版